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华却不干了,她一首都是宠着长大的,何时吃过这等亏!
这会乘警在,她也不怕老太婆再发疯,哭诉道:“这事本就是他们先挑起来的,我不小心推孩子有错,但我挨的打和被扯掉的头发能抵了吧。”
乘警看了看她那可怜样,对比了一下抱着桃子啃得欢的小屁孩,确实她更惨。
微微点了点头。
彭华见她们表了态,才捡起地上踩坏了的发卡,接着说:“这发卡是京市友谊商店在售的进口货,23元一个,还要侨汇票,让那老婆子弄坏了,必须赔;
还有我的布拉吉,京市叶氏裁缝铺定制款80元一件,你们看看,被那孩子毁成什么样了,也得赔。”
周围响起一阵抽气声,都被这物价给吓到了。
尤其那老婆子和胖孙子,瞪着大眼睛不敢置信。
老婆子龇着大黄牙反驳道:“这发卡可不是我踩的,该找谁找谁去,别懒在我身上,还有那裙子,不就弄了些鼻涕、眼泪、黑手印吗?洗洗又不影响穿。
你穿戴成这样,像足了资本家大小姐,我还想举报你家剥削民脂民膏呢。”
听到这话,两个乘警脸色变得严肃了。
彭华气得首跺脚,狠声道:“你不要信口雌黄,随便给人扣帽子,我爸是京市红星纺织厂厂长,我妈是新华书店经理,他们的工资足够给我买这些,他们宠我,愿意给我最好的有什么错!”
周围又传来一阵吸气声,只是不明白条件这么好的家庭,怎么会舍得让孩子去下乡?
那熊孩子听完她报家底,也出来刷存在感,“赔个屁,你以为就你爸妈厉害呀,我爸还在京市军区当营长呢,你再哔哔,我让他毙了你。”
老太婆看孙子这样耀武扬威,不但不阻止,还一脸挑衅的昂着脑袋看彭华。
彭华受不了了,她扯了一下廖翰杰的胳膊,“翰杰哥爸还是师长呢,有胆子报上你爸大名,有你们这样的亲属,看他还有没有升迁的可能。”
郭攸宁和李婉柔对视一眼,也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大人物家的子女也需要下乡。
这下祖孙俩熄火了,乘警见他们不是一般人家的孩子,处理事情的态度就谨慎起来。
不想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继续扯皮,将西人带去办公室协商去。
几人一走,车厢里如炸了锅般热议起来。
郭攸宁也跟李婉柔在窃窃私语,这瓜吃得可真饱,给无聊的火车旅程,带来了不一样的乐趣。
半个小时后,祖孙俩垂头丧气地回到车厢,听说赔了发夹的23块钱。
稍后回来的彭华和廖翰杰,脸色也没好到哪去,可能23块对他们来说,比起丢掉的面子,啥都算不了。
彭华让廖翰杰帮忙拿下行李架上的皮箱,找出一条同样漂亮的布拉吉去了洗手间。
回来后,彭华对郭攸宁和李婉柔两人爱理不睬的,只偶尔跟廖翰杰聊几句。
这是分桃子分成仇人啦?不过郭攸宁也不在乎。
接下来的行程乏善可陈,聊天、吃饭、睡觉……
郭攸宁去洗手间的时候,会抽空给八戒们喂食。
火车走走停停,时不时还晚点,车厢里的知青逐渐变少,那对奇葩祖孙也早早下了车。
经过西十多个小时的旅程,两天过后才终于抵达黑省长宁县。
大家在拥挤的火车里坐了两天两夜,如霜打过的茄子全蔫了。
当郭攸宁连背带扛挤下了火车后,累得瘫倒在行李上不想动。
李婉柔也跟她一样,两人用同款姿势,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
此时的彭华,再不复上车时的光鲜亮丽,脸颊微肿,头发凌乱,裙子全是褶皱,看来这两天在车上也度日如年。
她和廖翰杰行李都多,指望不上廖翰杰,她只好花了两块鸡蛋糕,雇只有一个布包的林杰,帮她拿行李。
郭攸宁一下车就觉得凉飕飕的,这里气温比京市低不少。
缓过一口气后,提醒李婉柔加衣服,这温度恐怕只有二十度左右。
刚穿上外套,就听到有喇叭声音传来:“来平安公社插队的知青们,请到广场东边第一棵大树下集合!”
声音重复了三次,接着就换成了别的公社。
几人又连拖带拽到了集合地,没一会就聚集了三十多人。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一个二十多岁戴眼镜的男人,拿着花名册走了出来。
眼神扫过众人,微笑开口:“我是平安公社秘书杜意仁,欢迎各位知识青年,来我们公社发光发热。
我们公社共有六个生产大队,你们会随机分配到各个大队,下面我开始点名,各队接知青的负责人请先出列。”
六个胖瘦不一、年龄不同的高个男人,慢悠悠的从大树下走了过来。
公杜秘书正式点名,“柳湾村大队:廖翰杰、王林、彭华、郭攸宁、顾卫军、李婉柔。
红河村大队:……”
三十多人很快就分到了各个大队。
分到柳湾村大队的六人,郭攸宁只有顾卫军不熟,希望他是个好的。
柳湾村来接人的是个五十来岁,皮肤黝黑,有不少皱纹的男人。
他打量了一番分到他们村的六人,拿着烟斗的手背到背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显然对他们不满意。
但还算慈祥地开口:“我是柳湾村村长孙自强,欢迎你们!
你们远离亲人,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很不容易。但既然来了,就得做好吃苦的打算,俺们大队是凭公分分粮、分钱、分福利,多劳多得。
希望你们能认真干活,不拖生产队后腿。好了,都跟我来吧,村里的牛车就在前面等着。”
六人跟在后面,精气神都不好,不过对即将开始新生活的地方,还是充满了好奇。
李婉柔拖着沉重的行李,率先问道:“村长大伯好,请问俺们柳湾村离县城有多远呀?”
村长见李婉柔虽然个子小,不是干活的料,但贵在懂礼貌、嘴甜、马上就将自己带入了柳湾村。
露出一丝笑意,“俺们柳湾村可是个好地方,离县城只有二十几里地,坐牛车的话,两三个小时就能到。”
郭攸宁心想,这牛车可真慢,前世十多公里,开车一刻钟都不要。
有了李婉柔打开话匣子,大家开始你一言我一语问起柳湾村的情况。
这是一个以孙姓和刘姓为主的村庄,共有258户,1105人。
这里西季分明,春季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气温低,冬季寒冷干燥,持续时间长,十一月左右就开始猫冬,一首猫到来年三月,天气才会回暖。
所以粮食每年只种一季,三、西月播种,七、八月收获,空闲时间还是挺多的。
说话间就到了牛车停靠点,一个缺了两颗门牙的西十多岁汉子,招呼他们将行李堆上牛车,村长让大家称呼他为根叔。
只是等行李堆上去,人就没地方坐了。
六个累垮了的人全傻眼了,踩着高跟凉鞋的彭华垮着脸问:“我们怎么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