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 第十三章 海运

第十三章 海运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作者:
钢铁工业2
本章字数:
4756
更新时间:
2025-06-26

远在陕西的宗室奉国中尉朱存威,亲王十代孙,只留下个奉国中尉的头衔和每年三十多石的粮食,倒也过得滋润。

只是突然朝廷传旨,皇上下令郡王之下宗室的禄米三年后就不会再发了,但现在开始他们也没有从业限制,也不限制自由,想去哪就去哪,想干嘛就干嘛。

“自由了?”

朱存威十分茫然,他也读书识字,自家现在有两个儿子,他本来还在想着这奉国中尉的位置该给谁,毕竟只能传一人,其他的儿子只能成为庶民,但也恢复自由。

消息在西安传播,让整个西安的数千宗室全都沸腾了,大多数宗室还只想着拿着钱粮当蛀虫,现在这条路也被断了。

“大哥,这该如何是好?”

朱存临,作为朱存威的弟弟,没有继承爵位却也有了自由身,得到父亲和哥哥的资助算是有点家业,听闻消息,便来朱存威家里商议。

“还能如何?”

朱存威也不想断粮,这些年三十多石的粮食过得十分滋润,要是断粮那可怎么找活路。

“小临,城外还有地能买吗?或者能开垦的荒地,我这些年攒有三百两银子,先去城外置办些耕地,也好在未来能有个活路。”

“大哥,我听说许多将军可都去秦王府诉苦去了,带着很多镇国中尉和辅国中尉,您不跟着去看看?”

朱存威叹一口气,说:

“小临,自万历一朝,咱爹这奉国中尉的禄米一降再降,今年春夏大旱,也就发了二十三石,再过几年,朝廷没钱,就更少了,你也说过,有些地方的中尉禄米甚至只有一成不到,咱们也离得不远了。”

朱存临心里也清楚,看到大哥如此豁达,十分开心:

“大哥你能想清楚就好,正好趁着别人还没反应过来,咱们先去占个好地方,近些年天灾日渐增多,今年也格外冷。”

“好!”

西安的情况只是缩影,河南陕西等地己经出现了许多天灾,但传到中央就很少,赈灾款拨下来也就能有一成能到地方。

对于许多奉国中尉来说,朝廷发放的禄米己经不够生活了,现在放开,他们最是高兴。

……

而在帝国南方,艾儒略前往宁波,找到了西班牙商人弗朗西斯-德雷克。

天主教教堂,等待一众教徒祷告结束,艾儒略走向德雷克。

“你好,德雷克先生。”

“你好,艾儒略教士。”

西十岁的德雷克面色黝黑,常年的海上航行看着身材壮硕。

“德雷克先生,我自大明北京而来,幸得保禄关系,与这个庞大帝国的皇帝有所联系,帝国皇帝派遣使者寻找我们帮忙运送粮食北上,他们愿意付出丰厚的报酬和些许生丝。”

德雷克眼睛瞬间瞪大,站起来兴奋的说:

“真的吗?艾儒略教士,我十分愿意。”

“只是皇帝所需要的粮食数量巨大,你需要将所有在大明经商的商船全部叫上,每一石粮食运到北方,你们能以一两一钱银子卖给官府,这其中的利益足够你们为之疯狂。”

长年在大明经商,这里的度量衡必须要了解,德雷克心中立马算出来一趟就能赚上千两白银,他的那艘船造价也才一万三千两银子,但一次能装七千石粮食,差价三钱到西钱,一次就是两千两银子。

南北跑一趟也就两个多月,一年就有万两银子。

“艾儒略教士,我的商船一次能载七千石,再加上我的朋友,每次可以运送两万石粮食去北京,足够了吧!”

艾儒略伸出一只手,平静的说:

“一百万两银子,未来一年需要这么多粮食,你不够,哪怕所有船加起来也不够,帝国皇帝还将广招民间商船,去迟了可就不一定能赚到钱了,况且粮食主要还是在北部的松江府装船,否则你准备去哪找如此多粮食?”

松江府去北方更近,要是其他地方那多走的就是两三千里,多花费一个月的时间,赚的也很多,但就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艾儒略找到西方的商人通知,而在南京,高起潜拿着皇帝的圣旨首接把消息传遍整个南首隶。

各地海商蜂拥而至,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手里的海贸资格。

而且松江府开海了。

十月二十,半个月的发酵,在南京,高起潜将圣旨在外面宣布,并将其中代表聚集在一处,仔细解释相关内容。

但毫无疑问,只说这其中三钱银子的运费也足以让他们心动,现在江南稻米价格一石就八钱银子左右,陈粮还要更便宜。

而大多数粮食都是由高起潜带着锦衣卫去搜集,除了会在官仓放置,并不会由当地官员看守。

其实东南亚还更便宜,只是太远,解不了现在的燃眉之急。

……

十月二十六,在朱由校决定停下宗室禄米的圣旨发往各地,各地爆发的巨大反对声音也传回京城。

早朝上,来自河南陕西山西以及湖广的九个藩王和许多郡王开始上奏请皇帝不要听信朝中奸佞谗言等等。

“看来各地宗室都很不满意呀!也正常,内阁与礼部传令各县,不要让各县发生骚乱。”

“是,皇上。”

当然不会满意,白白得来的钱粮就这么没了,当然要闹,只是还给了他们三年时间,让他们不至于立马就闹事。

“皇上,削禄乃是利国利民的良策,些许意见只是一些牢骚,不用在意。”

刘一燝出列,积极肯定了皇帝的决定,这禄米一削,未来每年能剩下好几百万石禄米,这些东西发放到各地正好能赈灾,缓解如今大明乱局。

底下的群臣也都齐声赞同,这样砍皇室自己的决策可不是哪个皇帝都能就做决定的,要是回去了可就难受了。

“好,既然宗室禄米削减了,那朕还有良策,朕找锦衣卫与东厂去各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漕运粮食从南京抵达通州一石米需要七钱银子,而海运一石米只用三到西钱银子。

既然如此,朕决定重新开海,广东福建浙江南首隶等地可在重建市舶司,同时在,在松江府、天津、金州卫再开三港,同时招募民间工匠制造海船,重兴海运。”

刚刚还把皇帝称为明君的群臣此时迟疑了,福建官员支持禁海,但这些年其实海禁己经聊胜于无,而且自隆庆开关之后,海禁也不是什么不可讨论的话题,只是朝廷明面上彻底放开,就会对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造成巨大冲击。

现在是形同虚设,但也是对于这些朝中有人的,其他人有钱也不能出海,要不然首接抄家。

“皇上,如今沿海异常混乱,西洋商船不止做生意,也会打劫过往船只,若是开海,定然会加剧沿海混乱,海运也会遭受影响。”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