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枝总觉得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多了几分重量。
摊开的论文草稿上,“对抗现实的局限” 几个字被红笔圈了又圈。
沈砚之新添的批注像藤蔓般缠绕在空白处:“例证可结合数字劳工困境”“理论框架需补充福柯视角”。
她咬着笔杆望向窗外,梧桐树影在玻璃上摇晃。
忽然想起那天他轻笑时,睫毛在蓝光里投下的细小阴影。
深夜的实验室还亮着灯,南枝对着电脑屏幕揉太阳穴。
论文的第七版修改卡在了实证分析环节。
走廊传来脚步声时,她以为是保洁阿姨。
首到熟悉的雪松香水味漫过来 。
沈砚之抱着一摞文献站在她身后。
白衬衫领口松开两颗纽扣,露出一截冷白的脖颈。
“数据处理遇到瓶颈?” 他俯身时袖口扫过她的手背,指尖轻点在屏幕上。
“试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我带了相关案例。”
吴佳妮在微信里发来一连串惊叹号:“救命!我刚刚在茶水间看到沈教授给你带咖啡,还说什么‘低糖美式适合熬夜’!”
南枝盯着手机屏幕发烫,想起今早办公桌上突然出现的牛皮纸袋。
里面除了文献资料,还有一小盒柠檬味润喉糖。
论文答辩那天,南枝特意穿了藏青色西装裙。
沈砚之坐在评委席中央,金丝眼镜泛着冷光。
却在她紧张到忘词时,悄悄将钢笔在桌面敲出三长两短的节奏 。
那是他们改论文时,他教她用摩斯密码缓解焦虑的暗号。
掌声响起的瞬间,她看见他在评分表上画下最后一个勾。
红墨水洇开的弧度,像极了那天夕阳里的批注。
散场后,沈砚之叫住她。
走廊的声控灯忽明忽暗,他递来一个 U 盘:“里面是我整理的前沿研究,还有……”
喉结动了动,镜片后的目光温柔得近乎灼热。
“下周一的学术沙龙,想请你做开场分享,敢不敢再带着锋芒,撞撞学术圈的南墙?”
南枝接过 U 顿时,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
窗外暮色渐浓,远处教学楼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
像极了论文里那些等待被照亮的,对抗现实的勇气。
学术沙龙结束那晚,南枝站在教学楼台阶上发愣。
晚风卷起她西装裙的下摆。
不远处,沈砚之正倚着黑色轿车。
手里握着两杯咖啡,雾气在夜色里氤氲成朦胧的云。
“庆祝你又用锋芒凿开了一道裂缝。” 他递来的咖啡杯还带着体温。
杯身印着歪歪扭扭的简笔画 ,是只衔着论文的麻雀。
此后每周三下午,沈砚之的办公室都会亮起暖黄台灯。
南枝抱着笔记本电脑去改论文时。
总能在桌上发现不同的惊喜。
有时是新出版的学术期刊,扉页夹着银杏书签。
有时是块手工饼干,包装纸上写着 “补充对抗现实的能量”。
某次暴雨突至,她困在办公室整理数据。
沈砚之默默把空调调高两度,又从储物柜翻出件浅灰色针织衫。
“别感冒,下周还要带你去参加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前夜,南枝在酒店房间反复练习 PPT。
敲门声响起时,她穿着睡衣去开门。
撞进沈砚之骤然收紧的目光里。
他迅速移开视线,将保温杯放在茶几上:“莲子百合粥,降心火。”
转身要走时,南枝鬼使神差叫住他:“沈老师,你紧张的时候…… 会做什么?”
走廊的光斜斜切进房间,在他侧脸镀上银边。
“以前会抽烟。” 他垂眸轻笑,喉结在灯光下投下晃动的阴影。
“现在……” 尾音消散在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里。
南枝没听清后半句,只看见他耳尖泛起可疑的红。
返程高铁上,南枝靠着车窗假寐。
迷迷糊糊间,有件带着雪松气息的外套轻轻盖在身上。
睁开眼时,正对上他来不及收回的手,西目相对的刹那。
窗外呼啸而过的风景突然变得很慢很慢。
慢到能数清他睫毛投在眼下的细小阴影。
校园论坛炸开了帖:“惊!冰山教授沈砚之竟在校外咖啡厅给女生系围巾!”
配图里,沈砚之微弯着腰。
修长手指穿过南枝的黑发,将驼色围巾系成漂亮的结。
南枝红着脸要关手机,却被沈砚之按住手腕。
他俯身时,温热的呼吸扫过耳畔:“别关,让他们知道 这道被你凿开的裂缝,我想钻进来,光明正大地,成为你的同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