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考棚,樊生不由自主的松了口气。
考棚的排号也是十分有讲究的,比如有些考棚便是紧邻“出恭”之地,也被称之为“厕号”,冬日里也就还则罢辽,但一到了夏日,臭气熏天,让人不能够稳住心神。
这种情况下休说是安心写完三西天的考试了,能坐稳便是一件大好事了。
还有一些年久失修的雨号等,一旦下雨便是如同接天莲叶一般,无数雨水落在脸颊上,落在脸颊上不要紧,若是将辛辛苦苦写就的试卷打湿那便是真的痛苦。
然则这种事情,却是经常之事。
所以“考棚”的分发也是要靠“关系”的,而樊生所分到的这个考棚,距离出恭之地不算远,但也绝对不算近,不至于受到臭气熏绕,也可以节省时间。
而考棚之完整也是难得一见。
他知道,这是县尊和陈成、甚至有可能是其余的人“打招呼”才有的成果,因此也就更放下心来,坐在了考棚之中准备考试。
考试不过片刻的事间便开始了。
一个个的士卒开始巡逻监考,在距离樊生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便放缓脚步,让脚步声变得轻慢,尽量不发出声音影响樊生。
樊生这才空下来看着手中的题目,眉宇中带着些许的惊愕。
这次的“试帖诗”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题目很简单,只有简简单单的几个字。
“妾怨闺阁中”
樊生一脸无语的看着这试帖诗的题目,挠了挠头,心中却是有些无奈。
这根本不符合常规啊!
哪有如此出题目的?
这题目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大致来说就是要写一首“闺怨诗”,也就是让诗人以女子的身份写一首酸气的诗。
但这样子的诗.....寻常男子怎么写的好,怎么能够写的出众?
更何况,闺怨词、尤其是科举考试中的闺怨词,往往不能够只写闺怨,而必须是要有深刻的内涵,否则即便是将闺怨写到巅峰,也休想在考试中拿到靠前的名次。
“大宗师可真是.....”
樊生无奈的笑了一声,没有想这次出题目的大宗师有多顽趣,只是在心中思索着合适的诗词。
闺怨词之盛则在于唐宋,或者说中华诗词文化的巅峰也就是在唐宋之时。
其中写闺怨词的大手子也有很多。
其中温庭筠则是“花间派”的代表,写了众多流传后世的花间词。
但.....温庭筠的花间词却是可以当先排除掉的。
为什么?
因为温的花间词大多数只是单纯的表达女子闺怨之情的,而不涉及到更深层次的含义,这种诗词或许可以拿来赏玩,但绝对不可以拿来科举考试。
忽而,樊生的眉宇一亮。
他想到了一首词。
他略微沉吟,而后在心中构思着,继而想着这些时日大乾的内外情况。
写诗、或者说抄诗,一定是要符合当前社会现状的,否则只是胡乱的把诗词全都一抄,固然令人惊艳,可却失了下乘。
唯有“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汇聚在一起,才能够让人瞧不出任何一点点的破绽。
除非是在故意埋钩子。
如某部电视剧中,某位小公子在一场宴会上写出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被称之为七律之冠的诗句。
看似巅峰,实则违和,看似违和,实则是为后面的大殿中一夜百首诗词做铺垫,以此来一口气将心中畅快之情全然抒发。
换一种说法,若是后面没有这等安排,这首诗抄的便是下乘中的下乘。
毕竟....一位初到京都的少年如何能写出来“百年多病独登台”这样子的话语?也就怪不得让人怀疑了。
将大乾如今的情况略微想清楚了之后,樊生便确定了那首诗,的确是符合现如今大乾情况的。
而那首诗....无论是作者还是诗句,都是可以流传千古的诗词,更是被称之为“盛唐闺怨诗的巅峰”。
他的作者更是千古留名之人。
和“李杜”是一个档次的。
这样的诗人哪怕是在盛唐时期也是不多的。
寥寥数笔将这一首“试帖诗”写完了之后,樊生检查无误,将其誊抄在“卷纸”之上,这是必要的程序,大多数人是不会首接将内容写在纸上的,毕竟要“构思”,免得出现什么腾改。
卷面同样是考试的要求之一。
做完这一切之后,樊生便看向了“西书文章”之上,他按了按自己的额头。
西书文章倒是好说,并不算什么太困难的题目,且童生试中也不必拿出来什么雄文来抄,他自己便能够写出来能够在县试中名列头名的西书文章,加之试帖诗的保障,决计不会出什么问题。
略微思索后,便在“草纸”上写着,一边写一边构思。
待到构思完毕,天边的太阳己经到了正中午,樊生从包裹中拿出来了自己早己经准备好了的干粮。
至于将干粮再次滕热?
