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风的日子
赶风的日子
当前位置:首页 > 同人 > 赶风的日子 > 第4 章 独立成长

第4 章 独立成长

加入书架
书名:
赶风的日子
作者:
顾成武
本章字数:
4608
更新时间:
2025-03-13

老周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我独自带着蜂群开始了追花之旅。虽然己经有了几年的经验,但真正独自面对这一切时,我才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第一个目的地是江西的油菜花田。记得老周说过,这里的油菜花蜜品质最好。当我驱车抵达时,却发现眼前的景象与记忆中大不相同。大片的油菜花田被分割成了小块,中间穿插着新建的工厂和住宅区。

我好不容易找到一片还算完整的花田,刚摆好蜂箱,就有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匆匆赶来。"你们是养蜂的?"他警惕地问。我点点头,解释说我们只是暂时在这里放蜂。

"不行不行,"他连连摆手,"我们这里要打农药的,你们赶紧走吧。"我试图解释蜜蜂对农作物授粉的好处,但他根本不听:"谁知道你们的蜜蜂会不会传播什么病?快走快走!"

无奈之下,我只好收拾蜂箱离开。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屡见不鲜。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让传统的追花养蜂变得越来越困难。农药的滥用、单一作物种植、土地开发......每一个因素都在威胁着蜜蜂的生存。

更让我焦虑的是蜂群的状态。没有老周的指导,我发现自己对很多突况都束手无策。一次,我发现一个蜂群出现了分蜂的迹象,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等我终于查资料找到方法时,己经有一半的蜜蜂飞走了。

夜晚,我常常失眠,望着帐篷顶发呆。老周的音容笑貌总会在此时浮现,他那些看似唠叨的叮嘱,现在想来都是宝贵的经验。我翻开他的笔记本,一遍遍研读那些密密麻麻的记录,试图从中找到答案。

转机出现在初夏。我收到了一封来自云南的邀请函,是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区发来的。他们说听说了我们的故事,希望我们能去那里放蜂。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去看看。

抵达云南后,眼前的景象让我眼前一亮。这里采用立体农业模式,不同高度的作物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完全不用化学农药,而是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我们一首在寻找合适的授粉昆虫,"他说,"你们的蜜蜂正是我们需要的。"我欣喜若狂,立刻开始安置蜂箱。蜜蜂们似乎也很喜欢这里的环境,采蜜效率明显提高。

在这里,我遇到了几位同样坚持生态农业的年轻人。我们经常在晚饭后聚在一起,讨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他们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念,让我对养蜂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实,"一位学农业的姑娘说,"蜜蜂不仅仅是授粉者,它们还是生态系统健康的指示器。蜜蜂数量的变化,能反映出整个生态环境的变化。"

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我开始系统地记录蜂群的状态,包括采蜜量、蜂王产卵情况、工蜂寿命等。这些数据不仅能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蜂群,还能为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渐渐地,我们的营地吸引了不少访客。有学者来研究蜜蜂行为,有学生来做社会实践,还有媒体来采访报道。我学着老周的样子,耐心地向每个人讲解蜜蜂的知识,分享我们的故事。

一天,一个戴着眼镜的中年人来到营地。他仔细查看了我们的记录,又观察了蜂群的状态,最后对我说:"你们的数据很有价值,能不能加入我们的生态监测网络?"

原来他是某大学生态研究所的教授,正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生态监测系统。我欣然同意,这不仅能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还能获得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有了专家的指导,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了。我开始学习使用各种监测设备,记录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这些数据与蜂群的状态相结合,能更全面地反映生态环境的变化。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随着气候变化,花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有时候我们刚赶到一个地方,花期就提前结束了。有时候又遇到极端天气,不得不紧急转移。

记得有一次,我们正在贵州的山区放蜂,突然接到台风预警。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转移蜂群,但山路崎岖,时间紧迫。就在我手忙脚乱时,几个当地的养蜂人主动来帮忙。他们熟练地帮我固定蜂箱,还告诉我一条安全的撤离路线。

"我们都是追花人,"其中一个年长的养蜂人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这句话让我想起了老周,想起了他常说的"养蜂人要团结"。

这次经历让我意识到,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单打独斗己经行不通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追花人的网络,共享信息,互帮互助。

于是,我发起了一个"追花人联盟"的倡议。通过社交媒体,我联系到了全国各地坚持传统养蜂的同行。我们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平台,实时更新各地的花期、天气、蜜源等信息。

这个平台很快发挥了作用。有一次,我在西川遇到蜜源不足的情况,平台上立刻有同行建议我去云南的一个新开发的生态茶园。果然,那里的茶树花正开得旺盛,解决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随着联盟的发展,我们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政府开始主动联系我们,希望我们能去当地放蜂,帮助提高农作物产量。我们则趁机推广生态农业的理念,建议他们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周常说的"养蜂如养心"的含义。养蜂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修行。它教会我们耐心、细致、坚持,教会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

现在,每当我站在花田间,看着蜜蜂忙碌的身影,听着它们欢快的嗡嗡声,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满足。我知道,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事业,更是无数追花人共同的追求。

帐篷里,老周的笔记本依然放在我的床头。虽然纸张己经发黄,但那些字迹依然清晰。我常常想,如果老周能看到这一切,一定会很欣慰吧。

追花的路还很长,挑战依然存在。但只要我们坚持初心,保持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就一定能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这,就是老周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夜深了,我合上笔记本,听着帐篷外蜜蜂的嗡嗡声,渐渐进入梦乡。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新的花期,新的希望。在这条追花的路上,我们将继续前行,守护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和谐,传递着这份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