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撤掉城中禁令以后朝中的老臣确实是没有什么意见了,可一连盘查了约摸两个月,皇帝和皇后却一直都没有找到裴音的踪迹。
时间过得这么久,非但城中搜寻的暗卫,一点儿风声都没有打听到,就连城外那些负责检查的人也是一点都没有找到裴音的踪影,这让皇帝已经开始怀疑裴音是不是从他们的眼皮子底下溜走了。
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又得罪了朝中不少的老臣,折腾了两三个月,却一点成效都没有,裴音消失不见了,现如今贤王也已经不在京城之中,裴音一个小姑娘跑了也就跑了,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贤王就不同了,他在边关有大批的军队。
一旦贤王回到边关若是跟皇帝清算起十几年前的仇怨来,那皇帝应该如何是好?
他自从继位以来,都有贤王在镇守,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什么战争!
若是贤王真的对皇帝动手,只怕皇帝也只剩下了挨打的份,这也是如今皇帝最着急的地方。
但是他就算急也没有,哪怕加大了城门的盘查力度,显然也只是徒劳。
里头的人早就已经消失不见了。裴音就先不说了,贤王在京城中已经许久没有露面了
“陛下此时与其花时间去寻找,倒不如尽快去边关那边探听一下消息,看看弦网是否已经回到边关了。”
瞧见皇帝无能狂怒的模样,皇后有些看不下去了。
但是因为之前的纠纷,皇帝与此时对皇后十分不满,皇后的话落在皇帝的眼中,那就是对自己的嘲讽和嫌弃,这让皇帝心中的怒火更多了几分。
“皇后说的话,朕难道不知道吗?”
皇帝冷笑一声,当场将手中的茶盏丢了出去。
只是考虑到皇后瑕疵必报的性子,他并没有将茶长直接。丢在皇后的身上,而是丢在了皇后的脚下,权当是对皇后做出的惩罚。皇后也一点都没有被吓到的样子,只是站在那里,脸上的神色并不好看。
“陛下有功夫朝臣妾发现怒火不如赶紧想想办法怎么将这件事情压下去,若是前往如今即刻跟陛下开战的话。应该如何是好?陛下可曾想过。”
然后此时口中说的正是皇帝心中最介意的一点。
他不得不承认皇后说的话是对的,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尽快派人去边关查看一下贤王的消息,若是人还没有回到边关,或许半路上还有机会将人给拦下来。
可若是人已经回去了的话,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这也是皇帝最不愿意看见却又一点办法都没有的。
显然一切并不如皇帝跟皇后所愿。
两人在边关之中,原本就有探子,在贤王回到边关之后,贤王手下的军队有所动作,这自然而然就代表了,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向,可前往仍是肯定是已经在边关了的,既然他已经回到了边关,那么皇帝就拿他没有办法了。
得到这个消息的皇帝颓然的跌坐在御书房之上,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神采,反倒显得惶恐不安起来,从小他就直十分害怕自己这个叔叔,因为他的能力,就连父皇都十分肯定。
或许年纪还小的时候,皇帝对贤王更多的是崇拜而不是恐惧,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崇拜就逐渐变成了深深的害怕。
那个时候在皇后的耳濡目染之下,皇帝便一直觉得自己就是继位皇位的人,
而贤王身为自己的叔叔非但不可能甘心,反而还会对他动手。
而贤王得皇帝太后的宠爱,一旦贤王意图跟自己争夺皇位,那皇帝就再也不可能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了,非但如此,连带着自己的性命都会受到威胁!
所以小时候对贤王还算是关系亲近的皇帝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的对自己的这个叔叔充满了忌惮,这种忌惮又渐渐转变为了恨意。
这个叔叔为什么一定要?和自己争夺这个位置,若不是如此的话,他十几年前又怎么可能主动出手,害得贤王家破人亡了?
皇帝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将所有的罪过全部都推到了贤王的身上,好像一切都是贤王的过错!
只是让皇帝没有想到的是,贤王显然还并没有到一定要了皇帝性命的地步,到底是血脉相连的亲人贤王对皇帝心中还留着最后一丝宽容。
在得知皇帝已经探查到了自己的消息以后,贤王派出的使臣来到了京城,主动开口告诉皇帝,若是皇帝愿意为当年的事情付出代价的话,自然贤王也不会对自己如今这个侄子赶尽杀绝。
原本皇帝看到贤王的举动,心中是略微有些动容的,只可惜皇后察觉到了皇帝有松口的苗头,立刻就上前阻止他的话就像是蛊惑人心一样落在皇帝的耳中。
“陛下难道以为贤王当真会留下陛下的性命吗?贤王说出这番言论也只不过是想让陛下主动退位,好让他落这个名正言顺的地步。”
“如今陛下还是皇帝,还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一旦陛下主动退位,到时候失去了这个身份的陛下,性命难道还能由自己做主吗?”
“你是说朕的叔叔会要了朕的命?”
场地有些狐疑的目光看向皇后,皇后却是嗤笑一声,似乎在嘲笑皇帝的天真和愚蠢!
“陛下这话就说的有些不对了,当年杀了贤王全家的也是陛下,您陛下怎么还会认为贤王会将陛下当成自己的亲侄子来看呢?”
说完皇后优雅的往前走了两步,声音更加重了几分。
“陛下可别忘了,陛下和贤王之间可是隔着血海深仇呢。”
“陛下和臣妾一起杀害了贤王全家,连带着贤王深爱的妻子也没有放过贤王如今又怎么可能好心留下陛下您的性命呢?”
“若是陛下此时找贤王求和的话,只怕会落得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倒不如殊死一搏!”
“陛下觉得臣妾的话可有道理,还是说陛下宁愿窝囊的死在贤王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