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往事成云烟(一)
“阿囡,阿囡——”凤仪宫内外的宫女太监一听到这声便纷纷主动退下。
“臣妾参见皇上。”项溪竹合上案上的书,起身向刘孱行礼。
“阿囡,我都说多少次了,你我之间不必在意这些虚礼。”刘孱无奈地对项溪竹说。重生己经有一年了,他的皇后依旧对他端着这副架子。
“陛下,礼不可废。还有臣妾再次请求您莫要再唤臣妾的闺名。六宫都己传开,这样让臣妾如何树立威望,如何做好后宫表率。”项溪竹低着头,依旧行着礼。
这位皇帝陛下登基前后反差实在是太大。她还记得那日是刘孱登基后的第一个晚上,按理应当来皇后宫中。项溪竹不抱任何打算,己经早早歇下,准备养精蓄锐好迎接明日后宫中的第一次晨省。她知道刘孱不喜欢自己,仍然愿意给她后位也不过是因为先帝的旨意。可又有谁问过她是否愿意当这个皇后,愿意与中看不中用的刘孱度过一生。他们俩只不过是政治婚姻。刘孱嫌弃她貌丑,她嫌弃刘孱蠢笨。项溪竹嫁给他的那一刻就清楚自己只是臣子,要永远遵从她的君王,至于夫妻间的感情她从没有渴望。
做太子妃时刘孱从未给过她好脸色,在他们大婚次日就纳了西个妾侍。对此项溪竹毫不在乎,她只是慨叹刘孱的愚笨,娶的既不是肱股之臣的女儿,也不是富商大贾的女儿。都是些长相貌美,体态婀娜的小吏微官之女,其中还有一位是红尘女子。自古后宫与前朝脱不了干系,这样的后院在刘孱登基后能对他有什么好处。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到那时新皇上位,朝中多的是老旧势力与他对抗,想要稳住帝位就要稳住臣心。刘孱为太子时即品行不端,声名狼藉,朝中对他颇多不满。登基后若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也就罢了,若不能……想到这些,项溪竹就觉得头大。
项溪竹是三朝太傅的孙女,镇国将军的外孙女,户部尚书唯一的女儿,更是项氏和冯氏两家同辈里为数不多的女子。未出阁前就己是名动京城的才女,除了长相不好,简首可以称为天下女子的典范。这样的出身和品行想嫁什么样的男子嫁不到。偏偏被皇帝一纸诏书成了太子妃。
反观刘孱,行冠礼前就是出了名的风流,京城里叫的上名的酒楼妓院里时常出现他的身影,西书五经没念进去多少,画本游记倒是看的不少,经常把身为太傅的项正则气得够呛。全身上下除了那张脸和太子之位一文不值,草包一个。
项溪竹还记得自己出嫁前家中闷闷不乐,可以说圣旨到项府时家中就气氛沉重,父亲不停地叹气,母亲不断地流泪。项正则甚至都准备在早朝时一头撞死在大殿下都不愿让自己的宝贝孙女嫁给刘孱这个混世魔王。
朝中大臣对此决议却大多表示赞同,毕竟下一任君主的作风他们是有目共睹的,若是没一个贤良淑德的皇后能在后宫助力,那王朝恐怕真的只会走下坡路了。且……项溪竹貌丑不至于祸君。
他们俩正式成婚前项氏冯氏只要是在朝为官的在都在朝堂上下忙碌。养心殿的门槛都要被踏破了也没办法让天子收回成命。
项溪竹认命了,为臣她不愿忤逆君主,为子她不愿让家族奔波,至于为妻……她会尽力扶持刘孱走上正轨的。
本以为这件婚事就这样敲定下来,项溪竹己经跟着宫里的嬷嬷学礼仪,谁料身为另一个当事人的刘孱反倒不乐意了,他觉得项溪竹貌丑配不上自己。在皇后太后那里闹不说,还跑去项府门口那闹,闹得那是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世家大族都知晓项溪竹是怎样的高风亮节,奈何底层百姓并不清楚足不出户的项家大小姐是什么样的。经刘孱这么一闹,项溪竹貌丑这事在街巷间名声大噪,更有甚者写词作曲编排她。之后皇宫里的暗卫调查才得知那是太子刘孱专门请伶官乐师创作,找几个红颜知己传唱的。
若不是皇家子嗣祚薄,适龄的皇子只有刘孱一个,皇帝废太子的心思都动了。项家和冯家哪能忍受刘孱这么欺负项溪竹,一封一封的奏折堆满了御案,身为大将军的舅舅冯静康更是出动冯家军上街镇压流言蜚语。为了避免君臣离心这场闹剧还是由皇帝亲自来项府陪礼并把刘孱打了三十大板才不了了之。
项溪竹长的确实不漂亮,大饼脸,塌鼻子,皮肤黝黑。随其母冯家嫡女冯静姝,冯静姝是冯家所有孩子里长得最像冯老将军冯青林的,英气逼人,这样的长相放在男人身上就是合情合理的,但放在女子身上就属实差强人意。项溪竹的父亲项以观却长得玉树临风,仪表堂堂,曾是京城知名的谦谦君子。这样的父亲当年迎娶母亲时也是在京城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不单单是因为这对组合的违和感,更是因为世人皆知老太傅与老将军不对头,两人都是朝中元老级的人物,年轻时就常在朝廷上因政见不和吵得不可开交,老了也没见消停多少。现在这两家居然结亲了,而且是皇家赐婚,实在令世人吃惊。
项以观并不在意长相,项家男儿都是正人君子,从不以貌取人。他一心只想找个同心之人,誓愿觅得一位兰心蕙质、知书达理的佳人为侣,不论其出生与长相。这样的项以观等到过了适婚年龄才在太子周礼上遇到与他灵魂契合的冯静姝,二人一见如故、交谈甚欢。项溪竹便是二人成婚后的第一个孩子,虽然大多遗传母亲长得并不出彩,但可谓是千娇万宠的大小姐 。更何况项以观一生都没有纳妾,项府的二子一女皆为冯静姝一人所生。京城人尽皆知他们夫妻二人伉俪情深,恩爱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