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眉头一拧,冲着贾家屋里就吼了一嗓子:
“棒梗!你个小兔崽子!给我滚出来!”
“抢妹妹东西,你还有理了?!”
傻柱这一嗓子中气十足,带着食堂大厨的煞气。
屋里的棒梗本来还在偷乐,
被吼得一哆嗦,
磨磨蹭蹭地挪了出来,梗着脖子:
“谁……谁抢了!是她自己没拿好摔的!”
“放你娘的屁!”
傻柱可不吃这套,
“老子在院里都听见了!槐花都说是你抢的!”
“小小年纪就撒谎!欠抽是不是?”
他作势扬了扬蒲扇般的大手。
棒梗吓得一缩脖子,躲到贾张氏身后。
贾张氏想护犊子,
可看着杜哲那似笑非笑、等着她去街道“汇报”的眼神,
再看看傻柱那副真要动手的架势,
还有周围邻居指指点点的目光,
她再泼也知道今天讨不了好。
她一把拽过棒梗,
在他屁股上狠狠拍了两巴掌(听着响,其实没多大力气),
骂道:
“小讨债鬼!让你抢妹妹东西!”
“让你不学好!回家再收拾你!”
骂完,扯着哭丧着脸的棒梗,灰溜溜地钻回了屋,门帘甩得噼啪响。
一场闹剧,以贾张氏的败退收场。
杜哲没再说什么,
只是又摸了摸槐花的小脑袋:
“糖甜吗?以后谁再欺负你,告诉雨水姐姐,或者告诉你柱子叔,杜哲叔,都行。”
槐花紧紧攥着糖,用力地点了点头,
大眼睛里第一次对杜哲和傻柱露出了依赖和信任的光芒。
傻柱看着槐花那小可怜样,心里也不是滋味。
他以前光顾着接济贾家,觉得帮了秦淮茹就是帮了孩子,
可今天亲眼看见槐花被欺负成这样,
贾张氏还那副嘴脸,
他才真正意识到,他那些“接济”,
有多少是真落到这些孩子身上了?
恐怕大部分都进了贾张氏和棒梗的肚子!
他叹了口气,对杜哲说:
“兄弟,还是你看得明白。”
杜哲看着贾家紧闭的房门,眼神深邃。
改变傻柱,不仅要从钱上,更要从这些日常的、细微的地方,
让他看清这些“禽兽”的本质。
今天槐花的眼泪和棒梗的馋虫,
就是最好的教材。
这西合院里的“病”,得一点点
槐花事件像一颗小石子,
在傻柱心里激起的涟漪比杜哲预想的还要大。
连着好几天,傻柱去食堂带回来的饭盒,都没往贾家送。
何雨水的饭桌上,倒是天天有了油水,小姑娘气色眼见着好了一些。
这天傍晚,杜哲下班回来,
刚进中院,就看见傻柱蹲在自己屋门口,
拿着他那宝贝记账本,眉头拧成一个疙瘩,
对着本子念念有词,手指头还掰来掰去。
“柱哥,研究啥呢?跟账本较上劲了?”
杜哲笑着走过去。
傻柱抬起头,一脸苦大仇深:
“兄弟,你来得正好!快帮我算算!”
他把本子递过来,
“你看啊,这月一号,借给前院老王头五毛钱买跌打酒,三号,帮后院李婶扛了半袋子煤球上楼,这算不算‘帮衬’?要不要记?”
“五号,叁大妈给了我一把小葱,这算‘收回’还是‘人情’?”
“还有七号,许大茂那孙子让我帮他修收音机,我呸!没理他!这算不算‘拒绝无效求助’?该不该记一笔?”
杜哲听得哭笑不得。
好嘛,这记账本被傻柱快玩成“好人好事记录簿”外加“恩怨情仇备忘录”了!
“柱哥,打住打住!”
杜哲赶紧叫停,
“咱这账本,初衷是啥?”
傻柱眨巴着眼:
“不是……不是记清楚帮了谁,谁欠我的,免得糊涂吗?”
“对啊!”
杜哲拿过本子,指着上面,
“你看,重点是‘钱’和‘物’的往来!像借钱借粮借东西,这种有明确价值、容易糊涂的,必须记!”
“像帮扛煤球、修个桌椅板凳这种出把力气的邻里帮忙,那是人情往来,记它干嘛?累不累?”
“至于小葱这种小东西,人家给了,是心意,记不记都行,心里有数就成。”
“重点是别吃亏,也别让人家觉得咱占便宜没够。”
傻柱似懂非懂:
“那……那许大茂让我修收音机,我没理他,这……”
杜哲乐了:
“这还用记?你心里记着他不是个东西不就完了?”
“账本是工具,不是枷锁!别把自己套进去!”
傻柱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嘿嘿,是我想岔了。那……那秦姐家那种……咋记?”
他声音低了下去。
杜哲知道这才是他真正纠结的点。
他拉着傻柱进屋,关上门,压低声音:
“柱哥,我问你,你觉得秦姐家,是真过不下去了,还是……习惯了伸手?”
傻柱沉默了。
这几天他冷静下来想了很多,
加上槐花的事,以前那些被“热心肠”掩盖的细节都浮现出来。
秦淮茹的工资并不算很低,可家里永远喊穷;
棒梗永远馋肉,可槐花连块饼干都护不住;
贾张氏身体“不好”,骂起人来却中气十足……
“我……我以前……”
傻柱有点说不下去。
杜哲拍拍他:
“以前的事翻篇。以后呢?”
“原则就一个:救急不救穷,帮困不帮懒!真有天灾人祸,比如生病受伤,街里街坊该帮得帮,这体现咱们工人阶级的团结。”
“可要是因为嘴馋、懒、算计,那对不起,一分没有!”
“借?可以!记账!写明用途,约定归还时间!”
“别不好意思!真正的朋友,不会让你为难!那些只想占便宜的,得罪了就得罪了,没啥大不了!”
傻柱听着杜哲清晰有力的原则,眼神渐渐坚定起来:
“对!兄弟你说得对!该帮的帮,不该帮的,天王老子来了也不给面子!”
“这就对了!”
杜哲赞许道,
“还有,帮人,也得讲究方法。”
“像以前那样,大包大揽,饭盒首接给,钱首接借,人家未必念你好,还觉得理所应当。”
“有时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授人以鱼啥?”
傻柱没听懂。
“就是给人鱼吃,不如教人钓鱼!”
杜哲解释道,
“比如秦姐总说家里困难,你可以跟她说,街道办最近在组织糊火柴盒、纳鞋底的零活,虽然钱不多,但细水长流,能补贴家用,问她愿不愿意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