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二十一年腊月,应天府的寒风裹着硝石味掠过城头。朱允熥站在废弃的兵工厂前,看着锈迹斑斑的铁门缓缓开启。院内杂草丛生,唯有墙角处半埋的火铳残件在月光下泛着冷光——这里曾是蓝玉秘密打造火器的工坊,如今将成为改写命运的起点。
"殿下,人都到齐了。"蓝文徽的青铜面具在夜色中闪着幽光,身后跟着二十余名身披斗篷的壮汉。他们掀开兜帽的瞬间,朱允熥认出了蓝玉麾下最精锐的千夫长们,每个人眼中都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工坊内,陈远正指挥匠人调试新制的镗钯。这种融合了现代力学原理的兵器,前端三棱刺可破重甲,尾端铁鐏能当棍棒使用。朱允熥握住冰冷的枪杆,想起蓝玉受刑前塞给他的密信:"若要制衡燕军铁骑,非火器不可。"
"从今日起,这里便是神机营的驻地。"朱允熥展开手绘的营规,狼毫字迹力透纸背,"我们不效忠于皇室,只效忠于大明百姓;不遵循旧制,只遵循克敌之道。"他抽出腰间软剑,在青砖上刻下"神机"二字,火星溅落在"机"字最后一笔,宛如燎原星火。
第一支成军的百人队在子夜集结。朱允熥看着士兵们接过改良后的火绳枪,特意设计的防滑握把与可调节照门让老兵们惊叹不己。"这叫三点一线。"他举起自制的瞄准器示范,月光穿过十字准星,在远处的箭靶上投下锐利的光斑,"用这个,百步之外能取敌首级。"
徐妙锦带来的消息打破了短暂的平静。她掀开马车帘幕,怀中的锦盒里躺着西域商人的账本,密密麻麻的记录显示,燕王府己购得足量的硫磺与硝石。"道衍和尚亲自押运这批货物,三日后抵达通州。"她的指尖划过地图上的漕运路线,"若能在此设伏..."
朱允熥的目光落在通州城外的芦苇荡。那里河道纵横,正适合火器部队突袭。他连夜召集蓝文徽与陈远,沙盘上很快布置起微型战船与火铳兵模型。"让水师伪装成商船,堵住河道两头。"他用朱砂在芦苇荡处画下圈,"神机营埋伏于此,待燕军船队进入射程..."
行动当日,通州码头笼罩在薄雾中。道衍和尚的船队缓缓驶入芦苇荡时,老僧人突然皱眉——水面过于安静,连水鸟都不见踪迹。"停船!"他的喝令声未落,芦苇丛中骤然爆发出轰鸣。改良后的迅雷铳一次齐射,十二枚铅弹撕裂晨雾,正中头船的桅杆。
燕军大乱之际,神机营士兵从芦苇荡中鱼贯而出。他们手持盾牌,盾牌内侧暗藏的小型喷火器喷出火舌,瞬间点燃船帆。道衍和尚看着自己精心筹备的火器化为火海,佛珠在掌心攥得粉碎。当他望见远处指挥作战的朱允熥时,终于明白这个少年远比想象中可怕。
此役不仅截获了燕军的火器原料,更缴获了道衍和尚的密信。朱允熥在信中发现了令人心惊的内容:朵颜三卫己接受燕王府的册封,约定开春南下。他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靖难"二字在火舌中扭曲变形,转头对蓝文徽道:"立即启动'隐鳞计划',让神机营分批潜入北平周边。"
随着时间推移,神机营的编制不断扩充。朱允熥从江南税监司调拨资金,在泉州秘密建造船厂,研发能装载百门火炮的战船;在山西设立铁矿,炼制适合打造枪管的精钢。他还亲自编写《火器操典》,将现代军事训练方法融入其中。
一日深夜,朱允熥在营地巡视。月光下,新兵们正进行夜间射击训练。他们蒙着眼,仅凭触觉调整火绳枪,这是他独创的"盲射"训练法。看着士兵们百发百中的表现,他想起初到应天时的自己,那时的他只能在纸上推演战术,如今却己能指挥一支改变战局的精锐之师。
徐妙锦带来的最新情报让气氛骤然紧张。她的眼线在燕王府后厨发现了异常——每日都会有大量的肉食送往密室,而这些肉食的消耗数量,远超正常所需。朱允熥立即联想到现代战争中的"生化武器",他握紧腰间的软剑,对蓝文徽道:"通知神机营,全员佩戴浸过草药的面罩,准备应对任何突况。"
黎明前的黑暗中,神机营的营地灯火通明。朱允熥站在点将台前,看着麾下将士们严阵以待。他们的火铳擦得锃亮,腰间的手雷袋鼓鼓囊囊,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他知道,这场与命运的较量,己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而他亲手打造的神机营,必将成为刺破黑暗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