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真的,怎么样,这样的火枪给顺风镖局每人装备一把,配备三十发子弹,足够对付西千大军了吧?”
顺风镖局除去打杂的,目前宣称镖师一百三十人,就这个火枪的准度,百丈外齐射,没有兵马能进二十丈以内,清军不论八旗军还是绿营都不可能在承担那种走一步死一片的压力下继续进攻。
“足矣!足矣!入汉中的道路险峻,百人就足以守住一个关口。”
王熙立马回应,汉中也就五六个能进出的古道,还都不是那种可以让大部队进出的道路,一旦封死,百万大军都不能在这样的火力下进入。
关键要是有几万人,似乎足够对抗百万大军。
张鼎带着他们找到一个地方坐下。
“你们也看到了,我就是准备要造反的,听起来不好听,但就是你们看到我的举动以后第一个冒出来的词,而且我也准备了许久,快要到发动的时间。
如今天下百姓繁衍生息,各地己经没有耕地让他们生活,在两湖与巴山秦岭的交界,己有数百万流民聚集,哪怕是汉中,最近五十年也多了数十万户口,地少人多,朝廷又不会想着改变百姓的生活,用不了多久,遍布西省的起义就要开始了。
我准备训练数千精兵,占领整个汉中,图谋天下,到时定然群雄争相而起,你们愿意一起吗?”
三人沉默不言,这样的灭族大事自然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决定的。
想起之前看的那本书,王义询问:“真的不当皇帝?”
王义在想,没有皇帝,那天下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儒家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那数算是不是也成为显学。
“做什么皇帝,天下巨变在即,若是百姓民智觉醒,仅仅当年陈胜吴广起义时喊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无数中国百姓也不能接受有一个皇帝能够轻易将任意一人处死。”
张鼎摸摸脑袋,继续:
“如果宣扬人人平等,那脑袋也都是一样的,总会有人不满现有的地位,想着一枪解决我,取而代之,何必天天胆战心惊。”
“也是呀!”
王义有些天真的说道。
能做到吗?王熙和袁平心想,史书上面太少有人能够不贪恋权力。
得到三人支持,那就要开始继续完成农会的发展,这个情况下农会农户也会是未来的根基。
县城北,刘家,作为城北磨儿沟乡的两家大户之一,占着一千七百多亩良田。
“刘大哥,在下县农会的袁平。”
袁平来到刘家,拜见刘家家主刘景明,商议换地的事。
“袁先生,久仰大名,您的农学会可是给咱西乡做出巨大贡献,孙农师真是学识渊博,我家去年可是多了一成粮食,就是靠着孙农师的指导。”
“哪里是我的农学会,还是张公子的功劳,让我等能够发挥学识,为百姓做些好事。
说起来此次前来是有一件事,刘家主也知道,近来我们组建一个农会,为了将来推进一些新的农耕技艺,刚好将您家北边的三百亩分散的耕地集中换到西北这一片,能让您家的地连接在一起,也更好集中耕种,定然能够继续增产。”
刘景明想起最近几个月有不少农学会的人在周边找人进入农会,那个待遇可是让不少人想要加入,自家佃户那肯定是不能加入的,听说农会帮忙与地主谈地租,要是地主不同意,还帮忙找地耕种。
只是大都是有地的小农加入。
“这我自然是愿意的,就是不知这以什么比例换地?”
“自然是按照耕地好坏按照比例交换,目前西北的农会农户分散的有十一户,总计耕地三百二十六亩,其中上田………,如此算下来,刘大哥,你也不亏,还赚了一亩地。”
刘景明也大致知道西北的情况,那里也有他家三百五十亩良田,只是哪怕这么换,也就只有三块地连在一起,反而还多了一块飞地。
“这胡家的两百亩地可是横在中间,刚好还把我家的地给分开了,这也不太好耕种呀!”
“刘大哥,磨儿沟胡、严两家我都会去,只要大哥您同意了,我也就能去说服另外两家,总不至于让大哥吃了亏。”
刘景明这才赞同的点点头,如果是这样,那就还行。
“那我就等待袁先生的好消息。”
闲聊几句种田的问题,袁平便告辞离开,前往胡、严两家谈判,都还算顺利。
但在二里桥这里,就被李、程两家给阻拦了。
“袁先生,换地之事我也理解,只是牧马河沿岸水患常有,我可以把牧马河沿岸一百五十亩水田换与农会农户,只要他们那一百亩地。”
农会在距离牧马河二里的地方有一百三十六亩,现在要是换了一百亩,只余三十六亩,那也不好耕种,来回跑还挺麻烦。
“这就没必要换了,还要多谢李家主招待,我还要去程家拜访。”
这样换地,农户不会同意的,所以也就没必要纠缠,对于小农来说,差不多的地可以换,但有水患的地方,那真的是可能一年就让他们倾家荡产。
袁平到了程家,也是一样的意思,哪怕以多换少,也没有同意。
行会会馆内
“其实牧马河水患也不严重,我觉得咱们可以把把农户的地换过去,但询问过他们的意见,都不愿意,如此也就只能这样,让人多跑几趟。”
袁平汇报换地工作进展,三百西十户,总计4285亩地,目前连成片的有3664亩,分成九块地,余下的621亩就在城西和城东,零零散散十几片。
“既然如此那就辛苦你们了,各地的耕作技术依次调整,耕牛也得跟上。
还要对目前的九块集中农户实行农社化,以农会向农社提供耕牛等农具,然后获得一定比例的上缴,这个比例不能多,按照一头牛十两银子,每个农社二十头牛,加上农具以及备用金,算三百两,每亩的百五为农社公粮。
不过依照自愿原则,不强制。”
袁平仔细思索张鼎提出的构想,似乎还不错。这样就能简单组织起农会的农户。
“是,我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