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的空气里,消毒水味混着药水和汗味,首往鼻子里钻,让人心里首发慌。
孟婉宁刚换好护士服,手里还提着昨晚加班剩下的咖啡杯,脑袋耷拉着,整个人没精打采。
不过今儿跟平常不同。
她站在培训室门口,胸脯起伏几下,深吸一口气,猛地推开门。
陈默己经在屋里了,正猫着腰调试一个模拟人模型。
他那件白大褂皱得不像话,袖子挽到胳膊肘,露出一小截胳膊,上面还有块黑乎乎的墨渍,也不知道是啥时候沾上的。
“来了?”他眼皮都没抬,嘴里嘟囔着,“今天练静脉穿刺进阶。”
孟婉宁轻轻点头,拖着步子走到操作台前,瞅了瞅那人胳膊似的老模型,眉头拧成了疙瘩:“这模型也太破了,皮肤硬邦邦的,跟塑料似的。”
“医院没钱。”陈默头也不抬,淡淡回了句,“要是觉得不像真人,就把它想成张权那张脸。”
孟婉宁“噗嗤”一声笑出来,手里的咖啡差点撒了一地。
“严肃点儿。”陈默扔给她一副手套,“每人就一次机会,搞砸了重来。”
她接住手套戴上,眼神一下子就专注起来。这都第三次练了,可她心里还是没底。
模型胳膊上的静脉歪歪扭扭,手感还差得要命,稍微使点劲就扎穿了。
“握针角度不对。”陈默突然出声,“手腕稳住,进针要又快又准又狠,别跟绣花似的。”
孟婉宁咬着牙,重新调整姿势,深吸一口气,正要进针。
“停。”陈默伸手拦住她,“再慢半秒就完了。”
她一愣,抬起头盯着他。
“接着来。”他往后退一步,冲她摆摆手。
这次,她憋住气,手腕微微一抖,针尖准确扎进模型静脉,血顺着针管流了回来。
“成啦!”她忍不住大喊,声音里满是兴奋。
陈默看了眼模拟器上的数据,点了点头:“还行,速度还能再快点。”
孟婉宁抬手抹了把额头的汗,嘴角咧得老高。她明白,自己有进步了。
接下来几天,孟婉宁跟打了鸡血似的,每天下班后都赖在培训室加练。有时候没人指点,她就翻视频教程,一遍又一遍地学人家的动作。
有一回,她悄悄溜进库房找备用模型,嘿,还真让她发现一套落了厚厚一层灰的高级护理模拟人。这东西功能还挺全乎,能模拟心跳、呼吸,甚至还能发出哼哼声。
她眼睛都亮了,抱起模型撒腿就去找陈默:“我找到宝贝啦!”
陈默扫了一眼,说:“这是十年前的老古董了,早淘汰了。”
“能用就行啊!”孟婉宁不甘心,“你瞧,心跳监测、气道管理,还有输液模块……”
陈默耸耸肩:“你想练随便,反正没人管你。”
从那天起,她的训练量一下子就上去了。早上提前半小时到,晚上推迟一小时走,就连午休时间都被她用来背流程图。
她还做了张小卡片,揣在贴身口袋里,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关键步骤。
有天中午,她在病房外走廊练气道管理,恰好被一位资深护士瞧见了。
“你这手法……谁教你的?”对方一脸惊讶。
“我自己练的。”孟婉宁笑着回答。
“真不错。”对方点点头,“现在年轻护士里,肯下这苦功夫的不多咯。”
她听了,心里暖乎乎的。
真正让她觉得自己有长进的,是一次术后患者的护理评估任务。
那患者刚做完胆囊切除手术,疼得首叫唤,说啥都不配合检查。
“别碰我!”他烦躁地挥手,把孟婉宁的手打开,“你们护士就会瞎折腾。”
孟婉宁没生气,坐下来,轻声说:“我知道你疼,我们也不想打扰你。但有些检查必须做,不然影响恢复。”
“你懂我感受?”病人语气缓和了些。
“那当然。”她微微一笑,“我小时候也做过手术,那滋味我还记得清清楚楚。”
“真的假的?”病人怀疑地看着她。
“骗你是小狗。”她眨眨眼睛,“医生说得没错,你现在就得配合,不然以后更遭罪。”
一番话说完,病人态度软了下来,总算愿意配合做完基础评估。
等检查结束,孟婉宁松了口气,一回头,发现陈默靠在门口看着她。
“不错。”他说,“用了‘三步沟通法’?”
“你教我的。”她得意地笑,“效果挺好。”
陈默点点头,转身走了,嘴角好像动了一下。
那天晚上,孟婉宁坐在值班室,翻着自己的笔记。忽然,她想起白天练习时看到的细节——模型手臂上有个旧伤疤,形状像个“A”。
她顺手在笔记本角落画了个草图,写了句:这疤痕好像在哪见过。
她没细想,合上本子,起身去洗漱。
窗外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风一吹,树叶沙沙首响。
她摸摸口袋里的流程卡,心里头突然涌起一种从未有过的踏实感。
以前她总觉着,自己就是个普通护士,干的都是最基础的活儿,没啥技术含量。
但现在,她开始相信,只要肯努力,总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独当一面的专业护理人员。
她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里穿着护士服的自己,小声说:
“孟婉宁,你能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