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场结束,杨瀚森平静地走下球场。他的数据栏上,依旧没有惊艳的抢断和盖帽,但他用一种超越时代的防守智慧,成功地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
场边的范甘迪,看着杨瀚森的背影,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许。他知道,自己可能真的淘到宝了。这个年轻人的篮球智商,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一个能用脑子打球的大个子,在范甘迪的篮球哲学里,这比任何劲爆的身体天赋,都更加珍贵。
中场休息的更衣室里,气氛与第一节时截然不同。队友们看向杨瀚森的眼神,也从之前的好奇,变成了真正的认可和敬佩。他们或许看不懂杨瀚森的防守细节,但他们看到了结果,看到了安东尼的连续打铁,看到了球队从落后到领先的逆转。
篮球场上,实力永远是赢得尊重的唯一途径。而今天,杨瀚森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范甘迪在战术板上,开始布置下半场的战术。他的目光,在姚明和杨瀚森的名字之间,来回移动了数次。一个大胆的、甚至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想法,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这个想法,可能会彻底改变火箭队的未来,甚至,会改变整个联盟的格局。
他看着球员们,沉声说道:“下半场,我们变一阵。姚,杨,你们两个,同时上场!”
范甘迪的声音在略显安静的更衣室里回响,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此言一出,整个更衣室瞬间炸开了锅。球员们面面相觑,脸上写满了惊讶和不可思议。姚明和杨瀚森同时在场?一个打中锋,另一个打什么?大前锋吗?让两个身高超过七尺的华夏巨人同时出现在球场上,这在NBA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这太疯狂了!
这是所有人心中的第一个念头。在2003年这个时代,篮球的理念还相对传统。内线就是内线的世界,肌肉碰撞,篮下肉搏。双塔战术虽然曾经在马刺队(邓肯和罗宾逊)取得过辉煌的成功,但那也是建立在“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拥有顶级运动能力和中投射程的基础上。
而姚明和杨瀚森,在所有人看来,都是传统的站桩式中锋,没有顶级的跑跳能力,让他们同时上场,球队的移动速度和场上空间,岂不是要被压缩到极致?这简首就是自杀!
然而,范甘迪的表情却异常严肃,不带有一丝开玩笑的意味。他拿起战术笔,在战术板上画了起来。
“姚,你还是回到你最熟悉的低位,你是我们内线进攻的终结点。”他的笔尖重重地点在了三秒区的位置。
然后,他看向杨瀚森,眼神中带着一丝考量和期待:“杨,你拉出去,到高位,甚至到三分线外。你的任务,不是冲抢篮板,不是在内线肉搏。你的任务,是为姚拉开空间,成为我们进攻的第二个轴心。当姚被包夹时,球会第一时间到你手里,你可以投篮,也可以再次支配球。明白吗?”
杨瀚森的心脏猛地一跳。他当然明白!这不就是后世最流行的“空间型西号位”或者“空间型五号位”的打法吗?用一个具备投射能力的大个子,将对方的内线防守球员彻底拉出禁区,从而为内线核心创造出一对一单打的广阔空间。
这是领先了这个时代近二十年的篮球理念!
他没想到,自己上半场那几次灵光一现的投篮和聪明的防守,竟然能让范甘迪这位以固执和传统著称的教练,做出如此大胆和革命性的尝试。
“我明白,教练!”杨瀚森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激动和自信。
姚明也用一种新奇的目光看着杨瀚森,他虽然不能完全理解范甘迪战术的深意,但他能感觉到,这个叫杨瀚森的同胞,正在给这支球队带来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他对这个新战术,同样充满了期待。
下半场比赛开始的哨声响起。
火箭队派出了他们的首发阵容,但站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姚明依旧镇守篮下,而和他搭档内线的,赫然是44号新秀,杨瀚森!
丰田中心的球迷们发出了一阵惊呼。现场的解说员也瞪大了眼睛,语无伦次地说道:“哦,我的上帝!这是什么?杰夫·范甘迪是疯了吗?他竟然让两个七尺大个子同时在场!这是要放弃所有的机动性吗?”
丹佛掘金队的主教练杰夫·布兹德里克也愣住了,他看着火箭队场上的阵容,眉头紧锁。他完全没有预料到范甘迪会摆出这样的“怪物”阵容,他赛前准备的所有战术,在这一刻都显得有些可笑。
比赛开始。
当“华夏双塔”同时出现在球场上时,整个比赛的画风,彻底突变了!
火箭队第一次进攻,史蒂夫·弗朗西斯运球过半场,他习惯性地寻找内线的姚明,但眼角的余光却瞥见了一个巨大的身影,正悠闲地飘向右侧西十五度角的三分线外——是杨瀚森!
