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芸:王者浴血
众生芸:王者浴血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众生芸:王者浴血 > 第八章:翰苑藻思(肆)

第八章:翰苑藻思(肆)

加入书架
书名:
众生芸:王者浴血
作者:
历史的搬运工
本章字数:
5158
更新时间:
2025-05-07

第八章:翰苑藻思(肆)

1.晏殊:林花谢了春红,无奈岁月匆匆

比起作诗,晏殊更喜欢做官。

毕竟,超强的生育能力,还需要超强的财力支撑。

林花谢了,落红催生了整个春天。

纵然是满心欢喜,莫奈何只是一场云烟。

握不住,空留恋,白发人送少年。

鸾镜里,霜满天,案台的红烛渐渐熄灭。

寒意透过芸窗,慢慢地笼进房间。

撩拨着心中的诗意,瞬间奔涌而出。

在几个孩子当中,他最喜欢六子晏几道。

小子完全继承了他的才情,在诗词方面很有造诣。

可惜,小子终日沉迷于酒色游戏。

家里的钱财,都快要被他霍霍完了。

更要命的是,这小子不能打,也不能骂。

当务之急,还是多攒点儿银两。

再过几天,后园的樱花就要开了。

不如,就举办个樱花诗会。

正好将皇上御赐的几件文玩,当众拍卖了。

在晏殊看来,如果文玩没有经济价值,那都是些屁。

况且,皇上御赐的Buff加持,是有时效性的。

当下不用,那就过去作废了。

诗歌虽然美好,但樱花诗会的文案显然更重要。(完)

2.杨万里:既爱西湖美景,又爱古刹青灯

浪奔、浪流,浪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从钱塘江观潮回来的杨万里,意气风发。

带着小妾和仆人们,在西湖边游玩。

一边赞叹西湖的柔美,一边怀念钱塘江的壮烈。

早在两年前,杨万里就辞官归乡,做起了野客。

所谓野客,完全是他的自谦之词。

一个有钱、有闲的公务员,和野客有半毛钱关系。

只是少了点供奉,少了点侍奉,生活需要多些自理而己。

再说了,有爱好的人,即使是野,那也是撒野。

从上到下,透露出一股“凡尔赛”的气息。

灵隐寺的道济,就很是不服气,上门斗法。

一身鞋儿破、帽儿破、袈裟破的行头,碾压杨万里。

杨万里并不在意,因为他早把野客这个商标注册掉了。

这年月若没有知识产权意识,就算是神仙也难救。

道济赢了口碑,虽然是空欢喜一场。

但他的一身行头,却成为当年度的爆款。

众多苦行僧上演苦情戏,都靠它来加持。

一时间,灵隐寺的文创店,成为杭州城最大的文化招牌。

杨万里对道济的做法,显然有些鄙视。

但又不得不佩服,道济的商业头脑。

他觉得自己有点喜欢这个和尚,还有和尚身后的灵隐寺。(完)

3.元好问:金国第一才子,奈何运气不佳

认识一个人,始于才华。

少年盛名,是元好问的桂冠。

然才华,并非通往仕途的捷径。

科举,才是选拔人才的常规操作。

不可否认,元好问的运气不是太好。

或者说,是运气十分的差。

连续考了五次,都没有能够考上。

后来,还是在友人的帮助下。

凭借年龄和资历,金钱和关系。

走了特殊通道,总算弄了个宏词科登第。

留在汴京城,当起了国史院编修。

国史院就是清水衙门,所以元好问一首很穷。

但穷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国家积弱。

短短十二年时间,蒙古的铁骑就踏破了金国的城门。

金哀宗出逃,崔立率兵向蒙古请降献城。

元好问成了阶下囚,关押在山东聊城。

在家人的斡旋下,他在监狱里的生活条件尚可。

但始终无法离开监狱,做个自由人。

后来耶律楚材倾慕他的才华,他才得以回家隐居。

纵观元好问的一生,才华横溢,然挫折崎岖。

命不好,才华再横溢,亦是徒劳。(完)

4.朱熹:搅乱一潭死水,方可化炼清渠

程朱理学,朱熹是继承及集大成者。

他的成就从何而来,源于他的魄力和毅力。

大宋朝,儒家学说并不吃香。

吃香的,有改革推动作用的法学。

以及,有严重自嗨倾向的佛学。

前者,是主战派的兴奋剂。

后者,是求和派的温柔乡。

儒家学说,在庙堂之上不能绝山断海。

在江湖之中,又不能御敌杀伐。

所以大宋的几代领导人,都不喜欢儒家学者。

但学者朱熹,却从来不这么认为。

他觉得,儒家能够存在千年,一定有它的道理。

在这个时代不受欢迎,那是时代的局限性。

并不说明,儒家学术在未来就不行。

于是,他以一己之力,用一生追求去实践。

最终,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文化学派,后世称之为“理学”。

理学,是儒学的一个发展阶段。

理是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

理学吸收了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

朱熹的成功,是一个小小的特例。

他用一根小竹竿,搅乱一潭死水,炼成了一方清渠。(完)

5.张载:天地生民为尊,往圣万事为要

论文人的情怀,张载是独一份的。

他的观点很煽情,也很有正能量。

不过,在那个不缺高论的年代。

站队正确与否,才是决定出路是否通畅的关键。

很可惜,张载站错了队。

他的人生,并不被人所仰慕。

他的高论,却成为后世之人仰望的心灯。

说实在的,他并不喜欢王安石。

喜欢变法的人,表面上改变的是社会经济形态。

但最终,一定会对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影响。

而这一点,是张载不愿意看见的。

张载信奉的,是程朱理学,儒家学说。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从开始的虚与委蛇,到最后的背道而驰。

他与王安石撕破脸皮,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

之后,他的人生就发生重大的改变。

仕途,成为是他遥不可攀的过墙梯。

此刻的他,正在逃回横渠的路上。

家中尚有三亩薄田,可以让他安身立命。

既然不能当官,那就为往圣继绝学。

毕竟人活着,留名青史比什么都重要。(完)

6.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把爱说得天上有,人间无的。

这样的事儿,也只有大文豪周敦颐做得到。

他深爱着,飘香院的小莲。

莫奈何,小莲还是个含苞待放的幼齿。

碍于俗世情面,又是理学大家。

断然不敢做,有违礼法的事情出来。

只能够把深沉的爱意,藏在这文字里。

日日吟诵,夜夜默读。

然而,世上就有些好事之徒。

偏把周敦颐金窝藏莲的事情,分成九段。

每日分早、中、晚三次,在黄西酒楼首播。

不多久,全国人民都知道周敦颐爱莲。

那么清新脱俗的爱意,哪个人能不羡慕呢?

有羡慕,自然有嫉妒。有嫉妒,自然有抹黑之人。

周敦颐学生众多,出谋划策应对的人也不少。

其中,就有薛姓的学生提议。

大家伙集资给老师挖个莲花池,种些莲花。

在莲花池的边上,盖一座莲花亭。

找名震京师的李木匠,把《爱莲说》雕刻成牌匾。

爱莲苑落成之日,京师大腕云集。

关于小莲的绯闻,世人也就不再提了。(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