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在泥路上颠簸了三个小时,季明川的屁股己经没了知觉。林秀芬紧抓着他的衣角,脸色发白。前排的生产队长老赵叼着烟,时不时回头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牙。
"快到了!"老赵指着远处一片低矮的房屋,“那就是赵家屯!”
村子比季明川想象的还要破败。土坯房歪歪斜斜地挤在一起,几条瘦狗在路边逡巡。拖拉机停在打谷场上,十几个村民围了上来,好奇地打量着这对城里来的夫妇。
"这是季技术员,来给咱们修农具的!”老赵高声宣布,"人家可是正经机械厂出来的!"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说着感谢话,有个老太太甚至要跪下,被林秀芬慌忙扶住。季明川这才注意到,堆在打谷场角落的那些农具一一犁头断了用铁丝绑着,锄头磨得只剩巴掌大,水泵的叶片残缺不全...
"先修哪个?“他卷起袖子问。
老赵挠挠头:“都挺急的...要不先修水泵?地里等着浇水呢。”
季明川点点头,立刻开始工作。林秀芬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同时记录每件农具的维修情况。村民们围成一圈,不时发出惊叹声。
"这手艺,绝了!”
"到底是城里来的能人!”
"看那扳手耍的,跟玩似的!”
太阳西斜时,季明川己经修好了两台水泵和一台拖拉机。汗水浸透了后背,手掌磨出了水泡,但心里却有种久违的充实感。
"今天就到这吧。”老赵拍拍他的肩,“晚饭准备好了,先去我家歇歇!"
老赵家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砖房,堂屋正中央挂着毛主席像,旁边贴着崭新的年画。饭菜出乎意料的丰盛一一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炒鸡蛋,还有一瓶贴着红纸的白酒。
"这...太破费了。”季明川不安地说。
"应该的!"老赵给两人倒上酒,”你们不知道,这些农具坏了多久了。送去县里修,光路费就够买半个新的!"
酒过三巡,老赵的话多了起来:“季技术员,你们城里人不知道咱农民的苦。这年头,化肥贵,种子贵,就是粮食卖不上价!”他猛灌一口酒,"就说春播吧,全靠人工撒种,一天下来腰都首不起来..."
季明川心头一动:“没有播种机吗?”
“有是有,太贵!”老赵摇摇头,“县农机站倒是有两台,租一天要五十块钱!”
那晚,躺在老赵家特意收拾出来的炕上,季明川久久不能入睡。林秀芬翻了个身,轻声问:“想什么呢?”
“我在想...能不能做个简易播种器。”季明川在黑暗中比划着,"用铁皮卷个漏斗,下面加个调节阀…”
"睡吧,明天还要干活呢。”林秀芬打了个哈欠。
第二天天刚亮,季明川就起来了。他借了老赵的工具,从废料堆里找出几块铁皮和旧轴承,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等林秀芬醒来时,一个怪模怪样的铁家伙己经立在院子里。"这是…?"
"简易播种器。”季明川抹了把汗,"试试看。"
老赵闻声赶来,半信半疑地往漏斗里倒了把玉米种,推着在院子里走了一圈。种子均匀地撒在土里,间距几乎一致。
“神了!"老赵瞪大眼睛,“这玩意成本多少?"
季明川在心里算了算:“材料都是废品,算工钱的话.…二十块?"
"二十?"老赵激动地抓住他的手,“季技术员,你能多做几个吗?我们村全要!”
接下来的三天,季明川白天修理农具,晚上制作播种器。临走时,他留下了五个成品和设计图纸,老赵硬塞给他二百块钱和半扇猪肉。
"这钱我不能要。"季明川推辞道,“说好三百工钱的。
"工钱另算!”老赵把钞票塞进林秀芬的包里,“这播种器可帮了大忙了!”
回县城的路上,林秀芬数着钱,眉头渐渐舒展:“明川,这播种器...真是个好东西。”
季明川望着窗外飞驰的田野,思绪万千。在机械厂十年,他设计过无数精密零件,却从没想过为农民做点实用的东西。那些图纸上的参数、公式,原来可以这样实实在在地改变人们的生活...
回到五金店,周志强看到那半扇猪肉和厚厚一沓钞票,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我的亲娘!你们是去打劫了?"
听完播种器的事,他猛地拍了下大腿:“季大哥!咱们要发财了!"
"什么意思?"林秀芬警惕地问。
"这播种器,有多少农民需要啊!”周志强兴奋地在店里转圈,“咱们批量生产,一个卖三十,不,五十!"
季明川摇摇头:“成本才二十…"
"成本二十,卖五十怎么了?”周志强理首气壮,"百货大楼的搪瓷脸盆出厂价三块,卖八块呢!”
林秀芬插嘴:“这事得从长计议。批量生产需要资金、场地、工人..."
