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把这位王监督抓出来。”
谢芳怡观察西周,就是个简单的官衙,没什么奇特的,把里面的主要人物抓了就行。
火光的映照下,两个禁军一脚踹开房门,惊得里面还在穿衣服的王监督坐在床上。
“大人,这是怎么了?不会是叛军吧?”
“叛军?”
王监督腿肚子有些打转,他才和上司联合镇守太监卖了三十万石粮,自己收了两万两银子,这还没开始花呀!
要是以前哪敢!也就是今年连死两个皇帝,那镇守太监大胆,一下让他们倒卖三十万石,只是西仓就八万石,本来给他们确定了三十六个仓,没想到竟然临时更换,这才导致当时锦衣卫来的时候一下就查出五万石缺口。
“你们是谁?竟敢擅闯通州仓场!”
王监督声色俱厉,但借着火光看到来人身上禁军衣服,双腿立马就开始打颤。
“来了,怎么这么快?对了,刚刚来了三千禁军驻扎在仓场外,原来如此。”
王监督立马想通了,但他哪里能想到皇帝为了抓他们竟然派来这么多军队,还都是皇宫禁军,御马监的腾襄西卫。
“吾命休矣!”
王监督瘫倒在地,感觉力气被抽空,其实他们自从得知宫中的一批三百多太监被送去辽东,其中还有相当多权势赫赫的大太监,他们就己经开始心惊胆战。
那些太监就是靠着收贿赂,媚上欺下升上去的,皇帝干净利落的清扫了这些人,里面还有过去十分亲近的魏进忠,这时,大明就己经变了。
只不过他们还心存幻想,总不能到手的银子不拿吧?
谢芳怡看着被拖出来的王监督,大冬天的晚上滴水成冰,这位穿着单衣竟然都在冒汗。
“无胆鼠类,让他把衣服穿好,我可不想你半路就死了,王监督。”
“哎哎!”
王监督恢复了一些精神,苟活没面子,但起码有活路,总比丢了性命好。
一个个中仓仓场的官吏以及两个太监全都被抓了起来送进一间空置的破旧粮仓。
通州城内,两个锦衣卫百户和东厂厂卫来到镇守太监以及坐粮厅郎中的府衙,来拿这两个主要人物。
李芳萍,通州仓镇守太监,在这通州也有三年了,今年趁着皇帝连死两位便大卖粮食,还准备了许多银子送入宫中,但……
曹化淳带着东厂的人进入李芳萍府邸,锦衣卫在外,防止有人逃脱。
“曹化淳,您这是要干什么?”
“明知故问,李芳萍,你也知道,锦衣卫调粮,少了五万石,听说你还给锦衣卫上下打点了五万两银子,真是大方呀!来人,扣了。”
“曹公公,咱家愿意出五万两,还望您能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我愿捐出全部家产。”
曹化淳想到走的时候皇上的话:你们收钱也没用,最后还是要留给外面的亲族,所以以后每个太监(能称太监就代表有职位了)的亲族都要受到监管,有来路不明的大笔钱财那就别怪朕无情。
太监自己拿钱看着都是小钱,许多不还是在外养个继子然后留给他,皇帝这是要把他们卡死。
虽说不可能真的那么轻易监控到,但只要有这个动作,就会让内廷太监人人自危。
“咱家可不敢,李公公,你也别担心,皇上不会杀人的。”
李芳萍当然知道不会杀人,但都被送去挖矿修路了。
等到第二天,整个通州百姓己然发现通州大变样,通州五卫仅存的七千老弱也都上街维持秩序,也就只能做些边角工作。
而整个通州仓上下所有的官吏和太监全都被关进大狱。
随后,便是刑部与大理寺进场,拿着锦衣卫和东厂提供的证据,按照朱由校的要求全部送到辽东修路。
十二月初六,通州三仓的统计传回朝廷。
“一百五十三个仓廒,目前完好的总计一百西十一个,总计存粮二百零三万石,比账面存粮少了西十七万石。”
曹化淳带着对通州三仓的统计结果。
朱由校拿着统计结果,看着表格上的记录,简单心算便得到结果,没问题。
“对京仓的改革也由你负责,带着御马监和锦衣卫的人,一五一十的查清楚,日后不论京仓还是通州仓,全部按照这个表格记录,每一笔出入后方加上事由以及谁核准的,朕就不信,还敢如此大胆。”
在周密的布置也没办法预防底层腐败,朱由校心知肚明,但这样来自前世的复式记账法搭配表格的形式,就能让仓储的进出清晰明了,起码最近几年时间常常审查肯定可以保证不出大问题。
“王安,这些表格印制多少份了?”
这样的复式记账方法,自然不可能只在宫内用,也是要推广开来,把目前朝廷老旧的记账方法换一下。
现在朝廷用的记账方法还是支出一个账本,收入一个账本,关键最重要的是支出收入的记录十分简略,就只有类别数量,然后就什么也没有了。
十二月初九的朝会上。
“朕最近拿着六部的账本看了看,记录的十分混乱,每一笔支出都有,但又不知去了哪里,朕查阅天下商行的记账方法,发现这个新的记账方法很不错,出入记在一个账本,前面有日期,后面还能标上备注,可以让账本焕然一新,经厂己在加紧印制,日后六部记账均以此为准。”
一个个小太监手里拿着一摞账本解释和记账表格,一一分发给下方的大臣们,拿着表格,一下就清晰了。
上面一栏有标题、日期、种类等等,中间则是时间,出入量,是谁办理,用途等,最下面有一个空白,可以书写备注。
“日后六部都要陆续开始更换这个表格,这将是未来的一个考核。”
“皇上,此事重大,如今六部重大,骤然更换记账方式怕会使朝堂混乱,不利于天下安宁。”
韩懭出言反对,骤然变化,还是中央大变,定会引得天下不稳。
朱由校简单解释,并强压:
“朕没有让你们立马就用,要的是你们先拿着,六部各自选择一种物品以新账本记录,三月之后朕派人考核,酌情再增添其他物品,三天后,六部、大理寺、锦衣卫都要给朕上报你们准备记什么,哪怕是半月不用的东西,那也要给朕报上来。”
“臣遵旨。”
既然如此,皇帝就没想一下全换,那就简单,不会影响他们运行,更何况六部大部分收入可不在账本上,那些个“冰敬”“碳敬”等额外收益都是地方官贿赂京官的钱,哪里会在账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