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 第36章楚墨星火燎荒原

第36章楚墨星火燎荒原

加入书架
书名:
天幕:泰山封禅,剧透我千古一帝
作者:
迪火火
本章字数:
2632
更新时间:
2025-07-09

楚地,云梦泽边缘,鄢郢故地。

残破的城垣诉说着昔日的战火,郊野的村庄在沉重的赋税和胥吏的盘剥下艰难喘息。一场突如其来的水患,更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官府救济迟缓,杯水车薪。

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窝棚区,污秽遍地,呻吟与哭泣声不绝于耳。几个穿着粗布短褐、工匠打扮的人,正忙碌地穿梭其间。为首者,正是墨家大弟子路昭(路青赐名,意为承继光明)。他手中捧着的非攻长剑,此刻并未出鞘,而是安静地挂在腰间。他正指挥着几名懂些医道的墨家弟子,用沿途采集的草药熬煮大锅的汤药,分发给患病的灾民。

“路师傅!路师傅!那边…那边快不行了!”一个满脸泥污的少年哭喊着跑来,指着窝棚深处。

路昭立刻随他奔去。只见一个瘦骨嶙峋的老妇躺在潮湿的草席上,气息奄奄,身边一个同样虚弱的小女孩正无助地哭泣。路昭迅速检查,发现老妇是饥饿加风寒入体,己近油尽灯枯。他毫不犹豫地从怀中掏出自己仅剩的半块干粮,掰碎了用水化开,小心地喂给老妇。又解下自己的外袍,盖在小女孩瑟瑟发抖的身上。

“阿婆,坚持住!药马上就熬好了!”路昭的声音带着一种令人心安的沉稳。他转头对随行的弟子低声道:“去把我们带来的那袋黍米熬成薄粥,先给老人和孩子!”

“大师兄,那是我们最后的口粮了…”弟子面露难色。

“去!”路昭语气不容置疑,“墨者,摩顶放踵利天下!眼前便是天下!”

这一幕,被许多灾民看在眼里。官府的人影都未见,反而是这些自称“工匠”的外乡人,在舍己救人。感激与疑惑的目光交织在他们身上。

路昭并不在意这些目光。他一边救治,一边仔细观察着灾民聚集地的地形和水患后的痕迹。他走到一处被洪水冲垮的简易堤坝前,蹲下身,仔细查看土质和水流走向。

“大师兄,有何发现?”一名懂水利的墨家弟子问。

“此地土质疏松,旧堤坝选址也有问题,只用树枝泥土草草垒砌,如何挡得住洪水?”路昭指着溃堤处,“若用‘版筑法’,夯土为基,内嵌竹木筋骨,外砌石块,再辅以泄洪沟渠…虽非一劳永逸,但足以抵御寻常水患。”

“版筑法?那可是筑城之术,耗费巨大,官府都未必肯用…”弟子摇头。

路昭眼中闪过路青教导时的坚毅:“官府不做,我们做!召集还能动的青壮!我来教他们版筑夯土之法!没有石料,就用烧制的土坯!没有竹筋,就用坚韧的藤条!墨家机关土木之术,本就是为‘除天下之害’!”他站起身,声音洪亮地对周围的灾民喊道:“乡亲们!想不再被洪水冲毁家园的,想有口安稳饭吃的!信得过我路昭的,拿起你们的木杵、藤筐,跟我来!我们…自己筑堤!”

绝望的灾民眼中,第一次燃起了微弱的光芒。几个精壮的汉子犹豫了一下,率先站了出来。接着是更多…在路昭的指挥和墨家弟子身先士卒的带动下,一场由流民自发组织、运用墨家简易土木技术的筑堤工程,在这片荒芜的泽国边缘开始了。号子声、夯土声,取代了无力的哭泣。墨家的“兼爱”与“实学”,第一次在楚地的泥土中扎下了根。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在流民和附近的穷苦乡民间悄悄传递。那个带着剑、却教人筑堤救人的“路师傅”,成了黑暗中的一丝微光。一些因战乱或苛政躲入深山的流民,开始试探着向这片由墨者组织起来的临时“庇护所”靠拢。墨家的火种,在拯救与建设中,悄然汇聚着力量。

---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