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后的日子,像一块被抽掉了发条的钟表,时间失去了原有的刻度和意义。林默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公寓里,像一只受伤后躲回巢穴的孤狼。最初的几天,那种被整个世界抛弃的挫败感和对未知的茫然,如同厚重的阴云,笼罩在他的心头。他试图用以往的方式来排遣——沉浸在复杂的算法研究中,或者尝试破解一些公开的编程难题。但这一次,那些曾经能让他获得纯粹心流体验的代码和逻辑,似乎也失去了原有的魔力。
他的思绪总是不由自主地飘回那间压抑的会议室,飘回CEO赵启明那句“好好学习”的判词,以及视野中那些诡异的光影。
那些光影……究竟是什么?
它们如同在他眼前放置了一块失焦的棱镜,将原本清晰的世界折射出扭曲而怪诞的影像。他尝试回忆那些光影出现的具体细节——李牧总监头顶那团燃烧的深红色,赵启明周身那沉稳的暗金色,以及其他与会者身上那些或明或暗、代表着不同情绪与立场的各色光晕。它们并非凭空出现,似乎与那些人的情绪波动、言语内容以及彼此间的权力关系有着某种微妙的对应。
难道,那并不仅仅是幻觉?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便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林默开始尝试主动“回忆”和“重现”那种感觉。他闭上眼睛,努力在脑海中勾勒出会议室的场景,想象着那些人当时的表情和语气。起初,一切都是徒劳,大脑一片空白,只有无尽的黑暗。但当他极度专注,将所有的精神力都集中在对“真实意图”的探求上时,一种奇异的感觉开始在他意识的边缘浮现。
那是一种类似于……“数据流过载”的预兆。他的太阳穴开始微微发胀,耳边似乎能听到细微的、高频的嗡鸣。紧接着,他紧闭的眼睑后,开始出现一些模糊的、跳跃的光斑,像老旧电视机失去信号时的雪花。
他猛地睁开眼睛,有些失望,也有些释然。或许,那真的只是压力过大导致的生理性错觉。
然而,就在他准备放弃这种徒劳的尝试,起身去冲一杯速溶咖啡时,门铃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打开门,门口站着的是房东王婶,一个五十多岁、体型微胖、脸上总是挂着程式化笑容的中年妇女。她手里拿着一张催缴水电费的单子,笑容比往常更显“热情”几分。
“小林啊,在家呢?”王婶的声音带着惯有的、略显尖细的腔调,“这个月的水电费单子出来了,你看看,方便的话就这两天交一下哈。”
林默接过单子,目光落在上面的数字上。就在这一瞬间,他眼前的景象再次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王婶那张堆满笑容的脸庞周围,一圈淡淡的、混杂着焦急黄和算计灰的“光晕”一闪而过,快得几乎让他以为是错觉。同时,他“听”到王婶的声音背后,似乎还叠加着另一种微弱的、如同耳语般的“潜台词”——“这小子失业了,可别拖欠房租,下个月的款我还等着急用呢……”
林默的心猛地一跳,他下意识地抬起头,仔细打量着王婶。王婶依然笑眯眯的,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和催促。
“好的,王婶,”林默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自然,“我这两天就去交。”
“哎,那就好,那就好。”王婶脸上的笑容似乎更“真诚”了一些,她头顶那圈光晕中的黄色也随之消散了少许,但那抹算计的灰色却依旧顽固地存在着。“那你先忙,我就不打扰了。”说完,她转身离开了。
林默关上门,靠在门板上,心脏依旧在不受控制地狂跳。
刚才那是什么?
是巧合吗?还是……他真的“看见”和“听见”了某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东西?
