农村民间故事汇
农村民间故事汇
当前位置:首页 > 悬疑 > 农村民间故事汇 > 第47章 油纸伞与月光渡

第47章 油纸伞与月光渡

加入书架
书名:
农村民间故事汇
作者:
爱吃柠檬茶
本章字数:
2904
更新时间:
2025-07-02

油纸伞与月光渡

徽州的梅雨季总来得猝不及防,青石板路上的苔藓吸饱了水汽,泛着幽绿的光。老街深处,"听雨轩"伞铺的木门虚掩着,檐角铜铃被风吹得叮咚作响,却惊不起半点生意。老匠人陈阿爹戴着圆框老花镜,枯瘦的手指正将竹骨弯成优雅的弧度,斑驳的木桌上堆满了泛黄的棉纸、散发着清香的桐油,还有些褪色的制伞图纸——这些曾是他的骄傲,如今却像被时光遗忘的老物件。

"这年头,谁还稀罕手工油纸伞?"陈阿爹望着空荡荡的街道,重重叹了口气。那些打着塑料伞、行色匆匆的路人,总让他想起年轻时的光景。那时,"听雨轩"的伞可是整个徽州的骄傲,达官显贵都以拥有一把他家的伞为荣。可如今,电动伞、折叠伞大行其道,他这祖传的手艺,怕是要随着自己埋进黄土了。

暴雨来得毫无征兆,豆大的雨点砸在青瓦上,溅起细密的水花。正当陈阿爹准备关门时,一道素白的身影突然撞进伞铺。那是个年轻女子,身上的月白长裙早己湿透,发梢滴落的水珠在青砖上洇开奇异的银纹。她苍白的脸上带着几分焦急,捧着浸透的裙摆,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恳切:"老师傅,能否连夜为我赶制一把油纸伞?"

陈阿爹望着女子被雨水打湿的睫毛,鬼使神差地点了点头。女子道了声谢,便在角落的竹椅上坐下,安静得像幅水墨画。老匠人取出珍藏的百年苦竹,用刻刀仔细削着伞骨,锋利的刀刃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上下翻飞,发出沙沙的声响。

夜深了,作坊里只剩下油灯昏黄的光晕。陈阿爹正用浸透桐油的棉纸包裹伞骨,忽然,角落传来窸窣响动。三只毛茸茸的小狐狸从梁上跳了下来,红棕色的皮毛在灯光下泛着光泽,眼睛像两颗黑曜石般明亮。最瘦小的那只嘴里叼着一团泛着微光的丝线,蹦蹦跳跳地跑到陈阿爹脚边,用爪子轻轻拨弄散落的竹片。

"莫怕。"素衣女子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发间缀着夜露凝成的珠串,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我是守着青弋江的江灵,三日前渡那采药郎过江时,被雷劫所伤。听闻陈师傅的伞能藏人间烟火气,特来相求。"

陈阿爹恍然大悟,原来那三只小狐狸是江灵的仙宠。他继续手中的活计,只是动作更加轻柔。江灵站在一旁,纤细的手指轻轻划过竹骨,被她触碰过的地方,隐隐泛起微光。小狐狸们也没闲着,用尾巴卷着丝线,帮忙缠绕伞柄,那团丝线里竟藏着细碎的星子,一闪一闪,煞是好看。

时间在专注中悄然流逝,当第一声鸡鸣划破夜空时,一把独特的油纸伞终于诞生了。伞骨是九根百年苦竹,坚韧而轻盈;伞面浸了七七西十九道桐油,泛着温润的光泽;最神奇的是伞面上的纹样,那是江灵用灵力绘制的青弋江全貌:晨雾中的白鹭展翅高飞,古朴的乌篷船在江面缓缓而行,还有那个被救起的采药郎正在江畔焚香祈福,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动起来。

"伞骨是九根百年苦竹,伞面浸了七七西十九道桐油,"陈阿爹着伞柄,眼中满是自豪,"只是这伞面上的纹样......"

"此乃江底龙宫的月光,"江灵接过油纸伞,轻轻撑开,伞下顿时洒下一片柔和的银光,"多谢老师傅相助,这把伞不仅能护我躲过雷劫,更能让我时时看见人间烟火。"

江灵走后,"听雨轩"的生意竟奇迹般地好了起来。人们听闻这里能做出会发光的油纸伞,纷纷慕名而来。陈阿爹依旧每天专注地制伞,只是他的工坊里,时不时会出现几只调皮的小狐狸,还有江灵送来的龙宫月光丝线。

多年后,当人们撑着"听雨轩"的油纸伞漫步在青弋江畔,总能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匠人,身旁跟着三只可爱的小狐狸,他们的故事,也成了徽州最动人的传说。而那把藏着月光的油纸伞,至今仍在江灵手中,守护着青弋江的安宁,也守护着人间的温情与美好。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