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 第十四章 楚王纳捐

第十四章 楚王纳捐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从木匠皇帝到中兴圣皇
作者:
钢铁工业2
本章字数:
4074
更新时间:
2025-06-26

朱由校仔细想了想这个说法,还算有道理吧,但不利于他后续的政策,不过改一改就行。

“也是,如今大明海军微弱,不好首接开海,既然如此,在广州、漳州、宁波、松江、淮安府、山东登莱二府、天津、金州卫设立市舶司,传令天下与海内外商人,运送稻米进入才能获得生死、茶叶、瓷器等买卖的资格。

如今大明天灾频发,正需粮食赈灾,此举可谓善举。”

“皇上圣明!”

买粮,又是一个他们没办法动手的点,总不能说底层百姓不用吃饭,不用赈灾,现在的这些大臣还没有十几年后那么无耻。

目的达到,朱由校就很满意,改革这样的事只要有人有钱就不怕,而在现在,钱没用,必须要粮食,他需要海外粮食填补北方的需求,只要北方的百姓们吃上饭了,那一切都不是问题。

圣旨从朝廷发往各方,看着司礼监的批红与内阁共同赞同,并且算上来回时间只用了两天时间就确定了宗室禄米削减的必要性,并严令地方官员不得在这三年里短缺禄米,也要控制好宗室。

一时之间,各地宗室也开始了自救,既然皇帝让他们可以随意走动,也能从事百业,那当年存的钱也就能置田购地。

长安以南,子午谷出口,朱存威己经早早的拿着两百两银子买到了五十亩良田,就是有些旱。

但家有余财,再拿出五十两从其他宗室那里买了三十二石小麦,然后在田间雇人挖沟渠。

天气越来越冷。

“大哥,今年冬天好像更冷了。”

朱存临的走商生意暂停,便来帮助朱存威打理田地,他也花了一百两买了二十七亩地在一旁,刚好可以一起兴修水利。

“是呀!一年比一年冷,旱情也是越来越重,难道我大明气数将尽?”

朱存威心中一首有这个念头,从他记事起,陕西发生了三年大旱,然后从十年前开始,陕西的旱情便没有怎么停过。

“大哥,这话不能乱说!”

朱存威也知道,说了一句便停下,开始拿起推车推土。

……

十一月初,高起潜带着圣旨和锦衣卫来到湖广,第一站就是武昌府的楚王。

去见楚王前,还要先去见湖广布政使庄樊华。

“臣庄樊华见过特使。”

高起潜:

“庄大人,皇上命我前来找您,是有一事。”

“臣接旨!”

“只是口谕,皇上说让您协助咱家筹集粮食,经海运送往辽东与京城。”

“不知皇上准备筹集多少粮食,有多少银两,虽说宗室禄米削减,但如今湖广布政使司也没多的银子了。”

庄樊华立马诉苦,这只要有宗室在的省份,那就是一点钱也没有,藩王的银子收不到,每年还得给,那还有钱。

高起潜微笑着:

“庄大人不急,咱们这就去借钱。”

“找谁借?”

……

楚王朱华奎,现年西十九,那可真是视财如命,异常骄纵。

“王爷,京城来人,随行有锦衣卫。”

“什么?”

长吏的话让他心惊胆战,虽说皇帝刚刚登基,但满朝东林党人,他当年可是纵容手下手持兵器打死了湖广巡抚赵可怀,如今己过七年,这是来找后账的吧?

“走,随我去见使者。”

来到外面,就看到高起潜与湖广道布政使进入王府,随行的还有数十名锦衣卫。

两人齐聚,高起潜拿出圣旨宣旨:

“楚王朱华奎、湖广布政使庄樊华接旨:

朕日夜忧心国家大事,但始终发现钱粮不济,听闻楚王庄田万顷,家财万贯,朕也不想,希望楚王能为国捐资,出银五十万两,粮五万石以供大明边军之用,过往之事,朕或可再行考虑。”

朱华奎越听越难受,总计五十五万两银子呀!要去了王府一半的财货,但后面那句提起过去的事,他当年纵容手下打死巡抚,较真起来皇帝把他免了也没有任何问题,绝对没有人会多说一句。

“遵旨!”

朱华奎咬牙认下,上前接旨。

高起潜转身就对庄樊华说:

“庄大人,这钱粮都借到了,皇上命我采买粮食,数目不计,咱家就给您留十五万两,三个月的时间,庄大人每月都要派船运送西万五千石粮食前往松江府。

到时会有锦衣卫查验,若是差了,咱家也只能如实禀报皇上。”

庄樊华拱手说道:

“高使,本官回去这就安排,定然不会少的。”

他算是知道高起潜为什么笑了,这找楚王借钱,一借就是五十多万两,真是奇了,历代皇帝就没有把刀开到宗室身上的,这新登基的小皇帝真是不一样了。

楚王看着两人,恨不得派王府护卫当场打死他们,但他不敢呀,只是问道:

“皇上需要粮食,本王愿助一臂之力,王府仓库有存粮还有三十万石,全都当做银两捐助给皇上,这银两本王就只掏二十万两就行。”

高起潜似乎早知如此,就说:

“皇上说了,如果楚王愿意出粮,那就按照市价折算,湖广如今粮价七钱一石,算下来只能折二十一万两,王爷您还需拿二十九万两。”

“这…好吧!”

看着高起潜的眼神,他说出口就不能改了,虽然这三十万石等到明年能卖三十多万两,现在也只能舍了。

留下一个锦衣卫百户与当地驻军看着楚王一点点掏出库房里的钱粮,高起潜开始拜访其他的藩王。

从十一月中旬开始,在武昌的长江码头,每天都有西五艘船载着数千石稻米顺流而下,两千里只需二十天,再加上北上航运,差不多来年开年就能有第一批粮食抵达金州卫。

最后总计借到的粮银合计六十三万两银子和六十万石粮。

真是藩王肥而大明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