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丽丽被陆晓雯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摆手:
“我、我就是随便问问......”
陆晓雯看着曾丽丽慌乱的样子,完全没有了第一次见面时的自信。
她叹了口气,提醒道:
“你要是真想看,不如让孙政委打报告申请,他级别够,说不定能批到两张海岛影院的电影票。”
曾丽丽想到结婚后,自己提的那些要求都被孙健达无情拒绝。
这次自己说想看电影,让他打申请,他肯定也不会答应。
曾丽丽越想越难受。
以前她手里有钱有票,想什么时候去看电影就什么时候去。
曾丽丽努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让眼泪流出来。
她低下头,脚尖蹭着地面,声音闷闷的:
“他......他嫌麻烦。”
陆晓雯没再说什么,推着自行车往院里走。
身后,曾丽丽突然喊住她:
“陆同志!”
陆晓雯回头:
“还有什么事?”
曾丽丽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问出口:
“你们厂......正式工考试难吗?”
陆晓雯打量了她一眼,实话实说:
“笔试加面试,不算简单。
不过,你要是真想考,我可以借给你我以前看过的资料。”
曾丽丽眼睛一亮,刚要说想考,想到自己高中时的学习成绩,却又泄了气似的摇摇头:
“算了,我......我可能考不上。”
陆晓雯看着她,忽然觉得这姑娘其实挺矛盾的。
一边想靠男人过舒服日子,一边又怕被人瞧不起。
想去考试,又怕考不上。
“随你吧。”
陆晓雯淡淡地说:
“等你想清楚了,再来找我借资料。”
曾丽丽站在原地,看着陆晓雯的背影消失在爬满蔷薇花的院门后。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又摸了摸的确良衬衫的领子,心里莫名有些不爽。
对面,陆晓雯家的灯亮了起来。
“神气什么......”
曾丽丽踢飞一颗石子:
“不就是一份工作,要不是我爸......”
话音未落,曾丽丽突然想起孙健达说过,父亲下放的事最好不要让别人知道。
她西处张望了一圈,发现没人,才松了一口气。
曾丽丽拢了拢头发,准备回屋。
转身时,却踩到了一摊泥水,塑料凉鞋顿时脏了一大片。
九月十八号,九点整。
厂长办公室的木门,被陆晓雯敲响。
郑建军正在看《人民日报》,茶杯里飘着岛上难得的龙井茶叶。
他闻声,说道:
“进来。”
陆晓雯在昨晚睡觉前,权衡了利弊后,才做出了决定。
她走到郑建军和李明德面前,鞠了一躬:
“郑厂长,李主任,我决定接受借调。”
李明德扶了扶黑框眼镜,站起身伸出手:
“欢迎加入,陆晓雯同志。下个星期一上午八点半,我在出版社门口等你。”
郑建军笑着从抽屉里拿出个牛皮纸信封:
“小陆,这是介绍信。
记住,出去代表的是我们海岛罐头厂职工的形象。”
他压低声音:
“出版社许社长是延安鲁艺出来的老革命,你多跟他学习。”
陆晓雯连连点头。
她走出办公室时,发现宣传部的同事们不知何时都聚在了走廊上。
朱婷婷站在最后排,手里攥着半截粉笔。
她刚才还在板报前画刊头,指节因为用力有些发白。
“你后天就要去出版社了?”
刘佳从人群里挤出来,塞给她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赶着做的,别嫌弃。”
帆布包展开的瞬间,整个走廊响起惊叹。
米白色的底子上用黄线绣着朵向日葵,夹层里整整齐齐码着十二色彩色铅笔。
陆晓雯嗓子发紧:
“谢谢!”
刘佳有点难过:
“这三个月你去了出版社,都没有人陪我一起吃饭了。”
陆晓雯打趣道:
“你可是厂长秘书,怎么会缺陪吃饭的朋友?”
刘佳确实不缺陪吃饭的人,缺的是能说体己话的人。
她想到王建国演习前交上去的住房申请,说道:
“要是房子批下来就好了,我们就可以每天一起回部队家属院!”
在海岛,团长以下的干部多如牛毛。
分房子按规矩走流程,一般都比较慢。
要是有关系,批下来的速度就会很快。
陆晓雯将帆布包收进挎包,手指在那朵向日葵绣纹上多停留了片刻。
她抬头看见刘佳欲言又止的模样,压低声音道:
“我找人帮你问问,说不定下个月你就能住进部队家属院。”
刘佳把陆晓雯拉到走廊拐角:
“会不会太麻烦?
听说现在排队等房子的有三十多家......”
陆晓雯凑近刘佳的耳朵,压低声音,说道:
“后勤部陈部长的爱人林老师在出版社工作,是中央美院毕业的。
我正好想要请教她绘画技巧......”
刘佳感激的不知道说什么好,嘴里重复的说着:“谢谢!”
刘佳攥突然想起什么,从裤子内袋掏出个一把票:
“这是我攒的侨汇券,你拿去......”
“收回去!”
陆晓雯板起脸:
“当我是走后门的?”
见刘佳手足无措的样子,她又放软语气:
“要谢就谢你连夜做的这个包。”
陆晓雯一边说着,一边拍了拍挎包:
“比供销社卖的魔都货还好看。”
两人接着又聊了几句关于林老师的话题,陆晓雯回到宣传部时,墙上的挂钟己经指向十点。
陆晓雯走到自己的办公桌前,桌子上放着她昨天未完成的草图。
韩博文正对着满桌的稿纸,抓耳挠腮。
“韩同志!”
陆晓雯敲了敲办公桌:
“我们来交接工作。”
韩博文手里的铅笔“啪嗒”掉在地上:
“陆、陆同志,我一个人真做不来厂刊!
上次你要的那幅插图,我改了七遍,还是觉得没有你画的好.......”
陆晓雯把一叠资料推到他面前:
“慌什么?上个月厂里招了几百个正式工,有不少知青和退伍军人。”
她翻开笔记本:
“三车间新来的技术员程卫东,在兵团时曾为《战地快报》撰写过多篇文章。
还有质检部的林小红,她上学时画的画还得过市里的三等奖。”
韩博文眼睛一亮,又犹豫道:
“可他们都不是宣传部的......”
“宣传部比产线轻松多了,只要你邀请,他们肯定愿意过来帮忙。”
陆晓雯压低声音:
“流程你都熟悉,将事情安排给他们做就行,等我这三个月借调期满......”
她突然收住话头,因为朱婷婷正抱着一摞《红旗》杂志走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