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如血,泼洒在满目疮痍的官道上。成大器背着半袋发霉的粟米,腰间别着从流民尸体旁捡来的锈刀,身后跟着一瘸一拐的廖化,以及三个面黄肌瘦的年轻人——他们是三天前从黄巾军溃散的乱军中逃出来的幸存者。风卷着尘土掠过荒草,远处隐约传来狼嚎,空气中弥漫着死亡与腐朽的气息。
“头儿,这地方真能住人?”其中一个叫石头的少年搓了搓冻裂的手,望着前方被焚烧过半的村落,眼神里满是怀疑。村子外围的土墙塌了大半,几间茅草屋的屋顶破了大洞,枯树杈上还挂着半片褪色的黄巾军幡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成大器停下脚步,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兽皮地图——这是他凭借前世对《三国演义》游戏初期地图的记忆,结合逃亡路上搜集的零碎信息绘制的。地图上,这个被标注为“栖凤坡”的废弃村落,恰好位于巨鹿郡与渤海郡的交界处,地势隐蔽,又有一条干涸的河床可供挖掘水源。更重要的是,根据游戏设定,这里在初期不会有大规模黄巾军或官兵巡逻,是绝佳的喘息之地。
“能住。”成大器的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看到那几间没塌的土房了吗?今晚之前,我们要把破洞堵上,再在村口挖一道简易的壕沟。石头,你和阿牛去捡些干柴,生火烧水;二柱子,你跟我去搜搜剩下的屋子,看看有没有能用的农具和粮食。廖化兄弟,你经验多,负责警戒。”
廖化拄着木棍,默不作声地点头。他本是并州的猎户,黄巾之乱起后,家乡被战火波及,妻儿下落不明,一路逃难才遇上成大器。这年轻人虽看似文弱,却总能在绝境中找出路,尤其对地形和“策略”的判断,精准得让人诧异。
村落里比想象中更破败。成大器撬开一间半塌的仓库,霉味扑面而来,墙角堆着几捆腐烂的秸秆,却在最底下发现了一个被泥土掩埋的陶罐——里面竟还有小半罐发黑的麦粒。“太好了!”二柱子眼睛一亮,伸手就要去拿。
“等等。”成大器拦住他,用刀小心地拨开陶罐周围的泥土,“先检查有没有虫蛀,再看看陶罐有没有裂缝。粮食要省着吃,每一粒都得用在刀刃上。”他前世在游戏里吃过缺粮的大亏,深知生存的第一要义是“资源管理”。
夜幕降临时,村口燃起了一堆篝火,煮沸的麦粥散发出微弱的香气。五个人围坐在火堆旁,捧着破碗小口喝着。粥很稀,几乎能照见人影,但对于饿了两天的他们来说,己是难得的温饱。
“头儿,接下来咋办?”阿牛啃着一根硬邦邦的薯干,含糊地问,“总不能一首躲在这破村子里吧?”
成大器拨了拨火堆,火星西溅。他望着跳动的火焰,脑海中飞速盘算着游戏初期的“漏洞”与历史节点:“第一,找水。河床下面肯定有地下水,明天天亮就挖井。第二,搜粮。这附近肯定还有其他废弃的村落或地主庄园,我们得在大雪封山前进一批储备粮。第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练兵。”
“练兵?”石头差点把碗掉在地上,“我们就这几个人,拿什么练?刀都没几把是好的。”
“没刀,就用木棍;没甲,就穿兽皮。”成大器指了指廖化,“廖化兄弟懂狩猎和格斗,以后由他带你们练。不是让你们去打硬仗,是让你们学会自保,学会听号令,学会……活下去。”他知道,在这个即将彻底崩坏的乱世,个人武力或许不能决定一切,但一支有组织、能战斗的队伍,却是立足的根本。
接下来的半个月,栖凤村在五个人的手里渐渐有了生气。他们在河床下挖出了一口浅井,虽然水质浑浊,却解了燃眉之急;他们搜遍了周边三个废弃的村落,找到了几袋被老鼠啃过的杂粮和一把锈迹斑斑的铁犁;廖化则带着三个年轻人,每天在村外的空地上练习扎马步、挥木棍,成大器则在一旁“指点”——那些动作,都是他从前世游戏里武将训练的动画中模仿来的,虽然不正宗,却也有几分架势。
这天午后,成大器正在用泥土修补土墙,忽然听见村口传来廖化的低喝:“什么人?站住!”他心头一紧,抄起身边的锈刀就冲了过去。只见村口站着两个衣衫褴褛的汉子,其中一个背着药篓,另一个挑着一副空担子,脸上满是疲惫。
“别误会,别误会!”背药篓的汉子连忙摆手,“我们是逃难的郎中,路过此地,想讨口水喝。”
成大器上下打量着他们,注意到两人虽然落魄,眼神却很清澈,不像歹人。“你们从哪里来?要去哪里?”
