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盛夏,一场特大暴雨席卷了偏远的山坳村,12岁的周小满在泥水里扒出半块发霉的馒头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演讲台上。
那是小满记忆里最黑暗的日子。父亲在矿难中离世,母亲带着弟弟改嫁,只留下她和瘫痪在床的奶奶相依为命。漏风的土坯房里,奶奶枯瘦的手攥着小满的衣角:“丫头,把屋后那块荒地开出来种点玉米吧,兴许能熬到秋天。”
小满背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走向后山时,村里人都在摇头。那块地石头比土多,杂草疯长,连羊都不愿啃一口。但小满不信邪,白天在地里一锄头一锄头地刨,晚上就着煤油灯翻父亲留下的农业书。手掌磨出血泡,她就缠上布条接着干;锄头断了,她就用麻绳绑上木棍继续挥。三个月后,当第一株嫩绿的玉米苗破土而出时,小满趴在田埂上哭得像个孩子。
然而命运总爱捉弄人。玉米抽穗的时节,一场冰雹砸烂了所有庄稼。小满蹲在泥地里,捧着烂成浆的玉米秸秆,感觉天都塌了。就在这时,村小学的王老师带来一包向日葵种子:“小满,向日葵向阳而生,再恶劣的环境都能开花。”
第二年春天,小满在碎石地里种下向日葵。为了攒钱买化肥,她天不亮就上山捡柴火,放学后去河边挖草药。有次背着装满柴胡的竹篓下山时,脚下一滑滚了十几米,膝盖被碎石划得血肉模糊,她咬着牙爬起来,抹了把眼泪继续赶路。
当漫山遍野的向日葵迎着太阳绽放时,小满的故事传到了镇上。一位退休老教师被她的坚韧打动,主动提出免费辅导她功课。白天种地,晚上学习,小满的手掌磨出了老茧,书本却被翻得卷了边。中考那年,她以全县前十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
高中生活并没有想象中轻松。为了省下住宿费,小满每天往返40里山路。冬天凌晨西点,当同学们还在熟睡时,她己经打着手电筒走在结冰的山路上;夏天暴雨倾盆,她就披着塑料布冒雨前行。课堂上,她永远坐在第一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笔记。
高考前三个月,奶奶病情恶化。小满白天上课,晚上在医院陪护,困了就趴在病床边打个盹。有次解数学题时睡着了,铅笔在草稿纸上划出长长的歪线。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在日记本上写道:“向日葵不会因为暴风雨就低下头,我也不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满以全省文科状元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抱着奶奶泣不成声:“奶奶,我们的向日葵真的开花了!”
大学期间,小满勤工俭学,还利用课余时间给山区孩子做线上辅导。她发起“向日葵助学计划”,用奖学金和兼职收入资助了37名贫困学生。研究生毕业后,她放弃高薪工作,加入公益组织,走遍全国23个省份,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搭建图书馆、争取教育资源。
站在联合国的演讲厅里,小满身后的大屏幕上,是山坳村那片金灿灿的向日葵田。“我出生在连课桌都没有的山村,但知识就像永不熄灭的太阳,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她举起手中的向日葵标本,“今天,我想把这份光传递给更多在逆境中坚守的孩子,告诉他们:只要心中有太阳,人生就永远不会黑暗。”
掌声响起时,小满仿佛又看到了十年前那个在泥地里刨土的小女孩。如今,她早己不是那个只能啃发霉馒头的孤女,而是成为了照亮他人的光。而山坳村的向日葵,依然年复一年地盛开着,向世人诉说着一个关于坚持与希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