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长的那堂“示范课”,成了军工厂子弟学校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这位古板的老教师,在黄建国搭好的舞台上,焕发出了惊人的光彩。他将一辈子积累的学问倾囊相授,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让在场的所有老师都听得如痴如醉。从此,高校长对交流小组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最大的反对者,变成了最积极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有了这位“元老”的加持,交流小组的外部障碍被彻底清除。小组的发展,进入了一条快车道。不同学科的思想在这里碰撞,不同年龄的智慧在这里交融,一股前所未有的学术活力,在学校里激荡开来。
不出半年,成果斐然。在全市的教学质量评比中,军工厂子弟学校异军突起,取得了历史性的好成绩。尤其是物理和语文两个学科,更是大放异彩,包揽了单科的前两名。
消息传来,整个学校都沸腾了。校领导特意在食堂摆了几桌庆功酒,平日里节俭的老师们,那天都放开了量,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红烧肉和花生米摆满了桌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许多老教师都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他们端着搪瓷缸子装着的劣质白酒,围着黄建国,说着语无伦次却发自肺腑的感谢。一个教语文的老教师,抓着黄建国的手,老泪纵横:“黄老师啊,我教了一辈子书,就没像这半年这么舒坦过,这么有奔头过!”回想起当初的冷遇、中间的非议,再看到如今来之不易的荣誉,真是百感交集。这正应了《同人》卦九五爻辞的前半句:“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最初的艰难困苦(先号啕),又怎能体会到最终功成名就的喜悦(后笑)?这泪水与欢笑的交织,正是对“同人”之道最生动的诠释。
然而,对于黄建国而言,比学校获得荣誉更让他欣慰的,是“大师克相遇”的实现。
“九五,大师克相遇。”九五是全卦最尊贵的位置,象征着胸怀天下的君主。只有在这样的“君主”的感召和组织下,不同领域的“大师”们,才能够克服重重障碍,最终走到一起,实现思想的碰撞与灵魂的相遇。
在交流小组这个平台上,黄建国这位深谙文史哲的“大师”,与刘工这位精通物理工程的“大师”,终于实现了真正的“相遇”。他们不再仅仅是出于道义和策略的盟友,更是思想上、精神上的知己。
黄建国从刘工那里,学到了科学的严谨、逻辑的缜密;而刘工,也在黄建国的启发下,将人文的关怀和历史的视野,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和思考中。在一次公开课上,刘工用一个自制的、结构精巧的云室,清晰地向学生们展示了带电粒子穿过饱和蒸汽时留下的飞行轨迹,将抽象的微观世界,以一种近乎艺术的方式呈现在眼前,赢得了满堂喝彩。他的物理课,不再是冰冷的公式和定律,而是充满了现实的质感和工业的美感,取得了惊人的教学效果。
一个深夜,刘工再次激动地找到了黄建国。这一次,他的脸上,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狂喜。他紧紧握住黄建国的手,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黄组长,我……我那位亲戚,我那位搞地质的舅舅,他……他平反了!”
黄建国心中一动,但表面上不动声色,引导他继续说下去。
“是真的!”刘工语无伦次地说道,“就在上个星期,一个从北京来的,非常神秘的,代号叫‘长白’的项目组,找到了他。他们不仅为他恢复了名誉,还当场宣布,任命他主持一项关系到国家战略安全的绝密勘探工程!听说,是为了寻找一种……一种我们国家急需的,用来制造尖端武器的战略矿产!”
刘工激动得满脸通红,他并不知道,这次看似“突如其来”的平反,其背后,是黄建国冒着何等巨大的风险,进行了怎样一番惊心动魄的幕后奔走。在刘工将那个压抑多年的秘密全盘托出后,黄建国辗转反侧了数个夜晚。他深知,这件事一旦处理不当,不仅救不了人,连自己和整个交流小组都可能万劫不复。他最终决定,绕开所有常规渠道,启用他最不愿意动用,也最危险的一条秘密线路——他那位在北京身居高位的老战友赵卫东。他将那份写着地质学家名字、学术成就、蒙冤经过以及可能掌握的关键矿产线索的材料,用米醋写在宣纸上,晾干后伪装成一封普通的家信,通过一个绝对可靠的退伍老兵,亲自送往北京。信中没有称谓,没有落款,只有一串事先约定好的、看似毫无意义的数字,作为启动最高级别紧急联系的暗号。
这份看似平常的“家信”,最终摆在了国家最高决策者的案头。在那个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年代,这样一位顶尖战略科学家的价值,重于千钧。国家机器迅速运转起来,一个代号“长白”的高级别项目组被火速建立,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位被埋没多年的“大师”,重新请回了国家最需要他的岗位。
黄建国看着激动不己的刘工,心中感慨万千。这,才是“大师克相遇”的最高境界——英雄相惜,彼此成就,最终共同服务于一个更宏伟的目标。
他成功了。他不仅为刘工撑起了一片天,更通过刘工这条线,为那份沉甸甸的“守护名单”,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这个百废待兴、处处掣肘的国家,从时间的废墟里,抢回了一位定国安邦的战略科学家。
他知道,自己的“同人”之路,己经走到了最高、最光明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