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风的日子
赶风的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赶风的日子 > 第18章 偶遇同行,再忆老周

第18章 偶遇同行,再忆老周

加入书架
书名:
赶风的日子
作者:
顾成武
本章字数:
6284
更新时间:
2025-03-13

在养蜂场的生态建设和品牌维护稳步推进之时,又到了一年中花期更迭的关键时期。我们按照既定计划,准备转移到下一处蜜源地。这次的目的地是一处位于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的广袤田野,据说那里有着丰富且独特的蜜源植物,花期错落,十分适宜养蜂。

当我们的追花车队缓缓驶向新的蜜源地时,沿途的风景如诗如画,山峦渐渐被抛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一望无际的平原,田垄间农作物郁郁葱葱,野花星星点点散布其中。孩子坐在副驾驶座上,兴奋地看着地图,为即将开启的新旅程而激动不己;晓妍则在后排整理着养蜂工具,时不时和我们分享着她对新环境的期待。

抵达新蜜源地后,我们像往常一样迅速安营扎寨。就在我们忙碌之际,不远处又来了一支养蜂队伍。他们的追花车略显陈旧,但设备却摆放得整整齐齐。带队的是一位名叫孙强的中年养蜂人,他身材魁梧,皮肤黝黑,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容。

孙强主动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几句寒暄后,我们便热络地交流起来。原来,他也是听闻了这片蜜源地的优质,特地赶来。在交流养蜂经验的过程中,孙强对我们培育的新型蜜蜂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感慨地说:“我养蜂这么多年,一首被蜜蜂的攻击性和病害问题困扰,你们能培育出这样的蜜蜂,真是为咱们养蜂人解决了大难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和孙强的团队互相分享资源、交流技术。有一次,我们在检查蜂群时发现部分蜜蜂出现了一些异常行为,孙强凭借他多年积累的经验,一眼就看出可能是蜜源植物中混入了某种对蜜蜂有害的花粉。他建议我们对周边的蜜源进行一次详细排查,我们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找到了问题所在,及时避免了蜂群可能遭受的更大损失。

一天傍晚,工作结束后,我们和孙强坐在营地前,一边品尝着新收获的蜂蜜,一边畅谈养蜂的过往。孙强突然提到:“我听说过一个叫老周的养蜂前辈,据说他技术了得,还特别乐于助人,你们认识他吗?”听到老周的名字,我的手微微一颤,思绪瞬间飘回到了过去。

“老周是我的恩师啊。”我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怀念,“我刚入行的时候,啥都不懂,是老周手把手教我怎么识别蜜源、怎么管理蜂群,他就像我的引路人,带着我在养蜂这条路上一步步走过来。”

我给孙强讲述着老周的故事,那些和老周一起度过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偏远的山区遇到了一场罕见的暴风雨,蜂箱被吹得七零八落,蜜蜂西处逃窜。老周不顾自己的安危,在风雨中奋力抢救蜂箱,他一边抢救,一边安慰惊慌失措的我,教我如何在恶劣环境下保护蜂群。那场暴风雨过后,老周累得几乎瘫倒,但他却第一时间关心蜂群的情况,确保蜜蜂都安然无恙。

还有一次,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不良商家,他们用低价的劣质蜂蜜冒充优质蜂蜜,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老周得知后,联合其他养蜂人一起向相关部门举报,还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如何辨别真假蜂蜜,维护了整个养蜂行业的声誉。

孙强听得入神,不禁感叹道:“这样的前辈真是让人敬佩,要是我能早一点认识他就好了。”晓妍在一旁轻轻说道:“老周虽然己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一首影响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在养蜂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和孙强交流完老周的故事后,我们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养蜂工作中。然而,新的挑战接踵而至。随着养蜂规模的扩大,我们对蜜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片新的蜜源地虽然丰富,但周边的农民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频繁使用农药,这对蜜蜂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有一天,我们发现部分蜜蜂出现了中毒症状,行动迟缓,甚至大量死亡。看着这些可爱的小生命不断消逝,我们心急如焚。我立刻和当地的农业部门取得联系,向他们反映了情况。经过协商,我们与农民们达成了共识,他们同意在农作物花期减少农药的使用,我们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些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在解决蜜源污染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还结识了一位当地的环保志愿者李悦。李悦对我们养蜂场的生态保护理念十分认同,她主动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帮助我们监测周边环境,宣传环保知识。在李悦的建议下,我们在养蜂场周围设立了多个环境监测点,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源质量以及蜜源植物的生长情况。

随着与李悦的合作深入,我们还发现了新的商机。李悦提出可以利用我们养蜂场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生态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了解养蜂文化,体验蜂蜜采摘的乐趣。这个想法让我们眼前一亮,经过一番策划和筹备,我们推出了“甜蜜之旅”生态旅游项目。

项目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游客们的热烈欢迎。周末和节假日,养蜂场里热闹非凡,游客们穿着防护服,在我们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打开蜂箱,观察蜜蜂的生活,品尝新鲜的蜂蜜。我们还开设了养蜂知识讲座,向游客们介绍蜜蜂的生态习性、蜂蜜的制作过程以及养蜂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忘记养蜂事业的核心。我们不断优化养殖技术,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同时,我们还与一些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关于蜜蜂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蜜蜂在采集花蜜的过程中,不仅为农作物授粉,还对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养蜂场的管理难度也日益加大。部分游客对养蜂场的规定不够了解,在参观过程中不小心惊扰了蜂群,导致蜜蜂蜇人事件时有发生。这不仅让游客们感到不满,也对我们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加强了对游客的管理和教育。在游客入园前,我们会详细讲解养蜂场的注意事项,并为他们配备专业的导游。导游会全程陪同游客,确保他们的安全,同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此外,我们还在养蜂场的各个区域设置了明显的警示标识,提醒游客不要随意触摸蜂箱和蜜源植物。

在解决游客管理问题的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随着我们养蜂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周边出现了一些模仿我们的养蜂场和旅游项目。这些竞争对手为了吸引游客,不惜降低价格,甚至提供虚假宣传,这对我们的市场份额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面对竞争,我们没有选择降价和跟风,而是坚持品质和创新。我们加大了对蜂蜜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了一系列高端蜂蜜产品,如有机蜂蜜、药用蜂蜜等。这些产品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在旅游项目方面,我们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增加了手工制作蜂蜜香皂、蜂蜜美食烹饪等体验项目,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还能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在应对各种挑战的过程中,我们一家三口和养蜂场的工作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我们的养蜂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还成为了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养蜂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老周的儿子周宇。周宇在外地工作,他听闻了我们养蜂场的发展情况,特地赶来看望我们。看到周宇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老周的影子,他和老周一样,有着坚定的眼神和质朴的笑容。

周宇在养蜂场待了几天,他参观了我们的蜂群、生产车间和生态旅游项目,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我父亲要是还在世,看到你们把养蜂事业发展得这么好,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在和周宇的交流中,我们回忆了许多老周的往事,那些珍贵的回忆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养蜂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周宇离开后,我们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新的一年花期即将到来,我们开始为新的养蜂季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初心,不断创新,我们的养蜂事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我们站在养蜂场的中央,看着蜜蜂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心中充满了希望。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见证了我们的努力和坚持,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将继续追逐着花香,在养蜂的道路上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让老周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