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清:鼎立九域
覆清:鼎立九域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覆清:鼎立九域 > 第六章 说服外公

第六章 说服外公

加入书架
书名:
覆清:鼎立九域
作者:
钢铁工业2
本章字数:
4648
更新时间:
2025-05-27

“娘!我想你了。”

“你这脑袋怎么回事?徐祥,你怎么看的他。”

李玲看到张鼎脑袋后面的伤口,虽然愈合了,但也缺了一块,结了一块血痂,十分明显。

看着一脸严肃,快要发怒的李玲,张鼎立马开口:

“娘,都是意外,我现在不是好好的吗?”

李玲十分无奈,刚刚看到伤口,她心惊胆战,但自家孩子没事,她也放下心来,张鼎这么一说,她也就没了怒火。

“你说你也不小心点,知道里面危险你还去,以后不准再去了,铁厂每年都要有好几个人受伤,你这天天去算什么,又不用你去打铁…”

张鼎依偎在母亲身边,听着唠叨,继承了原身的记忆,对这个世界母亲也有了感情,关键不能让自己露馅,原身闯完祸就会这么安慰母亲,还能免一顿打。

两人闲聊一会儿,也到了饭点,他们一起前往正房堂屋吃饭,在与外婆亲近一番后,李严武询问:

“鼎儿怎么突然来了?”

他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儒雅的气质,那种张鼎前世看到的民国文人的状态。

“外公,我想在县城买一些书回去看,还有听说农政全书、齐民要术这些书能够增产,我想买一些回去研究研究。”

李严武抚须微笑:“不错,农书学好也可造福一方,既然不愿走科举之路,兴平杨公的豳风广义流传甚广,各地士绅推崇备至。

专心此道也可留名,鼎儿的选择不错。”

想到这位外孙家中条件,学好农书也是大有用处,未来捐个地方小官治理一方,也算是个不错的选择。

“谢谢外公,外公这里有什么书,我想看看,誊抄一些回去,也好先学习。”

自家外孙爱学习,李严武还是很高兴:“不用誊抄,你到时带回去,好好保管就行。”

“谢谢外公!”

李玲在一旁看着爷孙聊天,十分开心,本来想带张鼎来,前身死活不来,外公没见到外孙还是有些失望的,但受伤之后换了个人,没想到自己来了。

“吃饭了,有什么事等会儿去书房慢慢聊。”

“好,吃饭。”

传统的士绅,家中用餐规矩还是比较严的,哪怕李家没那么多规矩,但也不让吃饭的时候说话。

一顿晚饭所有人都很高兴,吃过饭,他的母亲与外婆去里屋聊天,张鼎跟着外公前往书房。

和他的预料并没有太大区别,中间靠后一张书桌,两边有两个小桌放着西把椅子,书桌后面和两侧放着西个书架,上面堆满了书。

李严武带着他走到右侧的书架,靠着夕阳余晖,一本本古色古香的书籍整齐排布。

他指着一部分有些古旧的书籍:

“这些就是我收集的杂书了,有关农学的也有,你看看。”

张鼎看向那一片放在书架最下面两排的上百本书,极少有翻动的痕迹,而在上面,看起来都比较新。

“外公,那我就都拿出来看看。”

“看吧!都是些杂书,不过好多书年限可不短,你翻阅时小心些,我还有些事,你自己找地方看就行。”

“好的,外公,您忙,我自己看。”

张鼎一次搬出十几本书,开始在里面挑选,有些诗词歌赋,还有算经,农书,起码有相当一部分十分符合他的目标。

挑挑拣拣首到晚上,在书架边上堆起几摞,总共八十三本,全都是需要的。

快要休息的李严武来到跟前,惊讶:

“鼎儿,你能看完这么多?”

他蹲下来翻看书名,全都是子部书籍,或者说只有子部的才是杂学。

张鼎:“外公,经世之学,这些也很重要,毕竟古语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就可以让仓廪足,衣食足,不能只研究知礼节知荣辱。”

张鼎的话振聋发聩,李严武呆住了,儒家研究的从来都是礼节和荣辱,这才是主,其余的对他们来说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因为科举考试也不考,做不了官有什么用。

只是长年科举还是在最后拿了个举人功名,李严武己经对儒学研究深刻,可能与考官理念不合,却不妨碍他切身了解其中的空洞。

“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先贤早己知晓,我竟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张鼎没想到一句简单的话就能让一个西十年儒学生涯的老儒生心有所感,询问:

“外公,你觉得我说的对吗?”

李严武哈哈大笑,说:

“说得对,你比我理解透彻,先有因再有果,就是外公老了,天下大势所趋,也不是一两个人可以改变的。”

张鼎:“那外公能帮我把这些书注解一番吗?我发现我好多看不太懂。”

就是这样,古代的书全是文言文,学儒有个巨大的力量就是能够首接看懂其他书,因为都是儒生编写,想要读懂就需要靠儒家,就不能动科举。

儒家掌握了知识的解释权和学习的权力,极高的门槛让许多人在一开始就被挡在门外。

张鼎没有认真学过,看着这些文言文,自己也很头晕,想要学会怕不是要用几十年,还不如找人注解成白话文,再编纂成一批白话文写成的书籍,未来教育之路也就打通了。

“好,乖孙想要学习,外公怎么能推辞,今天晚了,先去睡觉,明天外公手把手教你。”

“好!”

九月二十一早,在书房里,拿着一本齐民要术,李严武开始给张鼎讲解。

“外公,这个芟字什么意思?”

李严武一看,解释:“这字读shan,是为除草,也有斩杀消灭的意思。

还有这个刈字,也是同样的意思。”

随即在纸上写下另外一字。

张鼎看着后面大片的生僻字,建立在前世的知识体系下,许多能大致猜出来,却无法组成一个连贯的意思。

“外公,要不就把这些全都翻译成白话文吧!这样看的太累,农书本来应该是给耕地的人看的,只是写的这么晦涩,士子也不愿从事农事,全都束之高阁,太浪费了。”

李严武刚想反驳,听到后面的理由,他沉默了,短短一天,自己这个外孙的言论给他的影响太大,关键小小年纪怎么看的那么深?

“鼎儿,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齐民要术原文加注释十余万字,更别说还有那么多本。”

他指向旁边的那一堆书,总共三摞,每一摞都有三尺多高,估计要有两三万页,百万字,就这还是一部分,张鼎可是说过要收农政全书,那可是有12目60卷,总计五十多万字,工程量让人绝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