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 第59章 借机考较

第59章 借机考较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大明:出将入相,开创中兴
作者:
陆海横流
本章字数:
4152
更新时间:
2024-11-25

文华殿内,朱厚照正襟危坐,等待着老师陈青阳的到来。

这半月因为陈青阳请假的缘故,朱厚照的学业由王鏊、靳贵、刘忠等三个老臣教授。

三个老学究只会照本宣科,朱厚照八岁孩童,压根不感兴趣,坚持了三天不到,故态复萌,再次罢课。反正父皇不在家,母亲又不打骂,朱厚照乐得与刘瑾等人戏耍。玩乐之余,朱厚照倒也学了几页带拼音的论语,毕竟是老师陈青阳用心标注,还是学了点。

如今陈青阳归来,朱厚照暂时也玩够了,故而早早在文华殿等候。

陈青阳回翰林院点卯,打完招呼直奔皇宫。

“臣参见太子殿下,”,一进大殿,陈青阳躬身说道,他正作势下跪,朱厚照急道:“老师不必多礼,您好久没来给孤上课了,今天咱们学什么啊?”

既然免礼,陈青阳也乐得不下跪,只见他趋步上前道:“不知殿下对于汉语拼音掌握的怎么样了?”

朱厚照笑道:“还行吧。字典上的字,我随便翻一页,都能念出来。”

陈青阳道:“臣记得,殿下已能拼读《大学》篇章。不如今天我们学习《千字文》吧。这是臣抄录的横版《千字文》,殿下可拼读,如不认识,可查字典,把拼音依次写在生字上面,然后再通读抄写。因为是殿下主动查字典拼读书写,这样几遍后,殿下自然就记住了。”

朱厚照接过《千字文》,认真观看。以前别的先生给的书,都是竖版,突然拿到一本横版的书,自然很感兴趣。

毕竟八岁,识字不多,朱厚照拿出陈青阳编撰的《简明汉语字典》,开始挨个查字,一一把拼音注写到相应的字头上,这种自已动手的感觉,很好玩。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朱厚照查拼音写注音,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做到了‘海咸河淡,鳞潜羽翔’,个别字典上查不到的,陈青阳将拼音写了上去。

朱厚照按照陈青阳要求,端起书页,开始大声朗读:“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口气毫不滞涩的读到了‘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刘瑾和宫女们惊呆了,之前都是讲师领读,朱厚照不配合,念不出几个字。现在亲眼所见,一会儿的功夫,太子殿下读起文章来一气呵成,简直不像个八岁孩童。

朱厚照读完后,陈青阳表示赞赏:“殿下自主学习,片刻就能顺畅阅读。现在可以休息会了。”

朱厚照道:“学生还不累,我们以后也像这样天天学吗?”

陈青阳道:“现在只是筑基,待到殿下把常用汉字差不多认识了,就可以自已阅读,没必要天天让老师教育辅导了。”

朱厚照道:“除了学这些文章,还有别的什么好玩的学习吗?”

小孩子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朱厚照也不例外。

陈青阳心想,物理、化学、生物之类现在学习太早,也有可能被这个时代的人视为异端,遂决定还是按照自已小学的教育内容来。

“还可以学习数学?”

朱厚照疑惑道:“什么是数学啊?”

陈青阳想了想,说道:“《九章算术》殿下听说过吗?”

“没有……”

儒生眼里,数学只是工人干活‘术’的范畴,他们根本不屑于研究,更不可能拿来教导太子殿下。

陈青阳道:“《九章算术》即是数学的一部分内容。臣对数学略懂一二,殿下学习四则运算,有那天去逛街,买东西自已就能算账。”

听说可以上街买东西自已结账,朱厚照开心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手舞足蹈:“先生,咱们现在就出宫吧。”

陈青阳苦笑道:“这事我说了不算,得陛下做主。”

朱厚照皱了皱眉,叹气道:“唉,算了,父皇嫌我不爱读书,不会让我出去的。”

陈青阳勉励道:“殿下好好读书,待有成效,臣向陛下进言,邀您出宫了解京城的风土人情。”

朱厚照道:“那就说定了。来,拉个钩,”,生怕陈青阳反悔,朱厚照伸出手,念念有词,“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陈青阳忍着笑,伸出手和朱厚照完成了“约定”。

朱厚照做完仪式,突然想到昨天在母后宫外听到的话,说道:“先生,这十几天是去河间了吗?”

陈青阳觉得,自已随驾河间归来这事肯定保不住密,可也想不到八岁太子都知道了。陈青阳反问道:“殿下如何得知的?”

朱厚照人小鬼大:“这你就别管了。你是把舅舅的田分给百姓了,对吗?”他不想告诉陈青阳从母后那听到的。

张鹤龄的还田之事,陈青阳深度参与了没错,但要说自已分的,有点冤枉,这帽子太大,陈青阳不想戴。

“是陛下下旨,寿宁侯自愿把田分给百姓的,他还捐了一万两银子。”

“哦。”

既然朱厚照问起,陈青阳也想借此事考考朱厚照。

“请问殿下,若您说了算。田地是给舅舅留着,还是分给百姓们?”

朱厚照歪着脑袋笑道:“给舅舅呗。”

“为什么?”

“因为舅舅对我好,经常送我好玩的、好吃的。”

“若是不把田分给百姓,百姓就要饿肚子,您觉得这样好吗?”

“百姓饿肚子,跟我有啥关系?”,朱厚照不解的反问道。

“当然有关系!您是太子,是储君,也是将来的皇帝。大明百姓都是您的子民,让他们吃饱穿暖,是您作为君父的责任。您的舅舅有十三万亩田地,大多是巧取豪夺得来的,河间的普通老百姓连十亩地都未必有。老百姓吃不饱就可能流窜,饥民流窜则会引起社会动荡,甚至出现造反。您的父皇就是考量百姓的吃饭问题,才下旨让国舅爷这样的田地大户退还百姓耕田的。”

“现在让殿下重新选择,田地该当给谁?”

“还是给百姓吧。就像先生说的,百姓们没有田地地会饿肚子,舅舅没了地还有俸禄,父皇母后经常赏赐舅舅东西,他家好东西多着呢,他又不会挨饿。”

“人虽顽劣,大体事理还是明白的,只要善加引导,还是能有所作为吧”,陈青阳暗暗道。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