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勤快,国之幸也,民之幸也。皇帝懒惰,大多非社稷百姓之福。道理上没问题,但若是某一件事来说,却未必如此。
弘治皇帝朱祐樘登基初年,励精图治,拨乱反正,一扫前朝妖氛,九州气象为之一新。弘治八年起,朱祐樘不再上朝,有事则召见内阁大臣入宫商议,群臣百官想见龙颜,几无可能。
本次河间巡视,勒令当地权贵豪强退还田地,震动天下。陈青阳伴驾出巡的小道消息,早已传遍京官之中。抑制土地兼并是皇帝下的旨,但很多京官认定是陈青阳蛊惑的,恨不得把他扔入大牢。
亏了皇帝朱祐樘懒惰罢朝,不然陈青阳可能让京官喷死!
“小样,惹不起皇上,还弄不了你陈青阳?!”“敢动我们的田产,看老子弄死你!”,感受到威胁的众臣,愤怒之火熊熊。
陈青阳在翰林院点了卯,和众位同僚一番寒暄,起身向翰林院学士告罪面圣。掌院学士虽是长官,但若论与皇帝的亲近,则是远不如陈青阳,故而畅快答允。
出入宫门需要要凭证——牙牌,这玩意乍一听还以为是赌博用的工具。弘治皇帝特批陈青阳随时可以入宫觐见,这待遇比肩内阁大臣,寻常臣工不可比拟。
乾清宫内。弘治兴致不高,这倒并非陈青阳说了什么犯忌讳的话,而是老婆张皇后这几天没消停,搞得他有点吃不消。
张皇后火气上来,不管不顾,竟连刻薄寡恩的话都蹦了出来,宫女太监全吓坏了,这话要是换个皇上听到,不把你打入冷宫,甚至抄家灭族,都对不起皇帝这个称号。
“爱卿今日见朕,所为何事?”,心情不好归不好,活还是要干的。
“微臣有事相求!”陈青阳朗声道,求人还不想掉范儿,哪怕是皇帝。
弘治皇帝道:“爱卿请讲!”说着笑了笑,“朕未必答应。”
陈青阳笑道:“臣想做个县令。”,说着,低下了头,好似脸皮不厚一样。
“好端端的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左春坊左赞善不做,要换个县令做?!”弘治皇帝奇道,“你要知道,翰林院修撰乃国家储才之所,岂是区区知县可比!还有,你去做知县,谁来教导太子?!”
最后这句话才是最重要的。
陈青阳当然知道,知县不能与翰林院修撰、左春坊左赞善相提并论。排名靠后的进士才会安排去地方当知县,堂堂状元主动提出去做知县,任谁都会认为是脑子有病。
大明开国至今,还没有起步知县做到内阁首辅的。老老实实待在翰林院,教好太子,未来入阁为相方为正途。
这道理陈青阳又不是不懂。
陈青阳清了清嗓子,说道:“臣的意思是现在的担子继续担着,兼任知县。”
“哈哈哈哈……”,朱祐樘笑了一阵,揶揄道:“人心不足蛇吞象啊,爱卿,你可不像是这样的人啊。”
旁边伺候的何建,也觉得陈青阳有些过分,竟然敢公然向皇帝要官。多少人梦寐以求都做不上官,你已经有两个要职了,还想兼任知县,真不知好歹,哼,不知轻重,何建内心暗道。
陈青阳正色道:“臣虽然入职翰林,但深知陛下本意,自当全心全意教导太子。臣并非贪得无厌之人,求取知县乃是为了教学。”
这话多半为真,少半为假。陈青阳有心思,主要是为了教育太子没错,但还有另一个理由是实操政务,老在翰林院里是不接地气滴。
见陈青阳说的郑重,朱祐樘好奇道:“此话怎讲?”
陈青阳道:“翰林院典籍浩如烟海,臣子一生也未必学得完。太子求学,目的是为了治国理政。陛下将来自然会教太子批阅奏章,决断国家大事。臣以为,学习获取的知识,需要行动,知识与行动连起来,边学边练,方能更好的运筹帷幄,英明决断。”
“国家是由省、府、州、县构成,一县治好,方能治一府;一府治好,方能掌一省;一省治好,方能掌一国。一口吃不成胖子,不会走路当然也难以会跑,是以臣想求取一县之政,为太子殿下剖讲县情民情。”
朱祐樘听完,觉得陈青阳说的很对,儿子本就长在深宫里,如屋内花朵百般呵护,但作为未来皇帝,必须明了大明各级衙门,知晓百姓生活,否则容易让大臣蒙蔽。若是儿子成了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何颜去见列祖列宗。
朱祐樘道:“爱卿之言,闻所未闻。刚才大论确是高见。朕准了。你想去顺天府周边哪个县作宰?”
陈青阳道:“全凭圣裁!”
事办成了,还得突出皇帝英明。
朱祐樘道:“那就大兴县吧。”
“谢陛下隆恩!”
安排去大兴县,大有深意。北边蒙古各部,虽然久未袭扰京城了,但若侵入,一般皆是从北而来,故而并未考虑北部县,直接安排大兴。大兴地处京师正南,蒙古兵若入侵,太子可从容回京,再不济也可以南下北直隶府城,人身安全无虞。
皇帝朱祐樘的心思,从他一说出大兴,陈青阳就了然于胸了,当然他也乐意。太子的安全重要,我的命也是命啊。
朱祐樘恩准了陈青阳的请求,但还是有些不放心:“爱卿身兼数职,干得过来吗?大兴虽然一县,荒怠政事可不行!”
陈青阳暗想:太子读书是大事,但也想着百姓,不愧是仁君。
“陛下放心!百里小县,能有多少公事,臣应付得来。”,陈青阳傲然回道。他恨不能拍着胸脯子说,放宽心交给我。
“爱卿正好也借着这个机会,多加历练。朕对你寄予厚望,希望你辅佐太子相得益彰。”
陈青阳浑身颤抖,慷慨激昂的回道:“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祐樘的话,那个臣子听了都会激动。
汉朝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若尧、舜、禹、汤、文、武之君,获稷、契、皋陶、伊尹、吕望之臣,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彰。”
朱祐樘勉励之言,把陈青阳比做了伊尹、姜子牙,如何能不激动。
但是,太子朱厚照会不会是尧舜禹汤,这个,这个,不太好说,嗯,事在人为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