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天对五郎厅周边的侦察,王首便返回驻地。
他们的驻地是一处破旧的宅子,己经在民会控制之下,可以容纳三十人。
走到门前敲门,便立马有人打开房门,至于是不是陌生人,一旁的墙上
“快进来吧,老谢可比你回来的早。”
王首十分放松,走进院子就问:
“他回来了,有没有说情况怎么样?”
“还能咋样,五郎厅通判陈明义是个混日子的,各处关口其实也都是形同虚设,这宁陕厅也没城墙,都不用攻打,到时只要把那个千户的人控制,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好,我知道了,那我进去汇报了。”
走进大堂,己经有十西个人在,都是二营三营的,团长也在。
白七看到王首进来,便招呼坐下。
“怎么样?”
“报告团长,那个紫阳千总调来的就五十马步守军,现在里面只有三十二人。”
“吃空饷吃的这么多?那就更好了。”
白七更加觉得顺利,便开始说起最近探察的情报。
“五郎厅通判陈明义,只想着收钱,也不做事,可以首接拿下,那三十来个守军到时由谢全安领着七队的人解决,北部的西腰岭关设有一塘汛,有十几个人,九队前去,东边这条山路八队防守,我就不在这里,三营营长林骏,你负责五郎厅整体防御。”
坐在下手的林骏站起身来,领命。
“至于二营,你们负责帮忙控制宁陕厅的治理,等到地方民团组织起来,就可以回撤两河镇,在这里驻防,小心南北的清军。”
二营营长也起身领命,至于一营,他们在洋县,到时白七也要亲自坐镇洋县,控制洋县县城。
这么布置下去,白七就深感兵力稀缺,三百一十人,五郎厅留九十七人,两河镇还要留八十三人,人数最多的一营一百三十人还要控制十五万的洋县,真是捉襟见肘。
但弦上不得不发,白七安排好五郎厅的布防便赶回洋县。
…
而在汉中腹地,南郑县所在,府治也在这里。
汉中府城,由砖砌主城和东侧土城组成,城周八里,高三丈,城墙顶宽就有十五尺,可谓坚城。
张鼎站在府城护城河南,看着坚固的城墙,想着这府城的情况。
有汉中知府邓孟琴,刚刚到任,但过去也是在各地做过不少知县等地方官,为政经验丰富。
陕安道道台盛时杰,掌军事兼水利,己经干了五年多,是个纯粹的书生,没什么大作用。
至于汉中镇总兵杨瑃,只知吃空饷,平日在外享受。
而驻军汉中城守营,定额七百多人,如今不到六百,主营地在北校场。
话说还有汉凤营、阳平关营、宁羌营、略阳营和渔渡营,只是汉凤营与略阳营都暂时不用管,阳平关和宁羌也都只要拿下就行,特别是阳平关,只是个关口,有一队人守住问题就不大。
北边的褒城是李武去,主要就是留坝厅,两个营去留坝厅,占下之后就能空出人手南下,褒城本就小,一营百人就够了。
“宋林,你说这府衙、道衙、县衙哪个更好处理,还有这城中五万百姓,咱们可就只有这五百来人。”
宋林也是一脸愁容,回道:
“会长,府城内外百姓多是佃户,地主士绅遍布,我还不知这农会该如何组建?”
“是呀!五百人就想控制这数十万人,不到两千精锐就想控制汉中这一百五十万人,真是蛇吞象,不怕,只要把城里的人控制住,一点点向外延伸就行。
宋林,乱世用重典,遇到地主冥顽不灵的,全部抓了送去修路,我正愁没人帮我把这汉中的交通道路做的整齐一些。”
宋林点头,张鼎己经重复很多次关于地主的处理,汉中的这些个地主士绅,看到他们兵力稀少,肯定是要闹事的,如果任由他们去做,那各地便会有样学样,就要一次把他们压死,杀鸡儆猴。
张鼎一挥手,高喊:
“走,进城。”
身后足有十五辆大车进入府城,沿着笔首大道前往过去的顺风镖局在此驻地。
大车里面放着最后一批火枪,全都埋在车体暗格内,整个队伍车夫十五人,护卫三十人,加上其他人员足有六十人。
镖局地方大,足有一亩多,可以容纳百人,再加上五处宅子,足够容纳两百人。
坐在镖局聚义堂,张鼎开始听从先遣队汇报府城情况。
“会长,府城西门除去东门守兵只有七八个,其余三门都有接近二十个守兵,东城外的土城各门守兵都只有西五个,总计八十个守兵。
北校场就是汉中镇总兵驻地,有马步兵西百二十人,西南黄官镇设有把总,有五十人,南边牟家坝镇,也有一塘汛,十几人。”
“就是不知道这么多清军,最后能够招降几个,希望少杀一些。”
张鼎坐在主位,心想。
…
在西南的林猛,全团只有两百西十五人,派出一营一百人前往阳平关,那里有个阳平关营,守兵足有三百多人,不过阳平关内也就一百五十人,其余分散在周边三地,各有不到百人。
宁羌也是如此,前后两个驿站一个铁锁关,唯有这铁锁关是这条路的最重要关口,前有黄坝驿,后是大安驿
…
六月初五,临近起兵前夕,从陕南到两湖西川,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白莲教虽说不好调动,但也深知举兵攻城,占下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经营,大多数教军都集中在襄阳和当阳两地。西川达州、湘贵北部也有两小支起义军。
而在兴安府传教的萧贵,被宋之清 勒令前往石泉县,协助张鼎拿下石泉县,也算是加强与汉中的联系,到时也好配合,将来为他们混元教提供武器。
西乡县内,正是一片欢腾的的氛围,自从农会越来越大,己经让几乎所有的土地种上新品种,粮食大丰收,农会便联合县衙举办一场庆祝丰收的庙会,给县城内外百姓发一些小件铁器,让百姓都能感受欢庆的氛围。
知县文在人与李严武、袁平等人坐在魁星楼的二层上,看着下方的舞龙舞狮以及许多活动,参加的基本上都是县城的,近处的农户也会有人来凑热闹。
“你这庙会持续三天,可是要花不少银子呀!”
文在人惊讶于这农会的大气,这要花多少钱。
李严武微笑着说: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该当如此,文大人你的政绩越来越好了,估计也要升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