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和王徵这么一说,他们的事确实不少。
自已是不是太急躁了。
又是蒸汽机又是镗床又是炼焦炉。
这两人的精力够吗?
朱由校揉了揉眉心。
仔细沉吟了一下。
“黑板和粉笔,铅笔可以交给其他人去弄。”
“关键是蒸汽机和镗床,炼焦炉这三样你们的精力足够吗?”
“别到时候什么都没干成。”
宋应星和王徵一听皇帝这么说立马急了。
皇帝这意思不会是嫌弃这三样也多了吧。
生怕皇帝连这三样都给弄没了。
急忙说道。
“陛下,这我们可以。”
“我们完全可以,毕竟你已经给了详细的图纸和讲解”
“我们可以边做边体会这其中的知识。”
朱由校看着急眼的两人笑了下说道。
“既然二位爱卿都说可以,那么朕也不说什么了。”
“对了,这朕这里有一个玻璃的配方。”
“你们就找工匠做一下,也不用太急。”
说完朱由校就将玻璃的制作原材料和制作方法说了出来。
也把玻璃窑炉画了出来。
“至于燃料到时候可以用焦炭。”
“你看,这炼焦炉看来你们要快速建造了。”
“对了,朕跟你们说的炼焦炉产生的油和其他一些东西你们要收好。”
“到时候可会有大用处,不能随意丢弃。”
宋应星和王徵看着这个玻璃的配方,都大感奇怪。
这些东西都不稀奇啊,会造出什么东西,让皇帝那么重视。
不过虽然奇怪,宋应星和王徵两人都会一点折扣都不打的执行皇帝的命令。
他们也期待会有什么神奇的东西产生。
所以对于皇帝说的话自然是连连保证。
“请陛下放心,臣等一定会尽心竭力的执行陛下的命令。”
“绝对不会让陛下久等。”
朱由校听到了这里点了点头。
“朕还是那句话,人不够了找王体乾,但是安全和保密要求一定要记住。”
宋应星和王徵自然是知道皇帝对于保密的态度。
自然是连忙点头称是。
随即朱由校就摆摆手让他们下去。
朱由校疲惫了休息了一会。
本来还想去腾骧四卫看看,但是看了看时辰不早了。
只能下次了。
于是就回宫了。
等到明日再出来把剩下的三章教完。
然后再去腾骧四卫看看吧。
......
紫禁城。
东暖阁。
朱由校把自已这一整天做的事做了一个总结。
看看还有什么地方没做好。
不过很多事都需要时间,一时半会看不到效果。
只能等了。
朱由校想着如果事情都按照他的想法发展。
效果应该不错。
转念一想,好久没去后宫了。
今天去看看。
随即吩咐人去坤宁宫。
还没走近坤宁宫,就见皇后张嫣迎了出来。
“陛下,您今日怎么来的。”
朱由校挑了挑眉。
“怎么,嫣儿不欢迎朕吗?”
张嫣娇声说道。
“那怎么可能,朕一直盼着陛下。”
“只是陛下一直国事繁忙,臣妾也不好打扰。”
朱由校点了点头。
“确实如此,朕这段时间确实是事情太多,所以才比较少来。”
“这不一有空闲,立马到皇后你这里来了。”
对于皇帝说的话,张嫣自然是十分高兴。
她可十分清楚,皇帝这段时间可没有去其他地方。
按皇帝所有一有空闲就想着她,立马找她来了。
张嫣心中思索着,看来自已想的事应该能够办成。
想到这里张嫣立马高兴起来。
食用晚膳之时,张嫣高兴的说道。
“陛下,臣妾马上过生辰了。”
朱由校笑着说道。
“这是一件喜事啊,朕的内帑嫣儿有什么看中的,尽管挑。”
张嫣看皇帝的态度可以,立马说道。
“陛下,臣妾不想要什么金银珠宝。”
“只是有一件事想求陛下。”
朱由校挑了挑眉。
“什么事?”
张嫣立马有些求情的对皇帝说道。
“臣妾十分想念父亲。”
“不知可否让父亲入京和臣妾见上一面。”
朱由校眯了眯眼。
皇后怎么会无缘无故提起此事。
皇后应该十分清楚她父亲是被朕亲自赶走的。
那么是谁跟皇后提及的呢。
朱由校在想想上次皇后明显对不该了解的事十分清楚。
再想想当初崇祯的儿子可是被外戚勋贵连手宫内之人让儿子死了。
再想想武宗之死。
只是一个落水而已,而且还撑了八个月才死。
想来是不得不落水。
不落水怎么能够被软禁。
不进行医治怎么才能够死。
这八个月里想来武宗没答应什么条件才死的。
而这其中后宫肯定起了不可描述的作用。
谁会对身边人起防心呢。
要不然武大郎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潘金莲毒死。
因为日日夜夜相处,起不了防范之心啊。
而且有防范之心也没用啊,毕竟日日夜夜的相处。
谁能一直防范啊!
想到这里的朱由校有些头痛。
别人不是说穿越之人都是妻妾和睦。
封建时代的女性从小被教育成三从四德吗?
怎么跟自已现实的了解不一样。
这到底是谁错了。
啧,这人性啊,几千年来难解的问题。
张嫣看皇帝一直不说话。
于是内心忐忑起来,这怎么了,阉党不是已经让皇帝放弃了一些了吗。
怎么皇帝还是不同意,难道真的如其他人所说,皇帝防外戚如虎。
但是其他外戚不都是在京城好好地吗?
为什么我的父亲不行!
想到自已这段时间独宠,但是迟迟不孕的身体。
张嫣内心有些焦虑也有些不甘。
但是还是不由得有些小心翼翼说道。
“陛下要是觉得有什么不妥,那臣妾不用父亲前来。”
朱由校听着张嫣语气中的低落和沮丧。
思索了下,如果让张国纪一直待在老家,有些东西还不好找。
不如让他到京城来,看看这个张国纪到底怎么样。
毕竟历史可是说他是崇祯要款的时候,唯一给了两万两白银的外戚。
再给一个机会试试看。
但是如果不识时务,那么可别怪朕了。
不过朱由校也想到了这宫中有些人确实是该清理一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