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众生芸:王者浴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九章:奇人乱世竞风流(上)

第九章:奇人乱世竞风流(上)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5530
更新时间:
2025-04-21

1.崔浩:一片丹心老汉的坟

认识戏子崔九的人,有很多。

认识北魏崔浩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认识没关系,反正这样的人横河沙数。

在中国的历史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没必要揪着小辫子,硬拉着对方说个没完没了的。

不如,说点其他的,比如说崔浩是怎么死的。

很简单,崔浩是能力太出众,自己把自己玩死的。

崔浩出可以行军打仗,决胜于千里之外。

入可以入室登堂,运筹帷幄之中。

此外,崔浩才艺通博,遍及天文、历法、法律、饮食、宗教。

当然,他最厉害的是文学,百家之言,无不涉及。

所以,打仗的事情,有他的一份。

修史的事情,还是有他的一份。

只要是北魏的事情,几乎没有什么不和他搭嘎的。

谁叫他,多专多能,是无法越过的山峰呢。

不过,北魏的当权者,始终是鲜卑族人。

而崔浩的背后,则是正在崛起的赵魏门阀。

眼看着赵魏门阀不断的兴盛,鲜卑族人自然心生嫉恨。

诬告崔浩借修编《国史》,诋毁鲜卑族人。

杀鸡儆猴,崔浩死后,赵魏门阀依然兴盛。

但鲜卑族人没过多久就灭国了,想来真是可笑。(完)

2.范晔:著书人的脑袋稀碎

范晔写《后汉书》,纯粹是因为无聊。

范晔出身很好,来自士族家庭。

虽为妾室所生,但过继给了伯父家。

伯父范弘之死后,继承了爵位,封武兴县五等侯。

刘裕建立刘宋,范晔应招出仕,开始从政。

在官场混了几年,范晔也沾染了官场的一些恶习。

加上他自诩文采出众,便不把当时的律法放在眼里。

那年彭城王刘义康母亲王太妃去世,范晔和同僚喝酒听挽歌。

这件事情被刘义康知道了,降范晔为宣城太守。

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范晔写出了《后汉书》。

写完《后汉书》的范晔,并没有大红大紫。

反倒是他的一出绯闻,在同僚之间成了热议的话题。

范晔的嫡母去世,按道理范晔是立即要回去的。

可范晔偏拖延时间,还带着一同前往。

蹊跷的是,宋文帝并没有对范晔的行为治罪。

范晔以为,终于碰到个和他一样特立独行的人了。

所以,之后的范晔总以自己的才华挑战宋文帝的极限。

首到最后,宋文帝失去了耐心,范晔才感到惶恐。

此时,恰巧刘义康想要谋权篡位。

刘义康的手下孔熙先用贿赂,引范晔入局。

最终,刘义康造反失败,范晔人头落地。(完)

3.沈约:八咏楼上约一下吧

八咏楼上,有两绝。

第一绝,是楼上有许多文人雅士的真迹。

兰陵的萧琛,琅笽的王融,曾赋过诗文。

陈郡的谢朓,南乡的范云,留下过墨宝。

这些真迹,都是在诗会之后大家心甘情愿留下来的。

当然,八咏楼是赞助商,提供免费吃喝。

第二绝,就是这香甜可口的贵妃鸡。

贵妃鸡,是沈约的最爱。

选用体态中等、肉质细腻的沙地鸡为主材。

加入桂皮、花椒、生姜等香料,佐以女儿红调味。

经过整整十二小时的卤煮,熬制而成。

是八咏楼十二道风味中,最独特的一味。

今日,沈约在八咏楼摆下宴席,请八友喝酒叙旧。

目的,是为打了胜仗的萧衍接风洗尘。

众人虽然都是文人,但对萧衍还是非常尊重的。

毕竟占领健康城的萧衍,己是今非昔比。

沈约更是清楚,接下来的天下,很快就要易主了。

所以,在酒桌之上,沈约频频向萧衍敬酒。

萧衍也不推辞,与大家尽兴喝酒,毫无违和感。

没过多久,八咏楼的招牌便换成了金字。

一只贵妃鸡的价格,超过了丽春院花魁的赏金。(完)

4.萧琛:乱世之中的读书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萧琛看着手中的《龙翔密录》,轻轻地摇了摇头。

明天,这一册孤本就要送到鄱阳王府萧范的手中。

楚人无罪,但怀着玉璧是有罪。

这一册孤本,就是书法迷心中的“和氏璧”。

显然,乱世之中的读书人萧琛,没办法将它据为己有。

萧范也算是诚信之人,答应向君王建议提拔萧琛。

也算给萧琛,一个心灵上的安慰。

关于《龙翔密录》的由来,萧琛一首没有向人提及。

当年,他在和尚挂单的定海寺门口,足足跪了三天三夜。

南渡的和尚觉得他心诚,就把书给了他。

和尚告诉萧琛,这本书上的文字是有魔性的。

每天阅读不要超过三张纸,也不要临摹书中的文字。

那些文字看多了,会让人的心绪不宁。

萧琛并没有打算把这个秘密,告诉给鄱阳王萧范。

因为他知道,鄱阳王萧范不是个善茬。

他只是个读书人,不想多事,更不想惹事。

萧琛不知道的是,后世才子将密录文字写成诗纂刻在牌匾上。

一个叫“狗东西”的男人,学会了诗中的神秘武功。

许多江湖人士,都慕名去到放置牌匾的侠客岛。

它和谢逊所住的冰火岛,合称天外双仙。(完)

5.张雕武:一生求文贪赃免官

张雕武,最喜欢读书。

读书,对他这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

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佳的路。

张雕武的父母,给他的名字加了个武字。

是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够孔武有力,出人头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张雕武打小就多病。

压根儿,就不是一块学武的料。

没有办法,张雕武才被安排学文。

还别说,张雕武学文还真有自己独特的一套。

不仅博学强记,还能举一反三。

就连王元则,也对张雕武赞赏有加。

有了王元则的举荐,张雕武背起行囊外出求学。

就像当年的李斯,为了求学离开了心爱的家。

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张雕武的文学基础突飞猛进。

并在全国的辩论大赛中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辩论王。

不仅拿到了巨额的奖金,还得到了神武帝高欢的欣赏。

张雕武很快就被请进宫里,给皇子们讲学。

张雕武讲的很认真,皇子们听得很满意。

但张雕武不想当老师,只想当官。

继位的皇帝架不过他的牢骚,给他平原太守的职位。

结果没干几年,就因为贪污被免职了。(完)

6.裴邃:群众的东西不好拿

做官容易,做人太难。

尤其是做老百姓嘴里的好人,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对于老百姓的好意,裴邃总是守身如玉。

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

就像梅雨季节,说来就来的雨。

安身立命,靠的不是一时的侥幸。

靠的是,永远和老百姓保持一定的距离。

瓦片从来不怕瓷器,所以一定不要给瓦片虚幻的梦。

让瓦片错误的认为自己和瓷器,也可以做好兄弟。

阶层的壁垒,有时候并不是身份的芥蒂。

或许只是为了让游戏,更加的有秩序。

井水不犯河水,两个层级不需要做朋友。

但也一定,不要因此变成了敌人。

诚然,感情需要维系,但并不要太大的投入。

尤其于老百姓,简单一点就可以了。

否则老百姓在内心,会有一股比较的情绪。

引导的好,或许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万一引导不好,就会成为难以驾驭的定时炸弹。

人生而不平等,不要用心灵鸡汤安慰无知的老百姓。

他们会用愚昧当挡箭牌,来对抗所谓的政策。

所以,裴邃看得很清楚,坚决不给他们任何机会。(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