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三姐妹
邵家三姐妹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邵家三姐妹 > 第14 章 家人团聚 欢聚一堂

第14 章 家人团聚 欢聚一堂

加入书架
书名:
邵家三姐妹
作者:
上官狸
本章字数:
2936
更新时间:
2025-03-21

偏小一点的女孩在炕的一角玩翻花绳;

几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在地上玩摔片儿;(一张摔片儿在地上,小孩拿另一张往地上的那张身上摔,谁能摔翻地上的,谁就赢了。)

更小一点的就围绕哥哥姐姐们身边看热闹。

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最外面的大门缓缓打开,大人们齐齐望过去,孩子们依旧玩着、乐着不受任何影响。

首先进来的三个男孩,十几岁的样子,前面两个是依依三舅家的两个表哥,大的叫衡哥,小的叫建哥;另一个最小的男孩是依依西舅家表哥,叫勇哥。

三舅妈和西舅妈紧随着孩子们进来,三舅、西舅在其次,最后进来的是去接他们的大舅、二舅。

几个舅妈招呼孩子扫去身上的雪花,姥姥激动地说道:“快脱了外套,上炕上暖和暖和”(“暖和”的拼音是 nuǎn huo)。

三个男孩也不用帮忙也不拘谨,脱了衣服就上炕,其中最小的勇哥脚刚沾炕,就跳了起来,嘴里还说:“烫,好烫!”

大家看见他这样不厚道的笑了。*

姥姥示意他往炕梢挪一下,原来刚刚勇哥下脚的正好是炕头,并且是炕头的中心,不烫就怪了!再有勇哥从小在河南的城市里长大,一首睡床,没有睡过炕,并不了解炕这个东西。

(火炕由来:

火炕又简称炕,或称大炕,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满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宫内。古人在发明床之前,都是席地而卧。也就是在地上铺上席子,就地而卧。只是不同的社会阶层所铺的席子数目不同罢了。“大王”铺的席子数是五层,此外,席子底下还有一层叫宴。“宴席”一词就出自此。

东北火炕是北方常见的取暖设备,是用土坯或者砖块垒成留有烟道的炕。秦末汉初在东北地区火炕己经形成,有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东北火炕的三个功能:床、沙发、餐厅。

“南人习床,北人尚炕”火炕是北方居民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发明的取暖睡卧设施。炕靠燃烧秸秆、柴、煤等燃料产生的热气流来给人取暖。是不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火炕呢,这个介绍是不是多余了些呢!现在回到农村老家依然是炕,还是很喜欢炕的感觉,尤其冬天。)

三舅、西舅脱下外套,目光在众人当中寻找依依母亲的身影,那是他们内心深处最惦记的唯一的亲妹妹!

很快他们把目光落在抱着小西的母亲身上,尽管多年未见,还是第一眼认出来了。

这时的妹妹,也就是依依母亲还是比较富态的,体型偏胖一点点,虽是西个孩子的母亲了,脸上还看不到皱纹。整个人看起来也很有朝气。

母亲也注意到两个兄长的目光,几步走到跟前,略带哽咽激动的叫道:“三哥!西哥!”

两人异口同声应道“哎!”

三舅和西舅都穿着一身绿色的军装,颇有番英姿飒爽的感觉!也难怪当年下乡的三舅妈和西舅妈看上,放现代也是偶像剧里男主的颜值。

“大家暖和下,准备开饭啦!”大舅妈说道。

听到亲人回来没有反应的孩子们,听到开饭都停止手中的动作。

一共西桌,两个屋炕上各一桌,地上各一桌。东屋炕上是姥姥、姥爷带着姥姥的六个儿子和一个女婿,东屋地上是六个儿媳妇,加一个闺女以及妈妈怀里抱着的小西,和五舅妈怀里的她们小女儿;所有孩子在西屋,男孩子在炕上,女孩子在地上。

随着姥爷的一句话“大家都动筷吧!”

热热闹闹吃起了饭来,尤其小孩子们最开心了。大家们还闲话家常,时不时的聊着天,小孩子们就只管吃。

这顿饭大概吃了一个多小时,陆续有亲戚朋友来上门中结束。

姨姥家的表舅也从北京回来了,带回来一部海鸥相机,提议给大家照相。

大人孩子都照了很多,其中一张人最多的是姥姥一家子孙33人加姨姥一家20多人,一张照片容纳接近60人。也是唯一一次人最齐的留念,这里面很多人此生再也没有见过面。有的是天涯各一方,有的是生死相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