"嫂子!"周志强急得首跺脚,“机会不等人,我刚听说县里要办春季农贸会,咱们要能赶在那之前..”
三人争论到深夜。周志强主张立刻借钱扩大生产;林秀芬坚持先小批量试制,看看市场反应;季明川则折中建议先做二十个,在店里试卖。
最终,林秀芬勉强同意了这个方案。第二天,季明川开始改进设计,周志强负责采购材料,林秀芬则重新规划账目,为可能的扩大生产做准备。
一周后,第一批二十个播种器摆上了货架。周志强用红纸写了张大大的广告贴在门口:“新型播种器,省时省力,春播好帮手!”
起初无人问津。第三天,一个穿着褪色军装的老农走进店里,仔细端详着播种器。
"真管用?"他怀疑地问。
“绝对管用!”周志强立刻演示起来,"您看,调节这个阀门就能控制播种量...”
老农将信将疑地买了一个。没想到下午他带着三个同伴回来了,每人买了一个。原来他当场在地里试用,效果出奇地好。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周边乡村。不到三天,二十个播种器销售一空,还有十几个农民交了定金。
"看吧!我说什么来着?”周志强得意洋洋地数着钞票,“季大哥,咱们得扩大生产!”
季明川看着订单,既兴奋又忐忑。他设计的播种器确实解决了农民的痛点,但批量生产意味着风险成倍增加。
"再订五十个的材料。”他最终决定,”我和建国负责生产,秀芬管账,志强继续跑销售。”
林秀芬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地看了丈夫一眼,转身去整理账本。
接下来的日子像上了发条。季明川和李建国从早到晚敲打铁皮,手上磨出了厚茧;林秀芬除了记账,还要安排送货;周志强则骑着借来的摩托车,跑遍了周边
乡镇的供销社和农技站。
播种器的名气越来越大,甚至传到了邻县。一天,县农技站的苏站长亲自登门,要了五个样品回去测试。
"如果达标,我们可以批量采购。“苏站长推了推眼镜,"你们有生产许可证吗?"
三人面面相觑。周志强反应最快:“正在办!您放心,绝对正规!"
送走苏站长,林秀芬立刻翻出《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眉头越皱越紧:“明川,咱们得注册公司,申请生产许 ,还要…”
“那得多少钱?“季明川问。
"至少五千。”林秀芬的声音发紧,“而且需要固定厂房,咱们这仓库不符合标准。"
五千!相当于他们全部积蓄的两倍,季明川沉默了。
“借钱!“周志强一拍桌子,“我去找我表舅.."
“哪个表舅?“林秀芬冷笑,“上次骗赵德柱那个?“周志强讪讪地笑了:“嫂子,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晚,季明川辗转难眠。林秀芬背对着他,肩膀绷得紧紧的。
“秀芬,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林秀芬转过身,月光下她的眼睛亮得惊人,"如果真能拿下农技站的订单,咱们就能翻身了。”
季明川握住妻子的手,发现她掌心全是汗。
第二天一早,周志强兴冲冲地闯进店里:“好消息!农技站要订两百个!”
季明川手中的扳手“咣当”掉在地上:“两百?”
"但有个条件-一必须是有正规资质的厂家生产。”周志强挠挠头,“苏站长说可以等咱们一个月,把手续办齐。”
一个月!三人立刻行动起来。林秀芬负责跑工商局和税务局;季明川联系废品站的老马头,打听便宜的厂房;周志强则西处筹钱。
三天后,林秀芬带回了坏消息:“注册资金至少要一万,还要有银行证明。”
一万!季明川的心沉到谷底就在三人一筹莫展时,周志强突然说:"我有办法。”
“什么办法?“林秀芬警惕地问。
“我认识市里一个老板,专门做小额贷款的。”周志强神秘地说,“利息高点,但放款快。”
"高利贷?“林秀芬脸色变了,"不行!"
"嫂子,这是唯一的机会!“周志强急得首跺脚,"等咱们拿下订单,很快就能还上!”
季明川左右为难。理智告诉他高利贷危险,但农技站的订单诱惑太大...
“先见见那个老板再说。“他最终决定。
当晚,在一家嘈杂的歌舞厅包厢里,季明川见到了“钱老板"-一一个戴着金链子的胖子,身边围着两个浓妆艳抹的姑娘。
"周老弟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钱老板热情地给季明川倒了杯酒,“听说你们需要资金?"
季明川简要说明了情况。钱老板听完,眯起小眼睛:“一万块,月息两成,三个月内还清。”
两成!季明川心头一跳。这意味着如果一个月后还不上,连本带利就是一万二..
"太高了。”摇摇头,“银行利息才….”
“银行?“钱老板哈哈大笑,“银行会贷给你这种个体户?"
最终,季明川以“考虑考虑”为由,拉着周志强离开了歌舞厅。回去的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
"季大哥...”周志强终于开口,“我知道风险大,但.….”
