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根末端传来的震动微弱却清晰,陆长生闭目感知片刻,眉头缓缓皱起。那波动的节奏与先前龟背礁深处的空间裂隙如出一辙,但位置却是在海底断崖之下,距离洞府己有数百里之遥。
他没有轻举妄动,而是将噬秽藤主根收回洞府底部,仅留下数条细根继续监控裂隙残留痕迹。随后取出一枚空白玉简,将新发现的坐标标注其上,并在旁边写下“谨慎”二字。
一夜无话。
第二日清晨,海面风平浪静,洞府内灵气流转不息。陆长生盘膝坐在石室中央,面前摆放着几块空冥石髓,晶莹剔透,内部隐隐有银光游走。
这是他在龟背礁地脉中提炼出的核心材料,极为稀少,每一寸都珍贵无比。如今,它们将被用来建造一座芥子石室——用于存放核心物资和道种投影的安全之所。
他先是以阵法铭刻术在石面上刻画稳定符文,再以灵火温养石髓,使其结构趋于柔韧。接着,他引导噬秽藤释放幽光,为石髓注入一丝生机,令其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
整个过程持续了整整三日,才将第一块石髓炼化成室壁雏形。芥子空间虽小,却必须做到极致严密,任何一处疏漏,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空间崩塌。
第西日,他开始布置封印法阵。这是一套由他自己改良的静音封灵阵,能在外部完全屏蔽内部气息波动,即便有人贴身而过,也难以察觉其中玄机。
完成基础结构后,他将道种的一缕神识投影置入其中,观察其稳定性。道种在石室内缓缓旋转,蒙尘神通自然发动,将其自身存在感彻底隐匿,连陆长生都无法用神识探知其具置。
确认无误后,他才松了口气。
芥子石室虽己建成,但药田规模仍显局促。随着噬秽藤不断生长,原本开辟的种植区域己无法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延寿、疗伤类灵草对灵气浓度要求极高,若不能提升整体聚灵效率,未来的资源积累将陷入瓶颈。
于是,他决定扩大药田范围,并在其中布下万年聚灵阵基。
第一步是获取足够的灵土。龟背礁本属贫瘠之地,灵力稀薄,普通的泥土根本不适合灵草生长。他只能依靠道种的生机催化,将普通土壤逐步转化为低阶灵土。
这个过程缓慢而费力,但他并不急躁。每日辰时准时进入药田,以指尖点触土壤,引导道种之力渗透其中。同时派遣藤傀前往周边海域搜寻天然灵土,尤其是那些被海流冲刷千年的沉积层,往往蕴含微量灵性。
第二步是阵纹刻画。他早年间曾在一本古籍中看到一段关于聚灵阵的记载,其中提及一种特殊的引灵线条,能将天地间的散逸灵气汇聚至一点,形成稳定的循环。
他依样画葫芦,在药田边缘绘制草图,反复推演调整,最终确定了一组最优路径。随后取出星髓钻,以极慢的速度在地面刻下阵纹,每一道都精确到毫厘,不容丝毫偏差。
整整耗费半月时间,才将万年聚灵阵基初步完成。测试过程中,他欣喜地发现,灵草生长速度提升了近三成,且药效更为纯净。
最后一项任务,是驯化星斑贝,用于过滤海水,提取星灵液。
星斑贝是一种罕见的深海妖兽,外壳呈暗蓝色,表面点缀着星辰般的光斑,能吸收海水中残存的星气,将其凝练为一种名为“星灵液”的精华。这种液体不仅可用于炼丹,更能辅助修炼,尤其对神魂滋养有着显著效果。
但星斑贝性情暴戾,攻击性强,寻常修士根本无法靠近。陆长生选择从幼体入手,利用净血稀释后的药汁吸引它们进食,逐步建立信任关系。
他在洞府外侧开辟了一处专门的养殖池,池底铺设空冥石板,防止星斑贝逃逸。每天定时投喂特制灵液,观察其进食反应,并记录每一次行为变化。
一个月后,第一批星斑贝终于适应了环境,开始主动接近陆长生。他趁机施展控灵术,尝试进行基因层面的改造,以提升其过滤效率。
这一过程极其复杂,需要精准控制灵力输入,稍有不慎便会反噬自身。他一边操控藤根协助稳定星斑贝的精神状态,一边以道种之力渗透其血脉,试图在其体内植入新的代谢机制。
当第一滴星灵液从贝壳缝隙中渗出时,他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效率提升了五倍不止。
接下来的日子,他开始批量驯化更多星斑贝,并扩建过滤池。同时研究如何进一步优化基因结构,使星灵液的产出更加稳定。
然而,就在他专注于实验之时,藤根突然传来一阵剧烈震动。
他立刻停下手中动作,闭目感知。
藤根末端再次探测到了异常波动——这次的位置,竟与星斑贝族群的栖息地重合!
陆长生神色微变。
难道……这些星斑贝的存在,与那未知的空间裂隙有关?
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取出玉简,将新发现的信息一一记录下来。随后,他站起身来,目光沉静如水。
无论前方隐藏着什么,他都不会贸然踏入未知之中。
安全第一。
这是他的信条。
也是他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