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行山脚下,有个叫云来镇的地方,镇上最热闹的地方当属西街的小吃巷。这里云集了天南海北的美食,可最受欢迎的,却是一家不起眼的小面馆——"灶君面铺"。
话说这面馆的老板,是个年约五旬的胖大叔,姓王,人称王胖子。这王胖子其貌不扬,却有一手绝活,能做出世间少有的美味面条。他的面馆没有招牌,只在门口挂着一幅老旧的灶王爷画像,画像两边写着一副对联:"一碗银丝连西海,半勺浓汤暖千家"。
传说,这王胖子年轻时是个浪荡子,整天游手好闲。一日,他在城隍庙打盹,梦见灶王爷显灵。灶王爷对他说:"你这小子,空有一副好皮囊,却不思进取。我教你一门手艺,日后也好安身立命。"说完,便将一套独特的制面秘方传授给了他。
梦醒后,王胖子发现手中真的握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详细记载着制面的秘诀。从此,他痛改前非,开了这家面馆。说来也怪,自从面馆开张,云来镇便风调雨顺,百姓们都说这是灶王爷庇佑的缘故。
王胖子的面究竟有多好吃?且听我慢慢道来。他的面条选用当地最上等的小麦,经过九道工序,手工擀制而成。面条细如发丝,却韧劲十足,入口爽滑。最绝的是他的汤头,用老母鸡、牛棒骨、猪蹄等食材,文火慢炖十二个时辰,汤色乳白,香气西溢。
面馆里最受欢迎的是"五福面"。这五福面里有五种浇头:红烧牛肉、香菇鸡块、酸辣土豆丝、韭菜鸡蛋和清炒豆芽。每种浇头都有讲究,牛肉炖得软烂入味,鸡块鲜嫩多汁,土豆丝酸辣开胃,鸡蛋炒得蓬松金黄,豆芽则保持着清脆的口感。
更神奇的是,这五福面还有特别的吃法。王胖子会给每位客人一个小沙漏,沙子漏完之前必须吃完面条,否则面条就会失去最佳口感。有人问他为何如此,他总是神秘一笑:"这是灶王爷定下的规矩。"
说来也巧,云来镇每年都会举办"美食大赛"。这一年,京城来了个御厨,听闻王胖子的面馆名声在外,便前来挑战。这御厨名叫张一品,自诩厨艺天下第一,看不起民间的小馆子。
比赛当天,小吃巷人山人海。张一品使出浑身解数,做了一道"龙凤呈祥",用的是山鸡和蛇肉,造型精美,香气扑鼻。轮到王胖子,他不慌不忙,照旧做了一碗五福面。
评审们先尝了张一品的菜,个个赞不绝口。轮到五福面时,众人却露出不屑的神情。可当他们尝了第一口,顿时惊呆了。那面条的劲道,汤头的醇厚,浇头的丰富,在口中交织出绝妙的滋味,让人欲罢不能。
最终,王胖子毫无悬念地夺得了冠军。张一品心服口服,拜王胖子为师,留在面馆学艺。
然而,这面馆最有趣的规矩还在后头。王胖子规定,每天只卖九十九碗面,多一碗都不卖。有人问他为何,他说:"灶王爷说了,做事要留有余地,做人不能太满。"
更神奇的是,这面馆只在晚上营业,从戌时到子时。有人半夜生病,想吃碗热乎面,只要在面馆门口诚心祷告,王胖子就会破例开门。
就这样,灶君面铺的名声越来越大,不仅本地人爱吃,还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有人出高价想买下秘方,王胖子总是笑着拒绝:"这秘方是灶王爷给的,我要用来造福百姓,岂能用来换钱?"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王胖子依然每天乐呵呵地做面,接待客人。有人说,他做的不只是面,更是一份温暖,一份情怀。而那幅灶王爷的画像,在岁月的洗礼下,愈发显得神秘而慈祥。
首到有一天,王胖子突然对众人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当晚,面馆照常营业,可到了子时,王胖子却不见了踪影。只留下那幅画像,和一张字条:"面香犹在,灶君常伴。"
从此,云来镇的百姓们再也吃不到王胖子亲手做的面。但灶君面铺的故事,却在民间代代相传,成为了一段佳话。每当夜幕降临,西街的小吃巷里,仿佛还能闻到那熟悉的面香,听到王胖子爽朗的笑声。
后来,有人在城隍庙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模样,分明就是王胖子。他身边站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者,正是画像上的灶王爷。人们这才明白,原来王胖子是灶王爷派到人间的使者,用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温暖了无数人的心。
而灶君面铺的故事,也成为了云来镇最动人的传说,告诉后人:真正的美味,不在于食材的珍贵,而在于用心;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财富的多少,而在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