"让我再想想。”季明川疲惫地说。
回到店里,林秀芬正在灯下算账。见两人回来,她头也不抬:“谈得怎么样?"
季明川把情况说了。林秀芬“啪”地合上账本:“我说了,不行!""可订单.."
“订单可以不要!”林秀芬的声音突然拔高,"明川,咱们好不容易有了点积蓄,不能冒这个险!”
周志强忍不住插嘴:“嫂子,富贵险中求….”
"你闭嘴!”林秀芬猛地站起来,”周志强,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打什么算盘!”
季明川愣住了:“秀芬,怎么了?”
林秀芬从账本里抽出一张纸摔在桌上:“上个月他私自挪用了三百块钱,到现在都没补上!”
季明川震惊地看向周志强。年轻人脸色煞白,嘴唇哆嗦着:“我.我有急用..”
"什么急用?“林秀芬步步紧逼,"去歌舞厅?找女人?"
"不是!"周志强突然吼了出来,“我娘病了!住院要交押金!“他的声音哽咽了,“我不想拖累你们,所以…”
屋里一片死寂。季明川看着周志强通红的眼睛,突然想起那个雨夜,这个年轻人也是这样狼狈地出现在自己面前。
"为什么不早说?“轻轻声问。
周志强低下头:“我怕...怕你们觉得我是累赘..”
林秀芬的表情软化了,但很快又绷紧:“就算这样,也不能私自挪用公款。这是原则问题。”
“我错了,嫂子。”周志强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钱我会还的...”
那晚,三人不欢而散。季明川躺在床上,脑子里乱成一团。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商机,一边是巨大的风险;一边是妻子的谨慎,一边是周志强的冲动…
"明川。”林秀芬在黑暗中开口,“我不是反对发展,但咱们得脚踏实地。”
季明川没有回答。他想起了赵家屯那些农民渴望的眼神,想起了老赵说的"一天下来腰都首不起来".….他的播种器真的能帮到他们。
"秀芬,我有个想法。”他突然说,“咱们不做两百个,就做五十个。不借钱,用咱们自己的积蓄。”
林秀芬沉默了一会儿:“五十个...需要多少本钱?”
"大概两千。卖出去能赚一千五左右。”
“那注册公司的事…”
“先放一放。”季明川翻过身,面对妻子,“咱们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
林秀芬轻轻叹了口气,握住丈夫的手:“好。”
第二天,季明川把决定告诉了周志强。年轻人明显有些失望,但还是点了点头:“听你们的。"
接下来的日子,三人默契地不再提贷款和订单的事,专注于生产五十个播种器。季明川改进了设计,增加了可调节的播种间距;林秀芬严格控制成本;周志强则联系了周边几个供销社,谈好了代销事宜。
虽然放弃了农技站的大订单,但五十个播种器还是在两周内销售一空。净利润一千六百元,比预期的还要好。
"看吧,不冒险也能赚钱。”林秀芬把钱锁进铁盒,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周志强没说话,只是默默整理着货架。季明川注意到,这段时间他变得沉默了许多,常常一个人发呆。
晚上打烊后,季明川留下周志强:“志强,咱们聊聊。”
两人坐在仓库后门,对着夕阳抽烟。周志强突然说:"季大哥,我想去南方看看。”
季明川手一抖,烟灰掉在裤子上:"为什么?”
"我觉得..我拖累你们了。”周志强低着头,“嫂子说得对,我太冒进,不适合...”
"胡说!"季明川打断他,”没有你,咱们店根本开不起来。""可这次…"
"这次我们都有错。”季明川深吸一口气,“我太犹豫,秀芬太保守,你...太着急。但这不是坏事,说明咱们互补。”
周志强抬起头,眼里有光在闪动:"真的?"
"真的。"季明川拍拍他的肩,“咱们是一个团队,记得吗?”
周志强咧嘴笑了,露出那两颗标志性的虎牙:“季大哥,其实我还有个想法..""什么?"
“除了播种器,农民还需要别的改良农具。”周志强兴奋地说,"比如中耕机、收割机...咱们可以搞个系列!”
季明川眼前一亮:“有道理!"
两人越聊越兴奋,首到林秀芬出来喊他们吃饭。餐桌上,周志强难得地给林秀芬夹了块肉:“嫂子,尝尝这个,特意给你买的。”
林秀芬愣了一下,嘴角微微上扬:"少来这套。”
季明川看着两人,心里暖暖的。也许他们走不了捷径,但脚踏实地的前行,未必不是好事。
夜深了,仓库里传来轻微的敲打声一一季明川己经开始设计中耕机的图纸。月光透过高窗,照在工作台上那本翻开的《农业机械原理》上,也照在角落里那个装着积蓄的铁盒上,安静而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