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纷繁复杂、喧嚣纷扰的世间,我们常常在忙碌与追逐中迷失,被各种琐事搅得心烦意乱,被他人的言行牵动情绪,陷入无尽的计较与烦恼之中。然而,一句“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如同一记洪钟大吕,敲醒了我们混沌的内心,让我们开始思索那一份宁静与豁达背后蕴含的深刻智慧。
心宽似海,是一种宏大的气度,是对世间万物抱有的包容与接纳。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些可能顺了我们的心意,让我们欢喜愉悦;但更多的,或许是那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他人的误解、无端的指责、意外的挫折等等。若是我们心胸狭隘,将这些统统放在心上,反复咀嚼其中的不愉快,那便如同在心中放置了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自已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心病也就滋生了。
就像那两个一起在沙漠中行走的旅人,途中为了一点小事吵了一架,其中一个人愤怒之下打了另一个人一巴掌。被打的那个人觉得委屈极了,心里一直记恨着,他在沙地上写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巴掌。”后来,他们继续前行,不幸陷入了流沙之中,打他的那个人拼尽全力把他拉了出来。他十分感动,在旁边的石头上刻下:“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之前写在沙地上,现在却刻在石头上。他回答说:“把别人对你的伤害写在容易消逝的沙地上,风一吹就没了;而把别人对你的帮助刻在石头上,永远铭记于心。”这便是心宽之人的做法,不将伤害耿耿于怀,而是选择记住美好,用宽容化解怨恨,如此,方能让内心的那片“海”始终波澜不惊。
心静则心安,心安则福至。静,的确是一种难得的能力,更是一场漫长的修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的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嘈杂的声音,想要静下心来谈何容易。可一旦我们能做到静下心,就仿佛在尘世中为自已开辟了一方净土,让疲惫的灵魂有了栖息之所。
当我们静下心来读书,沉浸在那一行行文字所构建的世界里,外界的喧嚣便渐渐远去,我们能与古圣先贤对话,汲取智慧的养分;当我们静下心来欣赏一朵花开,看那花瓣徐徐舒展,花蕊吐露芬芳,会惊叹于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内心满是平和与喜悦;当我们静下心来审视自已的内心,思考过往的得失,规划未来的道路,便能不被一时的情绪左右,做出更为理智和正确的抉择。
而且,静能让我们拥有治愈的力量,所谓“心静能愈三千疾”,并非是说它能直接消除身体上的病痛,而是当我们内心平静时,那些焦虑、烦闷、抑郁等负面情绪带来的心灵上的“疾病”会慢慢消散。心定则能通万事理,一颗安定的心,不会被表象迷惑,能够穿透重重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面对生活的难题时,从容不迫,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人生的旅途中,计较的多少往往决定了我们内心痛苦的程度。每一次的锱铢必较,都是在给自已的心灵套上枷锁,让自已困在狭隘的牢笼里,与快乐渐行渐远。而宽容,恰似那打开牢笼的钥匙,释放了我们的心灵,让快乐得以涌入。多一份宽容,我们就能看到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与人相处时多一些融洽,对待世事多一些豁达。
让我们努力修炼自已的心,让它宽广似海,容纳万物;让它平静如水,波澜不惊。在这悠悠岁月里,以一颗宽心、静心去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去收获那因心宽、心静而降临的福气,去感受生命中那些细微却又真实的美好,如此,方能不负此生,在人间烟火中活得洒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