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秘史
唐代秘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唐代秘史 > 第8章 星象异变 第一节:荧惑现天

第8章 星象异变 第一节:荧惑现天

加入书架
书名:
唐代秘史
作者:
南极老翁
本章字数:
2992
更新时间:
2025-06-20

长安城的秋夜裹着肃杀之气,钦天监的观星台矗立在皇城西北角,十二根盘龙柱环绕的浑天仪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金属光泽。监正李淳风裹紧玄色锦袍,布满皱纹的手指紧紧攥着青铜星图尺,浑浊的瞳孔突然剧烈收缩——荧惑星不知何时偏离了既定轨迹,如同一颗滴血的赤珠,悬停在心宿三星之间。

"当啷!"星图尺坠地的声响惊飞了檐角栖息的夜枭。李淳风踉跄着扶住浑天仪,喉结上下滚动。这正是古籍中记载的"荧惑守心"天象,自殷商甲骨文起,历代史册都将其视为帝王易主、社稷倾覆的凶兆。此刻夜空如墨,荧惑星的红光却愈发浓烈,在心宿区域形成诡谲的光晕,映得观星台的汉白玉栏杆都泛起血色。

"来人!"李淳风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速取《开元占经》与贞观年间星象录!"几名钦天监官员匆匆奔入藏书阁,留下的墨迹未干的星象图在夜风里簌簌作响。当泛黄的古籍被抱到案头时,李淳风的手指几乎要将书页戳穿——武周天授二年的记载旁,朱笔批注着"荧惑守心,次月帝崩";汉成帝绥和二年的星图上,密密麻麻记满了"日蚀、地震、民变"等灾祸。

更夫敲响三更梆子的刹那,观星台突然剧烈震颤。浑天仪的二十八宿铜球同时发出嗡鸣,荧惑星的投影在天球仪上扭曲变形,化作张牙舞爪的火兽。李淳风望着这违背常理的异象,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深知,此刻若消息传出,本就暗流涌动的长安城必将掀起惊涛骇浪。

"封锁观星台!"李淳风猛地转身,袍袖扫翻案上的砚台,墨汁在新绘制的星图上晕染成狰狞的图案,"所有人员不得出入,违令者斩!"青铜观星窗在吱呀声中闭合,将那抹不祥的红光隔绝在外。但李淳风知道,天象既现,便是天道示警,绝非人力所能遮掩。

与此同时,药王谷在西市的秘密据点内,苏砚正就着油灯研读从沉船中带出的密信。三块玄甲玉残片在木桌上泛着温润的光,突然毫无征兆地剧烈震颤。苏砚伸手去扶,却见玉片表面的星图纹路开始自行流转,如活物般扭曲重组。更诡异的是,原本黯淡的荧惑星标记处,竟渗出点点血珠,在玉片上勾勒出"荧惑守心"的天象图。

"苏公子!"绿萝端着药碗冲进门,被眼前的异象惊得呆立当场。药碗中的安神汤泼洒在地,蒸腾的热气中,玉片投射出的星图在空中凝成实体——荧惑星的红光化作锁链,将心宿三星紧紧缠绕,而长安城建在图中,赫然位于红光漩涡的正中心。星图边缘,血色篆文缓缓浮现:"荧惑守心,天火焚城"。

苏砚的手指抚过这些文字,体内的巫血突然沸腾。他想起沉船密室中那本残破日记的记载:太宗皇帝当年知晓玄甲玉与震地玄枢的关联,故意将其分散,就是为了防止足以焚城灭国的力量失控。而此刻,太子即将集齐三块玄甲玉,荧惑守心的凶象又偏偏出现,难道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长安城的街道上,打更人压低了梆子声,却挡不住茶馆里的窃窃私语。"听说钦天监昨夜灯火通明,怕是出了大事。""莫不是又现荧惑守心?上回出现这天象,还是..."话音未落,一队右骁卫突然闯入,刀鞘重重敲击桌面:"妖言惑众者,斩!"

太极宫内,太子正把玩着即将凑齐的玄甲玉。窗外,荧惑星的红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脸上,映得那双眼睛愈发猩红。贴身太监匆匆呈上密报,他扫了一眼便付之一炬:"李淳风那老匹夫,想瞒住天象?"他冷笑一声,将玄甲玉按在墙上的星图凹槽,密室缓缓开启,里面供奉的青铜鼎中,黑火突然窜起三丈高,在穹顶投下巨大的阴影。

钦天监内,李淳风终于写完奏疏,火漆印上的"密"字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紫。他望着窗外那轮不祥的荧惑星,苍老的声音带着叹息:"陛下,此乃关乎社稷存亡的危局,不知您是否还来得及..."而在城市的另一端,苏砚握紧玄甲玉残片,玉佩表面的血珠开始顺着纹路流动,渐渐勾勒出一场足以颠覆大唐的惊天阴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