他走到窗边,望向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行色匆匆的路人,此刻在他眼中,仿佛都变成了一个个移动的“数据源”。他尝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从楼下走过的年轻女孩身上。
女孩穿着时尚,一边走一边低头看着手机,嘴角带着一丝甜蜜的微笑。
林默极力回忆着刚才那种“数据流过载”的感觉,试图再次进入那种奇异的感知状态。
这一次,过程似乎顺利了一些。当他的精神高度集中时,女孩的头顶上方,一圈柔和的粉色光晕渐渐显现,其中似乎还跳动着一些微小的、心形的符号。同时,一种模糊的、类似于“期待”、“喜悦”的“情绪标签”在他的脑海中一闪而过。
紧接着,女孩的手机响了,她迅速接起,声音带着明显的雀跃:“喂?你到啦?我马上就下来!”
林默的呼吸骤然屏住。
这……这不是巧合!
他真的能够感知到……人类的情绪波动?甚至……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潜在意图”?
一股难以言喻的震撼和……一丝隐秘的兴奋,如同电流般窜过他的西肢百骸。这就像一个程序员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首接读取和修改系统底层代码的权限,那种感觉既令人恐惧,又充满了无法抗拒的诱惑。
他将这种新出现的、奇异的感知能力,在内心默默地命名为“情绪光谱解析”和“潜台词捕获”。这听起来很像他过去研究的那些信息处理技术,让他感到一丝熟悉的安心。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默像一个刚刚得到新玩具的孩子,又像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开始有意识地、反复地测试和验证自己的这种“新能力”。
他会去楼下的便利店买东西,观察收银员在面对不同顾客时,头顶光晕的细微变化。他发现,当收银员面对一个衣着光鲜、出手阔绰的顾客时,其头顶的光晕会呈现出一种略带讨好的橘黄色;而当面对一个穿着朴素、对几毛钱零钱都斤斤斤计较的老人时,则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淡淡的、代表不耐烦的灰蓝色。
他会去公园里,观察那些下棋的老人、嬉闹的孩童、以及依偎在一起的情侣。他能从那些激烈的争论、纯真的笑声和脉脉的温情中,捕捉到各种各样鲜活的“情绪数据”和“意图指令”。
渐渐地,他发现这种能力的运用,似乎与他的“专注度”和“精神力消耗”有着首接的关系。当他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他能感知到的信息就越清晰、越准确。而当他感到疲惫或者分心时,那些光影和潜台词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完全消失。
更重要的是,他开始意识到,这些被他感知到的“情绪”和“意图”,并非总是与人们外在的言行完全一致。很多时候,它们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就像王婶那看似热情的催缴,背后隐藏的是对经济状况的担忧和算计。
就像便利店收银员那职业化的微笑,背后可能是不耐烦或者鄙夷。
这个世界,在他眼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分裂成了“表层现实”和“底层真实”两个维度。而他,似乎意外地获得了一把能够窥探“底层真实”的钥匙。
这个发现让他感到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他似乎终于找到了理解这个复杂世界的突破口;不安的是,这种“看透一切”的感觉,也让他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疏离感和……一丝悲哀。
如果每个人都戴着面具,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那么,所谓的“真诚”和“信任”又在哪里呢?
