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西十九章:脉诀歌谣传边塞
大雍边关,好不容易击退了敌军那威力十足的连环马阵,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平静时光。可这平静,就像暴风雨前的死寂,安静得让人心里首发毛,总觉得有什么坏事要发生。叶天舒和萧承煜刚松了口气,还没来得及好好享受这份安宁,新的危机就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这天,军营里和往常一样,士兵们有的在操练,有的在巡逻。突然,有几个士兵开始不停地咳嗽,还发起了高烧。一开始,大家都没当回事,只以为是普通的风寒,毕竟在这风大沙多的边关,得个风寒感冒太常见了。
“你这是咋回事?咋还发烧了呢。”一个士兵关心地问生病的同伴。
“估计是晚上着了点凉,没啥大事,挺一挺就过去了。”生病的士兵满不在乎地回答。
可谁能想到,没过几天,患病的士兵越来越多,咳嗽声、呻吟声在军营里此起彼伏。而且症状也变得越来越严重,不少人开始昏迷不醒,整个军营被一股恐慌的气氛笼罩着。
叶天舒知道后,立刻放下手里的事,匆匆赶到营帐。她挨个为士兵们诊治,一会儿把脉,一会儿看舌苔,神色越来越凝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叶天舒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语气沉重地说:“这不是普通的风寒,是瘟疫复发了!”
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大家都还记得之前大雍爆发鼠疫时的恐怖场景,死了好多人,整个城市都陷入了绝望。现在瘟疫又卷土重来,而且症状和之前还不一样,这可把大家都愁坏了。
叶天舒回到自己的营帐,坐在床边,眉头紧锁。她心里清楚,这次的瘟疫来势汹汹,要是不赶紧找到治疗的办法,整个军营,甚至周边的百姓都得遭殃。突然,她眼睛一亮,想到了那本被自己视为珍宝的《崔氏脉诀》。这本书详细记载了各种病症的脉象和诊断方法,说不定能从中找到治疗这次瘟疫的线索。
叶天舒急忙从箱子里翻出《崔氏脉诀》,轻轻翻开,嘴里念着:“浮脉为阳表病居,迟风数热紧寒拘……”她一边念,一边仔细对照着患病士兵的脉象。这一对照,她发现问题远比自己想象的复杂。这次瘟疫的脉象,既有浮脉显示的外感症状,又有沉脉暗示的内里病症,这可难住了叶天舒。
与此同时,萧承煜也在为疫情忧心忡忡。他在军营里来回踱步,满脸焦急。他太清楚瘟疫对军队的打击有多大了,要是不及时控制住,不用敌军进攻,自己的军队就得先垮掉。
“阿舒,这可怎么办?”萧承煜找到叶天舒,一脸愁容地问道。
叶天舒抬起头,眼神坚定,看着萧承煜说:“煜,我会找到办法的。《崔氏脉诀》里肯定有线索,我们再仔细研究研究。”
从那以后,叶天舒和萧承煜就没日没夜地研究脉诀和病症。叶天舒还亲自尝试用不同的药方为士兵们治疗,她每天早早起床,去药铺挑选药材,回来后就守在火炉边煎药。药煎好后,她又端着药碗,挨个给士兵们喂药,观察他们的反应。
可是,几天过去了,治疗效果却不太理想。士兵们的病情没有明显好转,这让叶天舒十分着急。
就在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位老军医走了过来。老军医看着叶天舒和萧承煜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叶大夫,我听说民间有些偏方对瘟疫有奇效,我们不妨派人去收集一下。”
叶天舒听后,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这倒是个办法,多一份思路总是好的。”
于是,萧承煜立刻安排了几个士兵,让他们去周边的村庄收集偏方。士兵们领了命,骑上快马,匆匆出发了。
而叶天舒则继续钻研《崔氏脉诀》,她突然灵机一动,心想:能不能把脉诀和偏方结合起来,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呢?
说干就干,叶天舒根据收集来的偏方,结合脉诀中对病症的分析,重新调配药方。她把各种药材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反复试验。每天,她都穿梭在营帐之间,亲自给士兵们喂药,仔细观察他们的病情变化。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些士兵的病情开始好转。
“叶大夫,真的有效!我感觉好多了!”一位士兵激动地拉住叶天舒的手,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叶天舒看着士兵逐渐恢复的气色,心里满是欣慰。但她知道,这只是个开始,还有很多士兵在生死边缘挣扎,她不能放松。
随着治疗的推进,叶天舒发现这次瘟疫有一个特殊的规律,在特定的时辰,病情会加重。比如每天的午时和子时,病人的体温会升高,咳嗽也会加剧。她又翻开《崔氏脉诀》,结合时辰与脉象的关系,调整治疗方案。在她的精心治疗下,越来越多的士兵康复了,这场瘟疫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
军营里的气氛也渐渐轻松了起来,士兵们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叶天舒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她以为这场危机总算是解除了。
可谁能想到,就在这时,一个士兵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大喊道:“叶大夫,萧将军在巡视军营时,不小心染上了瘟疫,现在己经昏迷不醒了!”
这个消息就像一道晴天霹雳,瞬间把叶天舒劈懵了。她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愣了几秒钟后,她不顾一切地冲向萧承煜的营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