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文冻结的炊烟
凛冽的北风呼啸着掠过青石街巷,卷着枯黄的落叶在空中打着旋儿。书源裹紧身上单薄的棉衣,踩着满地霜花,朝着城东方向匆匆走去。手中攥着的那张批文申请书,早己被汗水浸湿,边角微微发皱。
这是他这个月第三次为老街坊们递交申请了。半个月前,县衙突然下发通告,要求所有商铺必须重新申请经营批文,在新批文下发前,一律不得营业。原本热闹的街市瞬间变得冷冷清清,商户们守着空荡荡的店铺,愁容满面。
"书源,你可算来了!"豆腐摊的刘婶远远望见他,连忙放下手中的木勺,围裙上还沾着白色的豆渣,"我家的铺子今天也被封了,这可怎么办啊?一家老小还等着吃饭呢!"
书源眉头紧锁,安慰道:"刘婶,您别着急,我这就去县衙,再试试能不能把批文的事办妥。"说着,他抬头看了看街角那几家被封的店铺,封条在寒风中哗哗作响,像是在无声地哭诉。
来到县衙门口,只见门前早己排起了长队,百姓们一个个面色焦急,手中都拿着类似的申请书。书源刚要排队,就听见前面传来一阵骚动。
"凭什么不给我批文?我家世代经营药铺,救人无数!"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愤怒地响起。
"哼,上面说了,不符合新规。"衙役冷着脸,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下一个!"
书源挤过去,看到中年男子正被衙役推搡着往外赶,脸上满是无奈和不甘。他赶紧上前扶住男子:"大哥,这是怎么回事?"
中年男子叹了口气,苦笑道:"说是药铺要重新选址,必须离衙门五百步开外,还要交五十两银子的'审核费'。我哪有那么多钱啊,这不是明摆着为难人吗?"
书源心中一沉,这样的情况他己经不是第一次见了。自从新县令上任以来,各种莫名其妙的新规层出不穷,美其名曰"整顿市容",实则是在变相搜刮民脂民膏。而所谓的"审核费"、"手续费",都进了县令和他亲信的腰包。
终于轮到书源递交申请了。他将整理好的材料恭敬地递上,负责审核的师爷翻了翻,嗤笑道:"就这些?你知道现在申请批文要走多少流程吗?"
"还请师爷明示。"书源耐着性子问道。
师爷靠在椅子上,翘着二郎腿:"首先,要找保人作保,保人必须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其次,申请书要一式三份,用指定的宣纸书写;最后嘛......"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眼神中闪过一丝贪婪,"自然是要意思意思。"
书源握紧了拳头,强压着怒火:"师爷,这些百姓都是小本经营,实在拿不出多余的钱财。还望您能通融一下,早日批准他们的申请。"
"通融?"师爷突然一拍桌子,"我看你是在故意刁难本官!来人,把这个目无官威的刁民轰出去!"
书源被衙役粗暴地推出县衙,踉跄了几步才站稳。他望着紧闭的衙门大门,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愤怒。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书源!"
他转身一看,竟是儿时的玩伴林川。如今的林川穿着一身光鲜的绸缎衣裳,身旁还跟着两个仆人,一看就是混得不错。
"林川?你怎么在这儿?"书源有些惊讶。
林川走上前来,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笑容:"我现在在县令府上做事,负责处理这些批文的事务。"他压低声音,"书源,我劝你别再管这些闲事了,得罪了上面的人,可没好果子吃。"
书源难以置信地看着他:"林川,你怎么能助纣为虐?这些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
林川叹了口气:"书源,你太天真了。在这个世道,胳膊拧不过大腿。你要是识相点,跟我一起干,保准你吃香的喝辣的。"
书源气得浑身发抖:"我就算饿死,也不会和你们同流合污!"说完,他转身就走。
回到家中,书源坐在昏暗的油灯下,看着手中被退回的申请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突然,窗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打开门,只见刘婶满脸惊恐地站在门口。
"书源,不好了!"刘婶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家那口子去衙门理论,结果被他们......被他们抓走了!说是扰乱公堂!"
书源只觉得眼前一黑,一股热血首冲脑门。他安慰了几句刘婶,便立刻开始收集证据。他走访了许多商户,记录下他们的遭遇,又偷偷潜入县衙附近,收集那些见不得人的交易记录。
在这个过程中,书源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有好几次,他都差点被县令的爪牙发现。但一想到那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他就咬紧牙关,继续坚持下去。
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书源掌握了足够的证据。他决定去省城,向巡抚大人告状。临行前,他将收集到的证据交给了一位可靠的朋友,让他在必要时公之于众。
前往省城的路途十分艰辛,书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好不容易到达巡抚衙门,却被告知巡抚大人外出视察,不知何时归来。
书源没有放弃,他在省城租了一间破旧的屋子,一边等待巡抚大人,一边继续整理证据。这段时间,他听到了许多关于县令的恶行,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半个月后,巡抚大人终于回来了。书源早早地来到衙门门口,守候了整整一天,才终于得到了面见的机会。
在巡抚大人面前,书源将县令的所作所为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并呈上了收集到的证据。巡抚大人听后,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没想到竟有如此胆大妄为之人!"巡抚大人拍案而起,"你放心,本官一定会彻查此事,还百姓一个公道!"
不久,县令及其党羽被一网打尽。那些被无理查封的店铺重新开张,街道上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看着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书源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然而,这场斗争并没有让书源感到轻松。他深知,只要权力缺乏监督,这样的悲剧就可能再次上演。于是,他决定开办一所学堂,免费教百姓读书识字,让他们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学堂就设在老街的一座旧宅里。每天清晨,朗朗的读书声都会从学堂里传出,仿佛是在为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奏响新的希望之歌。而书源,也终于找到了自己新的使命,继续为守护百姓的安宁与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