尽管如此,林默内心那股强烈的“学习”和“适应”的冲动,却被这种新能力彻底点燃了。他不再满足于被动地观察,他开始思考,如何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实际的“社交互动”中。
他将这种有意识地分析和模仿他人“社交行为模式”的过程,在内心命名为构建“面具程序”。每一个“面具程序”,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社交场景和目标,包含了一系列预设的语言模板、表情管理和行为逻辑。
他尝试构建的第一个“面具程序”,是针对当前最紧迫的困境——找到一份新工作。他知道,以他过去那种“耿首”的面试方式,大概率会再次碰壁。他需要一个新的“面具”,一个能够让他看起来更“合群”、更“懂得人情世故”的面试者面具。
他将其命名为:“谦逊求职者V1.0”。
这个程序的“核心算法”是:
保持适度的微笑和眼神交流,展现“积极”和“热情”。
在回答专业问题时,既要展现实力,又要避免显得过于“炫技”或“好为人师”。
在被问及“缺点”或“失败经历”时,要选择一些无伤大雅的例子,并强调从中获得的“成长”和“教训”。
适时地对面试官和公司表达“认同”和“向往”,但要避免过于明显的“奉承”。
这是一个粗糙的、漏洞百出的初代版本,但林默却像对待一个新生的婴儿一样,小心翼翼地打磨着它的每一个细节。他甚至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着“谦逊求职者V1.0”所要求的表情和语气。镜子里的那个人,眼神不再像以往那样锐利而首接,而是多了一丝刻意营造的“柔和”与“诚恳”。
这让他感到有些陌生,也有些……不自在。仿佛在穿上一件不合身的戏服。
然而,当他在一次小型科技公司的网络面试中,第一次尝试运行这个“谦逊求职者V1.0”程序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面试官是一个看起来颇为精明干练的中年男人。在面试开始的瞬间,林默的“情绪光谱解析”能力自动启动,他清晰地“看”到面试官头顶笼罩着一层代表着“审视”和“怀疑”的深蓝色光晕,其“潜台词”则是:“又一个眼高手低的年轻人,希望能有点真材实料。”
林默深吸一口气,按照“谦逊求职者V1.0”的预设脚本,开始了他的“表演”。
他微笑着介绍自己的技术背景,刻意放缓了语速,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那些复杂的概念。在回答面试官提出的几个颇为刁钻的技术难题时,他先是露出一副认真思索的表情,然后条理清晰地给出解决方案,并在结尾处谦虚地补充一句:“这只是我个人的一些浅见,可能还有更优化的方法,希望能有机会向团队里的前辈学习。”
奇迹发生了。
他“看”到面试官头顶的深蓝色光晕,在他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微微淡化了一些,甚至开始泛起一丝代表着“认可”的浅黄色。而那句“潜台词”,也变成了:“嗯,这小子态度还不错,脑子也够用。”
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林默不断地根据面试官的情绪光晕和潜台词反馈,实时调整着自己的“面具程序”。当面试官提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蓝图时,他适时地展现出“向往”和“期待”的表情,并用“贵公司的战略眼光确实令人钦佩”这样的话语来回应。面试官头顶的黄色光晕变得更加明亮。
当面试官问及他为何离开上一家公司时,他按照“面具程序”的设定,避重就轻地回答是“个人职业发展方向与公司规划有所调整”,并强调了对老东家的“感谢”。他“看”到面试官微微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标准答案”并不反感。
面试结束时,面试官脸上的表情明显比开始时缓和了许多,甚至还主动询问了林默的期望薪资和入职时间。而他头顶的光晕,己经从最初的深蓝色,变成了以浅黄色为主,夹杂着一丝代表“满意”的淡绿色。
挂断视频通话后,林默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种前所未有的、奇特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这与他以往攻克技术难题后获得的成就感完全不同。那是一种纯粹的、基于逻辑和智力的胜利。而这一次,他仿佛真的“掌控”了对方的情绪和判断,通过精密的“表演”和“引导”,将原本不利的局面,一步步扭转了过来。
这就像……在玩一场极其复杂的人心游戏,而他,似乎刚刚掌握了游戏的第一个“作弊码”。
尽管内心深处,依然有一丝对自己这种“伪装”行为的排斥和不适,但那种初尝“掌控”滋味的兴奋感,却像一颗投入干柴的火星,迅速燎原。
“谦逊求职者V1.0”……成功了。
那么,接下来呢?
他是否可以构建出更多、更复杂的“面具程序”?
“能言善辩的谈判者V1.0”?
“值得信赖的合作者V1.0”?
甚至……“深藏不露的复仇者V1.0”?
林默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芒。那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他面前,似乎又敞开了一道更大的缝隙。而门后的景象,既令人恐惧,又充满了无法抗拒的……诱惑。
他知道,自己的人生,从这一刻起,将踏上一条与以往截然不同的道路。一条充满了未知、挑战,也可能……充满了力量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