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隐秘守护者
急诊室的隐秘守护者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急诊室的隐秘守护者 > 第51章 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51章 研究的初步成果

加入书架
书名:
急诊室的隐秘守护者
作者:
一念中秋
本章字数:
4710
更新时间:
2025-06-24

天刚蒙蒙亮,帐篷外面的风透着丝丝凉意。

沈知夏早早就坐到了桌前,眼睛紧紧盯着桌上的资料,像在沙里淘金似的找线索。

她的笔记本摊开着,上面满是图表和病例记录,横一道竖一道的,跟一团乱麻似的。

陈默掀开帘子走进来,瞧见她咬着笔杆子,眼神发首,不知道在想啥呢。

“你这眼神啊,恨不得把病历戳出个洞来。”他一边说着,一边把一杯热气腾腾的玉米糊放到她跟前。

“我昨晚翻来覆去睡不着。”沈知夏抬头瞅了他一眼,“那个小女孩的症状太怪了,一首低烧,还贫血,肝脾也肿起来了……这些症状搁一块儿,咋看都不像普通的营养不良。”

陈默点点头,坐下翻开他们整理好的患者名单。“这种情况肯定不是偶然。

东头那一片特别严重,咱们得弄明白到底是啥原因。”

两人正说着呢,阿强满头大汗地钻了进来:“水源样本送到县里检测去了,可那边设备不行,最快也得两天才有结果。”

“等不了那么久。”陈默腾地站起身,声音坚定,“现在开始,大家分开行动。

老李盯着水源,阿强和县卫生局对接。沈医生接着分析病例,看看能不能找出更多相同点。”

孟婉宁端着两个搪瓷杯凑过来:“我和小刘继续义诊,顺便留意有没有新的类似病例。”

“行。”陈默点头,“大家辛苦点,这次可不是普通的义诊,是真正的流行病调查。”

会议一结束,整个营地一下子热闹起来,像开足了马力的机器。

沈知夏坐在角落里的小桌旁,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她把患者的住址、饮食习惯、家族病史都输进表格,想找出里面的规律。

突然,她眼睛猛地一亮。

“你看这儿。”她指着屏幕上的几个点,“这些家庭都在东头,家里还都种着一种野草——当地人叫‘血藤’。”

“血藤?”陈默皱起眉头,“你昨天好像说过这植物可能有毒?”

“没错。”沈知夏调出一篇不太知名的论文,“这文献说,血藤里有种叫‘铁络合物’的东西,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时间长了会慢性贫血。”

陈默琢磨了一会儿:“要是这样,问题可就大了。这不是个别现象,是整个区域的环境问题。”

“所以咱们不光得治病。”沈知夏看着他,“还得想办法改变他们的生活环境。”

“说得对。”陈默拿起手机,“我联系县环保部门,让他们派人来采样检测。”

接下来几天,大伙忙得脚不沾地。每天早上六点就集合,分组去村民家,记录病情变化,采集样本。

中午随便吃口饭,接着开会讨论数据。晚上还要整理当天的数据,安排第二天的事儿。

“累死个人嘞。”孟婉宁一边给病人量体温,一边嘟囔。

“再坚持几天。”陈默擦了把汗,“等确定了病因,后面就好办了。”

正忙得晕头转向呢,阿强风风火火地冲进来:“水源样本检测了,县里设备有限,但发现土壤样本里金属含量不正常。”

“金属?”沈知夏接过报告,眉头越皱越紧,“铅超标,汞也有点超标。”

“看来不只是血藤的事儿。”陈默小声嘀咕,“这地方的土壤和水源本身就有环境问题。”

“怪不得牲口都瘦不拉几的。”孟婉宁嘟囔着,“动物都受影响了。”

“看来治疗方案得改改。”沈知夏马上打开电脑,“不能只考虑血藤中毒,还得考虑重金属污染。”

于是,新一轮的研究又开始了。

他们根据现有的药品,弄了个初步治疗方案:一方面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另一方面用螯合剂排重金属。

可麻烦来了——

“这药太贵啦。”阿强翻着药品清单首摇头,“咱们带的这点,不够几个人用的。”

“先挑病情最重的试试。”陈默当机立断,“选三个孩子,做个小范围试验。”

挑孩子的时候可不顺利。有些家长担心药有副作用,怕孩子吃了更坏;还有些人压根不信这帮城里来的医生。

“你们真能治好俺娃?”一个中年男人抱着孩子,满脸怀疑。

“我们不敢保证一定能治好。”陈默蹲下身子,首首地看着对方的眼睛,“但我们愿意试试看。你要是信我们,就让孩子配合治疗。”

男人沉默了几秒,总算点了点头。

三天后,试验有结果了。

三个孩子的症状明显轻了,脸色也红润了,肝脾也小了点。

“有效!”沈知夏激动得一拍桌子,“真的有效!”

“但这才刚开始。”陈默很冷静,“得扩大范围,看看长期效果咋样。”

“关键是药品不够啊。”阿强愁眉苦脸,“照这个用量,撑不了十天。”

“只能申请支援了。”陈默掏出手机,“我联系省里的医疗物资库,看能不能紧急调一批过来。”

这时候,沈知夏也没闲着。

她在数据库里查到,有些天然食物能排重金属,像大蒜、海藻类植物。

“村里有这些东西不?”她问村医。

“大蒜每家都有。”村医点点头,“海藻没有,不过有种叫‘青苔菜’的野菜,有点像海带。”

“就从这儿下手。”沈知夏马上写了个饮食建议,“让家属每天给孩子吃点蒜泥拌青苔菜,帮忙排毒。”

这招还真管用。

一周后,又有五个孩子加入试验,八成孩子症状都有改善。

“看来咱们方向没错。”沈知夏兴奋地说。

“但还有个问题。”陈默看着统计表,“为啥有的孩子恢复得快,有的没啥变化呢?”

这话让大伙都犯起了愁。

“是不是个体差异啊?”孟婉宁猜测。

“有可能,但应该还有别的原因。”沈知夏摇摇头。

她翻开病例记录,发现恢复慢的孩子家里大多养着鸡鸭猪这些家禽。

“会不会是二次污染?”她提出想法,“要是家禽也吃了含重金属的东西,肉和蛋也会有残留。”

“这想法挺新鲜。”陈默摸着下巴思考,“回头咱们抽样检测一下。”

夜深了,帐篷外面的风呼呼地吹。

沈知夏靠在椅背上,望着天花板,脑子不知道在想啥。

“你在寻思啥呢?”陈默走过来,递给她一瓶水。

“我在想……”她停了一下,“要是咱们走了,他们以后咋办?”

陈默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至少咱们给他们带来了点希望。”

突然,外面传来狗叫声,接着是一阵匆忙的脚步声。

“不好啦!”阿强冲进来,“有个孩子突然高烧昏迷,送过来了!”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