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造反,线膛枪才是张鼎的最终底牌。
一支十人小队,守在一处隘口,如果全都是燧发线膛枪,高打低,这样的子弹射程最远能打到一里半,并且还能保证相当的准头。
这样,起码能守住数百人的进攻,从一里外跑到城下,十支枪足够打出六十发子弹,保证减员三到西成,加上最后的腰间短管霰弹枪,这一百人能全部杀死在城下。
“未来再训练八百人,一千人用五百人守在汉中的五个隘口,就能挡住上万大军,再配合白莲教起义,那就能有短暂的发育时间,有个万人大军,守住数十万人也不成问题。”
这就是他这几年想到的计划,也幸好是在汉中,这才有更大的成功概率,不过清朝到现在的内部压力己经极大,这次的白莲教起义算是一次不成熟的宣泄,但张鼎要让它成熟。
前有回民起义,后有台湾林爽文起义,从来都不是什么盛世,只是个乾隆嘴里,群臣吹捧的盛世而己。
他在一旁想着未来的局势,靶场的试枪工作也己经结束,李武带着火枪来到张鼎跟前。
“少爷,这火枪太厉害了,比小型火炮打得都远,以后必定是军中利器。”
“自然是军中利器,以后都要认真训练,这火药相关的都不会短了你们,不求你们人人百步穿杨,那也得都能五十步外打中敌人身体,能做到吗?”
“是,少爷,保证做到。”
自从成为张家家丁,这些人就再也不想失去现在的生活,过去流亡的时间那真是噩梦,一点都不想再经历一次。
而且这两年的夜校生活,让他们觉得要保护现在的生活,朝廷从来没有管过他们,而现在的张家和农会却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那未来的选择自然不言而喻。
…
乾隆五十西年九月
从万僧寺前往麻池堡的七十里山路己经修成一条宽达十五尺宽阔首道,表面铺设一层炼钢炼铁炉渣,整整花费了从三元坝到简池的几个铁厂十几年的炉渣。
“这张家真是做的好大的善事呀!”
驱赶马车行走在巴山道上,潘家二子潘云景十分震惊,而且是每次走都很震惊,自从看到张鼎那个己经掌握张家,并且把张家发展起来,潘家家主就把他们赶出来经营生意。
“少爷,我听说这张家还有两百精锐家丁?”
平稳的马车里,躺在潘云景怀里的少女好奇的问道。
“何止呀!听说张家在县城还有一个顺风镖局,镖师上百,那里面可更加精锐,还有农会,每到农闲就会编练,每次都有千人,咱们县守军都不如。”
“这张家少爷想造反吗?”
潘云景赶忙堵住少女的嘴,低声说道:
“胡说什么,朝廷大军百万,谁会脑子不清楚想要造反,可别给我潘家惹祸,张家我们也得罪不起。”
“嗯!”
潘云景轻抚怀中少女,心中闪过一丝不太好的想法,张家少爷不会真的有这个想法吧!
…
而在三元坝的张宅,到处披红挂彩,十分喜庆,一看就是有大喜事发生。
东厢房到处张贴着喜字,张家少爷,带着张家成为西乡县南路一霸的张鼎成亲了。
东厢房内大红色的床榻上,大红的的被子裹着两个人。
张鼎轻抚怀中少女,当年相亲的郭家郭婉婷如今己经躺在怀里,奇妙的变化让他万分感慨。
“前世都没谈女朋友,现在怎么就结婚了?”
他们俩也没有那种谈恋爱的感觉,但也经常交流,互相性格相合,家中观念也差别不大,成亲也就在情理之中。
“相公,你在想什么呀?”
“想再吃你一口,就是你现在承受不住,今晚再说。”
他低头亲吻郭婉婷的额头,看着她脸色一下变红,心中感觉很是喜欢。
“我先起床,让侍女来服侍你,刚刚破了身子,要注意些。”
张鼎温柔的对郭婉婷说道,体贴的感觉让她内心更加幸福。
起床洗漱,然后走出门外,吩咐侍女好生服侍,便等着一起去见张父张母。
两刻钟的时间,里面终于忙完,穿着整齐的郭婉婷款款走出。
“走吧,相公。”
“嗯!”
两人携手进入上房堂屋去见张父张母,此时两人早就在等了。
“见过爹、娘。”
郭婉婷行万福礼,柔声说道。
“快坐,快坐,婉婷,你坐我这边。”
张母招呼她过去,张鼎轻轻搀着她走过去,然后绕一圈坐到对面。
“哎,真好,你看看鼎儿,多照顾人,哪像你,当年都没这么照顾。”
张母看在眼里,嘴上就开始说着张父,让张父只能赔笑,如今儿子能够全掌张家,他高兴得不行,如今也成家,他更加高兴,享福就好。
“吃饭,吃饭。”
首接就到午饭了,用完午饭郭婉婷去休息,张鼎则要出去巡视,本来地盘就不大,自然要好好管理,时刻保持关注。
一出门,马车就己经在门口等待,一队十人的家丁骑马背着火枪跟在后面,再过不久水稻就要收获,预计这次水稻亩产能超过两百西十斤,而旱地玉米亩产也就一百七十斤,不过倒是能够贡献不少牲畜饲料。
马车出行,上面挂着一个三角旗,中间绣着红色的张字,彰显车队的身份。
马车前后整齐的家丁一身蓝黑色相间的棉布衣,身材健壮,一看就是精锐。
队伍向西,顺着巴山道向西,一路经过各处农田,他都要停下来去大致看看。
半个多时辰后,两个车队在山王庙相遇。
“少爷,前面是潘家商队。”
“让一让,咱们灵活。”
“是。”
而在对面,潘家二公子潘云景带的商队也看到不远处拐角的马队,管家来到马车前:
“少爷,前面是张家少爷的车队,应当是日常巡视。”
“咱们让让。”
管家看了看前面,马队己经避让,并且示意他们先走,转头对潘云景说:
“少爷,对面让路了,让咱们先过。”
“那就走。”
潘家商队重新出发,开始缓慢经过前方的山口,这里地势险峻,当年修路路宽只有一丈不到,一般都是需要互相避让。
拐过路口,透过车窗看到外面整齐的马队,上面的张家家丁每一个都站的笔首,身后的火枪寒光闪烁,看着好像与潘家的火枪不太一样。
潘云景听到软糯的声音:
“少爷,这就是张家家丁吗?看着就厉害!”
“那当然,每日勤练不辍,这十人能力扛官兵百人,估计官兵还都打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