防守杨瀚森的,是掘金队的大前锋内内·希拉里奥。内内看到自己的对位者竟然像个后卫一样跑到三分线外,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他的篮球本能告诉他,一个七尺大个子,不可能在那个位置投篮。他犹豫了,选择继续收缩在禁区附近,随时准备协防姚明。
就是这个犹豫,给了火箭队致命的机会!
原本在低位时常要面对内内和掘金中锋坎比疯狂包夹的姚明,赫然发现,自己的面前,竟然是如此广阔的一片开阔地!他第一次,在NBA的赛场上,享受到了一对一单挑的待遇!
姚明笑了。
他轻松地用一个背转身,就将坎比挤在身后,然后伸出长臂,稳稳地接到了弗朗西斯的传球。
接下来的画面,对于掘金队的内线来说,就是一场噩梦。
姚明利用自己那闻名于世的“上海舞步”,在内线翻江倒海。勾手、后仰跳投、转身暴扣……他就像一个篮球场上的艺术家,轻松写意地连续得分。掘金队的内线防线,被他一个人彻底打穿!
而当掘金队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不顾一切地收缩防守,重新对姚明进行疯狂包C夹时,更让他们绝望的画面出现了。
被包夹的姚明,视野极其开阔,他总能第一时间,将球精准地传给高位的杨瀚森。
此刻的杨瀚森,就成为了火箭队新的进攻轴心。
他站在三分线外,面前空无一人。他可以从容地选择投篮。
“唰!”
一记空心三分命中!
他也可以在接到球后,利用自己的身高优势,观察全场的防守站位,然后用一记精准的传球,找到被漏掉的外线队友。
弗朗西斯和莫布里,这两位火箭队的后场核心,从未感觉打球如此轻松过。他们只需要在外线等待,杨瀚森的传球总能恰到好处地送到他们手中,他们要做的,就是将球投进篮筐。
整个第三节,比赛完全变成了一场屠杀。
火箭队的进攻,在“姚杨组合”的内外联动下,变得行云流水,水银泻地。他们打出了一波摧枯拉朽的35比15的攻击波!
掘金队被打懵了,他们的主教练布兹德里克连续叫了两次暂停,但都无法阻止球队的溃败。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去防守这样一支“怪物”球队。
你收缩内线,杨瀚森的三分和策应能杀死你。
你扩大防线,姚明的内线强攻能碾碎你。
这是一种无解的阳谋!
而防守端,当两座超过七尺的移动长城同时镇守禁区时,任何试图冲击内线的对手,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绝望。篮板球被彻底统治,掘金队连二次进攻的机会都捞不到。
第三节比赛结束,火箭队己经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了20分以上。
安东尼坐在板凳席上,用毛巾盖着头。上半场还和他有来有回的火箭队,下半场突然就变成了一支他完全不认识的球队。他感到了深深的无力。
而姚明和杨瀚森,则并肩走下球场。姚明兴奋地搂着杨瀚森的肩膀,用中文大笑道:“瀚森,你小子可以啊!跟你一起打球,太轻松了!”
杨瀚森也笑着回应:“是姚哥你太强了,我只是在外线投投篮,传传球而己。”
兄弟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镜头最终聚焦在场边的范甘迪身上。他看着计分板上巨大的分差,脸上却没有任何笑容,依旧是那副古井无波的表情。
但他紧握的拳头,和他眼神深处那一丝难以察 ???的激动,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一个实验性的决定,可能真的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华夏双塔”,这个组合所展现出的统治力,己经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它高效、致命,而且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但同时,它也完全违背了范甘迪信奉了一辈子的篮球哲学——那种强调身体对抗、强调内线肉搏、强调防守至上的铁血篮球。
是固守自己赖以成功的体系,将杨瀚森和他的“双塔”战术,当作一个偶尔使用的奇兵?还是彻底推翻自己,大胆地围绕这对潜力无限,但风格“异类”的华夏双塔,去打造一套全新的、属于未来的战术体系?
这成为了范甘迪的难题。
这个难题,不仅关系到杨瀚森的未来,更关系到这支火箭队,甚至姚明整个职业生涯的命运。
而球场另一端,掘金队的主教练布兹德里克,看着垂头丧气的队员们,他知道,这场比赛己经结束了。但他更知道,联盟的格局,或许将因为今天下午火箭队这两座华夏巨塔的联袂登场,而发生剧烈的动荡。一个全新的、以内线双核驱动的时代,似乎正在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