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风的日子
赶风的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赶风的日子 > 第5 章 云南赶花的日子

第5 章 云南赶花的日子

加入书架
书名:
赶风的日子
作者:
顾成武
本章字数:
4944
更新时间:
2025-03-13

云南的春天来得格外早。当北方还在冰雪覆盖时,这里己经是一片花海。我带着蜂群来到这片被誉为"亚洲花都"的土地,开始了新的追花之旅。

第一个落脚点是大理的一个生态茶园。茶园位于苍山脚下,层层叠叠的茶树顺着山势蜿蜒而上,宛如绿色的波浪。茶树花正开得旺盛,洁白的小花点缀在翠绿的叶片间,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茶园主人是个五十多岁的白族大叔,姓杨。他热情地帮我们安置蜂箱,还特意腾出一间小木屋给我们住。"这些年茶树开花,总看到野蜂来采蜜,"杨大叔说,"我就想着,要是有人专门来养蜂就好了。"

安顿好蜂群后,我开始仔细观察这里的环境。海拔2000米左右,早晚温差大,空气清新。蜜蜂们似乎很喜欢这里的环境,采蜜格外积极。每天早上打开蜂箱,都能看到满载而归的工蜂,腿上沾满了金黄色的花粉。

然而,好景不长。一周后的一个清晨,我发现有几个蜂箱的蜜蜂异常躁动。仔细观察后,我意识到可能是遇到了"盗蜂"现象——其他蜂群的蜜蜂来偷蜜。这种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整个蜂群崩溃。

我立即采取老周教过的方法:缩小巢门,加强守卫。同时,我在蜂箱周围喷洒了一些薄荷水,干扰盗蜂的嗅觉。经过一整天的紧张应对,情况终于得到控制。晚上,我疲惫地坐在蜂箱旁,看着渐渐平静下来的蜂群,突然很想念老周。要是他在,一定能更从容地处理这种情况。

第二天,杨大叔带来了一个好消息。他说附近有个养蜂多年的老师傅,听说我们遇到困难,愿意来指导。我喜出望外,立刻跟着杨大叔去拜访。

老师傅姓段,己经七十多岁了,是当地有名的养蜂能手。他的家在一个山坡上,院子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蜂箱。段师傅听了我的情况,二话不说就跟着我们来到茶园。

"小伙子,"段师傅检查完蜂箱后说,"你的方法是对的,但还缺了点东西。"他指着蜂箱的位置,"这里太开阔了,容易引来盗蜂。要选个背风的地方,最好有遮挡。"

按照段师傅的建议,我们重新调整了蜂箱的位置。果然,盗蜂现象明显减少了。段师傅还教了我一些当地的养蜂技巧,比如用某种野生植物的汁液来增强蜜蜂的免疫力。

在段师傅的指导下,我渐渐适应了云南的养蜂节奏。每天清晨,我跟着蜜蜂一起"上班"。看着它们迎着朝阳飞出蜂箱,在茶花间穿梭,我的心情也会变得愉悦。中午时分,我会检查蜂箱的状态,记录数据。傍晚,蜜蜂归巢时,我常常坐在蜂箱旁,听着它们嗡嗡的"工作报告"。

一个月后,我们迎来了第一次取蜜。段师傅特意来帮忙,还带来了他特制的取蜜工具。取蜜的过程很讲究,既要保证蜂蜜质量,又不能伤害蜜蜂。我们选择在清晨进行,这时蜜蜂的活动最少。

当第一滴金黄色的蜂蜜从蜂巢中流出时,我忍不住尝了一口。清甜中带着淡淡的花香,是茶树花特有的味道。段师傅笑着说:"这才是真正的山花蜜,城里人想买都买不到。"

取完蜜后,我们按照传统,留了一部分给蜜蜂过冬。段师傅说,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把蜜蜂的粮食都拿走。我深以为然,这让我想起了老周常说的"养蜂如养心"。

然而,云南的天气变化无常。就在我们准备转移去下一个蜜源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计划。那天下午,我正在检查蜂箱,突然感觉空气变得异常闷热。远处的苍山顶上,乌云正在快速聚集。

我赶紧加固蜂箱,准备防雨措施。但暴雨来得比预想的还要快,还要猛。豆大的雨点砸在蜂箱上,发出密集的噼啪声。狂风呼啸而过,几乎要把蜂箱掀翻。

我冒着大雨,用身体护住蜂箱。雨水顺着我的脖子流进衣服,冰冷刺骨。但我顾不上这些,只想着要保护好这些小家伙。就在这时,我听到一声巨响,抬头一看,山坡上的一块巨石正在松动。

"快跑!"我朝着帐篷里的助手大喊。我们手忙脚乱地搬动蜂箱,但己经来不及了。巨石轰然滚下,带起一片泥石流。

千钧一发之际,杨大叔带着几个村民赶来了。他们熟悉地形,带着我们找到了一条安全的小路。我们拼尽全力,终于把大部分蜂箱转移到了高处。

暴雨持续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上,雨停了,但我们的营地己经面目全非。帐篷被冲走了,一些蜂箱受损,还有几个被泥石流掩埋。我跪在泥泞中,徒手挖掘被埋的蜂箱,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懊悔。

就在这时,段师傅赶来了。他二话不说,蹲下来和我一起挖。"别灰心,"他说,"养蜂就是这样,要经得起风雨。"在他的帮助下,我们救出了大部分被埋的蜂箱。虽然损失了一些蜜蜂,但情况比预想的要好。

这次经历让我对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渺小。我们不能试图征服自然,而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老周常说的"追花人要懂得敬畏"。

灾后重建的日子里,我得到了当地村民的大力帮助。他们不仅帮我们修复了蜂箱,还腾出房子给我们住。杨大叔的妻子每天给我们送饭,段师傅则天天来指导我们照顾受损的蜂群。

渐渐地,蜂群恢复了活力。看着重新忙碌起来的蜜蜂,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养蜂技术的进步,更是对生命、对自然的理解加深了。

在云南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夏天。我们追着花期,从茶园到果园,从山谷到高原。每到一处,都能学到新的知识,结识新的朋友。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人们。

然而,我知道,追花人的脚步永远不能停歇。当最后一朵夏花凋谢时,我们又该启程了。收拾行装时,我特意装了一罐茶树花蜜。这是云南的味道,是这片土地留给我们的礼物。

临行前,段师傅来送我们。他送给我一个手工制作的蜂箱模型,说是他年轻时用的样式。"带着它,"他说,"就像带着云南的祝福。"

我郑重地接过模型,心里充满了感激。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新的养蜂技艺,更懂得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真谛。这些经历,这些感悟,都将成为我追花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卡车缓缓驶出茶园,我回头望去。晨雾中,段师傅和杨大叔的身影渐渐模糊,但他们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前方,新的花期在等待着我们。带着云南的祝福,带着对自然的敬畏,我们继续在这条追花的路上前行。

我知道,这将是一段新的旅程,充满未知的挑战和惊喜。但我不再害怕,因为我己经明白,追花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