“从巨鹿来,往渤海去。”挑担子的汉子叹了口气,“巨鹿被黄巾军占了,官兵打不进去,城里早就断粮了。我们也是没办法,才想着去北边碰碰运气。”
成大器心中一动。巨鹿郡是黄巾军的大本营,张角三兄弟就在那里。如果能从这两个郎中嘴里套出些情报,或许能更好地规划下一步。“进来吧,水有的是。”他侧身让开道路,“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们这里也没多余的粮食,只能管你们喝口水。”
两个郎中连声道谢,跟着进了村子。当看到那口新挖的井和正在空地上练习劈柴(权当练臂力)的石头三人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背药篓的郎中名叫张青,挑担子的是他的徒弟李顺。张青喝了碗水,忍不住问:“小哥,你们就几个人,怎么敢占着这村子?不怕黄巾军或者官兵来吗?”
“怕,但更怕饿死、冻死。”成大器苦笑一声,“与其到处逃难,不如找个地方扎根。对了,张郎中,你说巨鹿城里断粮了?黄巾军现在怎么样?”
张青放下水碗,神色凝重:“唉,别提了。张角自称‘天公将军’,手下数十万教徒,看着声势浩大,可里面大多是没饭吃的百姓,打仗全靠一股蛮力。官兵那边……也没好到哪去,董卓的兵烧杀抢掠,比黄巾军还狠。现在天下大乱,老百姓没活路了。”
成大器默默记下这些信息。游戏初期,黄巾军虽然势大,但缺乏组织和后勤,很快就会被各路诸侯镇压。而董卓之乱,则是更大规模战乱的开端。他必须在这之前,尽快壮大实力。
“张郎中,你们医术如何?”成大器忽然问。
张青愣了一下,随即苦笑道:“略懂皮毛罢了,也就是治些风寒跌打。现在这世道,药材比金子还贵,我们药篓里也没剩多少了。”
“如果我留你们在村里呢?”成大器首视着他,“我们负责提供吃住,你们负责给大家看病,顺便……教我们认些草药。”他知道,在乱世中,医术是比武器更珍贵的资源。落凤坡村地处荒野,难免会有人受伤生病,有个郎中在,生存率能大大提高。
张青和李顺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他们一路逃难,受尽白眼,从没想过会有人主动收留他们。“小哥,你……”张青激动得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们愿意!只要有口饭吃,我们什么都愿意做!”
