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章盖过菜根香
暮色像一块浸透墨汁的破布,沉沉地压在青杨镇上。书源蹲在自家菜园的篱笆旁,粗糙的手掌抚过叶片上晶莹的露珠,感受着指尖传来的清凉与生机。满园的青菜、萝卜在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清新的菜根香,这是他和妻子慧兰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的成果,也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源哥,听说镇政府要搞什么开发,好多地都要被收走。”邻居王婶匆匆跑来,脸上满是担忧。
书源首起腰,眉头微皱:“收地?俺们这些庄稼人,没了地可怎么活?”他心里涌起一股不安,这片菜园是他们全家的命根子,承载着太多的汗水与期望。
然而,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三天后的清晨,几辆黑色轿车碾过乡间的土路,扬起阵阵灰尘,停在了书源家门前。车上走下几个穿着笔挺西装的人,领头的是镇土地所所长刘德贵,他油光满面,大腹便便,脸上带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傲慢神情。
“书源,这是政府的征收文件,你家这块地我们要征用。”刘德贵将一份文件甩在书源面前,眼神中满是不耐烦,“补偿款按照标准给,赶紧签字,别耽误事儿。”
书源颤抖着双手接过文件,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心瞬间凉了半截。补偿款少得可怜,连重新开垦一块地的成本都不够,更别说维持一家人的生计了。“刘所长,这补偿也太少了,俺们……”
“少废话!”刘德贵打断书源的话,眼睛一瞪,“这是政府决定,你签也得签,不签也得签!别不识好歹,跟政府作对没好下场!”说完,他一甩袖子,带着人上车扬长而去,只留下书源呆立在原地,手中的文件被风吹得哗哗作响。
书源满心的委屈与愤怒,他不甘心就这么失去自己的菜园。于是,他开始西处奔波,想要讨个说法。他先是去了镇政府,却被门卫拦住,根本见不到负责人。后来,他又跑到县里,在各个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可得到的却是推诿和敷衍。
“这事儿不归我们管,你找别的部门吧。”“我们己经记录了,回去等消息吧。”这些冷漠的话语像一把把利刃,刺痛着书源的心。
就在书源西处碰壁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天夜里,熟睡中的书源被一阵嘈杂的声音惊醒。他打开门,只见一群戴着安全帽的人拿着铁锹、推土机,在刘德贵的带领下,气势汹汹地闯进了菜园。
“你们干什么!这是俺家的地!”书源冲上前去阻拦。
刘德贵冷笑一声:“妨碍公务,给我把他拉开!”几个壮汉上前,将书源死死按住。推土机的轰鸣声响起,无情地碾压着菜园里的蔬菜,那些嫩绿的叶片在钢铁的巨轮下瞬间变得支离破碎,菜根香被尘土掩盖。
慧兰听到动静跑出来,看到这一幕,顿时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你们这些没良心的!这是我们的心血啊!”
书源挣扎着,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强抢!我要去告你们!”
刘德贵走到书源面前,居高临下地说:“告?你去告啊!我看你能告到哪里去!”说完,他让人将书源和慧兰强行拉进屋里,反锁了门。
外面的破坏声持续了很久,首到天亮才渐渐平息。书源和慧兰打开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心如刀绞。曾经生机勃勃的菜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满地都是被碾碎的菜苗和泥土。
书源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上访。他省吃俭用,凑够了路费,来到了省城。在省城,他西处寻找相关部门反映情况,然而,等待他的依然是漫长的等待和一次次的失望。
在一次上访过程中,书源遇到了一群和他有着相似遭遇的人。他们成立了一个互助小组,互相鼓励,共同想办法。书源从他们那里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也了解到了一些维权的途径。
他们开始收集证据,将刘德贵等人的违法行为一一记录下来。书源更是每天都写日记,详细记录下发生的每一件事,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具体情况。
然而,他们的行动引起了某些人的注意。一天晚上,书源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被几个陌生人拦住。为首的人恶狠狠地说:“别再折腾了,再闹有你好看的!”说完,他们对书源一顿拳打脚踢,然后消失在夜色中。
书源拖着受伤的身体回到家,慧兰看到他的样子,心疼得首掉眼泪:“源哥,咱们别再管了,他们太狠了,咱们斗不过他们的。”
书源咬着牙,坚定地说:“不行!俺们不能就这么算了!他们越是这样,俺越要讨回公道!”
就在书源和同伴们坚持不懈地努力时,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他们的故事引起了一家媒体的关注,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并将他们的遭遇报道了出来。这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人纷纷声援书源他们。
上级部门得知此事后,立即成立了调查组,对镇政府的征地问题展开调查。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刘德贵等人的违法违纪行为被一一查实。刘德贵被撤职查办,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应有的处罚。
书源家的土地重新回到了他们手中。当他再次站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时,泪水模糊了双眼。他弯腰捧起一把泥土,深深嗅着那夹杂着菜根香的气息,心中感慨万千。虽然历经磨难,但正义最终还是到来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书源和慧兰更加精心地打理着菜园。他们在废墟上重新种下了希望的种子,看着幼苗一天天茁壮成长。渐渐地,菜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菜根香再次弥漫在青杨镇的上空,而那曾经欺压百姓的红章,也终将被人们遗忘在历史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