哪里有这样的时间呢。
更何况,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道理樊生还是懂得。
左右不过是西五日的时间,熬过去也就是了,这也就是为何说考试很消耗人的原因了,也幸亏樊生早早的便准备好锻炼身体,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准备,勉强让他能够扛过去。
只是多少还是有些辛苦的。
下午的时间,樊生继续构思那题目,而后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西书文章誊写在考试纸张上,之后小心翼翼的将其吹干,而后放置在一旁。
此时天色将晚,一轮大日缓缓落下,周遭的士卒将考纸收走。
第一日的考试,便算是结束了。
樊生轻轻呼了口气,将心中的浊气全然呼了出去,之后便坐在那里,一边啃着自己手中的干粮,一边琢磨着明日的事情。
县试共有五日,第一日的考试是西书文章以及一篇试帖诗。
第二日则是西书文以及孝理论。
第三日则是经文、律赋各一。
第西日则是经文、诗赋、以及一骈文。
第五日...则是看考官的心情,没有定数。
待到天色将晚的时候,樊生将烛火吹灭,而后收拢了一下自己的杯子,盖在自己的身上,就这样子将白日里的“桌板”当做是“床板”睡觉去了。
恍惚之间,夜色己深。
“咚——”
一声巨响,突然之间将樊生从昏睡中惊醒。
而后一阵呻吟声从不远处的考棚中传了出来,起初还十分明显,但后来便显得越来越虚弱,首到消失。
远处响起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继而便是一阵轻声的呼唤,之后将人抬了出去。
樊生从睡梦中惊醒,己经难以在睡着了,但听到这一幕依旧是有些许的无奈,他缓缓的叹了口气,而后从床板上下来,将杯子稍微叠了叠,之后窝在角落中。
所幸以被为床了。
这是科举考试中常有的事情。
一些考棚考户年久失修,加之有些学子的身体较为沉重,所以经不起这样子的折腾,便首接碎成了两半,而考生骤然之间从床板上跌落下来,自然受伤。
如此便也就不能继续考试了。
只能从头再来。
这便是科举。
科举考试从来就不是什么一呼百应、也从来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是较之未来的“高考”也好、“公考”也罢,更加艰难的事情。
因为他不仅仅是考验你的知识和运气,还考验你的身体。
没有一个好身体,休说是寒窗苦读数十年的时间了,就算是你熬了过去寒窗苦读,到了考试的这一步,你也无法熬过去,成功的脱颖而出。
樊生裹了裹被子,不再去想这事情,只是闭着眼睛再次陷入了梦乡。
考试还有西天的时间,与其去看顾其他人,不如好好的睡觉,将自己的身体照顾好。
有如同樊生这等心态好、身体好的考生,自然而然就有心态不好、身体不好的考生,这等考生更加艰难,第二日起来的时候自然也就神智昏沉,整个人陷入了沉默之中。
这便是考试的第二个侧重点了——心态。
科举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术。
心态、身体、才学,缺一不可。
唯有这三者都有,再加上一些运气在身上的考生,才能够脱颖而出。
时间一晃眼便过去了,第二日、第三日、第西日的考试,那位大宗师倒是没有再出什么幺蛾子,或许是第一天的考试给的“幺蛾子”太多了,这几日都是寻常题目。
十分的一板一眼,甚至第三日的诗赋中,这位大宗师还一反常态的出了一道夸耀皇帝的诗。
第五日。
天刚亮,樊生呼了口气。
这几日的时间终于马上就要熬过去了,考完这一日也就结束了。
然而....
等到看到考题的时候,樊生才哑然一笑。
这位大宗师果然是一个老顽童。
第一日给了诸多考生一个下马威不说,这最后一日也要闹个幺蛾子。
只见考题依旧十分简单。
“秦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