就这样,栖凤村的人数增加到了七人。张青和李顺的加入,让成大器松了口气。他开始制定更详细的计划:
- 资源搜集:除了粮食,还要搜集铁器(哪怕是废铁,也能熔了打农具)、布料(用来修补衣服和制作绷带)、种子(开春后可以种地)。成大器根据记忆,在地图上标注了几个可能有遗留物资的地点,打算让廖化带石头和阿牛去探险,他自己则负责规划和留守。
- 防御建设:土墙必须加高加固,村口的壕沟要挖得更深,再砍些尖木桩进去,做成简易的拒马。晚上安排轮班警戒,防止野兽或流寇偷袭。
- 人员训练:廖化的训练不能停,但要增加实用性。成大器想起游戏里的“民兵”设定,不需要多精湛的武艺,只要能排成队列,听懂号令,在关键时刻能壮声势、守阵地就行。他让廖化重点教大家队列行进和简单的盾牌(用厚木板代替)长矛(用削尖的木棍代替)配合。
- 长远打算:必须种地。虽然现在是冬天,但可以先平整土地,等开春就播种。成大器记得游戏里初期的农作物主要是粟和麦,他让二柱子把搜集到的种子单独保管,确保发芽率。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过去。栖凤村的防御工事渐渐成型,村口立起了一道用木头和泥土搭建的简易寨门,墙上插着几面用破布做的“旗帜”——成大器本想画个霸气的图腾,结果画出来像只歪歪扭扭的鸡,被石头他们笑了半天,最后干脆写上“栖凤村”三个大字,算是给村子定了名。
这天,廖化带着石头和阿牛去西边的山谷搜粮,回来时却押着三个俘虏。那三个人穿着破旧的官兵服饰,身上带着伤,一脸惊恐。
“头儿,这几个家伙躲在山谷里抢我们的粮食,被我们打趴下了。”廖化把手里的长矛往地上一戳,“看他们的样子,像是逃兵。”
成大器皱着眉走上前,问:“你们是哪部分的官兵?为什么当逃兵?”
为首的一个老兵哆嗦着说:“官……官爷饶命!我们是卢植将军麾下的兵,打黄巾军的时候被打散了,眼看就要断粮,才……才出来找点吃的。”
卢植?成大器心中一动。卢植是汉末名将,也是刘备的老师,此时正在冀州一带镇压黄巾军。如果这几个逃兵说的是真的,或许能从他们嘴里得到更多情报。
“你们知道卢植将军现在在哪里吗?黄巾军的主力动向如何?”成大器追问。
老兵摇摇头:“我们就是些小兵,哪里知道将军的行踪。只知道黄巾军在广宗一带聚集,好像张角病得很重,内部有些不稳。”
张角病重?成大器精神一振。这可是个重要的信息!在历史上,张角确实在起义后不久就病逝了,这也是黄巾军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如果消息属实,那么官兵的反攻可能即将开始,而乱世的格局,也将迎来第一次剧变。
“你们想活命吗?”成大器忽然问那三个逃兵。
三人一愣,连忙点头:“想!当然想!”
“留在栖凤村,”成大器指了指周围的土墙和正在劳作的村民,“我们这里缺人手,只要你们肯干活,肯听指挥,就有饭吃,有地方住。但要是敢耍花样,”他晃了晃手里的锈刀,“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三个逃兵对视一眼,求生的欲望压倒了一切。他们扑通一声跪下:“我们愿意留下!谢官爷饶命!”
栖凤村的人数增加到了十人。成大器让他们和石头他们一起训练、干活,廖化则对他们格外警惕,生怕他们是奸细。但几天下来,这三个逃兵表现得很老实,干活也卖力,渐渐打消了大家的疑虑。
转眼到了腊月,天空飘起了雪花。聚义村的粮仓里攒了半仓杂粮,新挖的地窖里也储存了一些红薯和萝卜。土房的墙壁用黄泥重新抹了一遍,屋里生了火塘,总算能抵御严寒。张青用仅有的药材和采集的草药,治好了阿牛的风寒和二柱子的冻疮,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人之一。
这天晚上,成大器站在寨门上,望着漫天飞雪。寒风刺骨,却吹不散他心中的热望。从最初的五个人,到现在的十个人,栖凤村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在乱世的废墟中扎下了根。他知道,这仅仅是开始。张角病重的消息意味着天下即将迎来更大的动荡,各路诸侯即将登场,而他这个来自后世的“玩家”,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利用对历史的了解和游戏初期的“漏洞”,让栖凤村在这场风暴中生存下去,并且壮大起来。
“头儿,下雪了,进屋暖和吧。”廖化端着一碗热粥走过来,“张郎中说,这雪要是一首下,明年开春的墒情应该不错,种地能有个好收成。”
成大器接过热粥,暖意从手心蔓延到心底。他点点头,望着被白雪覆盖的村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是啊,明年会更好的。栖凤村,一定会越来越好。”
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荒野,也覆盖了过去的苦难。在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上,一个小小的村落,正悄然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乱世中的第一缕曙光。而成大器知道,属于他们的传奇,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