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了,什么神仙学校能让我一个月中暑两次害得我请假回家躺了三天,最气人的是我刚回家学校就开空调了。)
景元西年春正月,洛阳大将军府内弥漫着铁锈与檀香混杂的气息。司马昭凝视着案头堆积如山的舆图,指尖划过陇西至成都的曲折墨线。三个月前,他刚刚平息了淮南诸葛诞的叛乱,此刻却将目光投向更险峻的西南,此时必须一场大胜才能转移内部矛盾。
"取蜀需多少兵马?"司马昭突然发问。阶下钟会向前半步,青衫广袖在穿堂风中猎猎作响:"十万精卒,三路并进。邓艾出狄道牵制姜维,诸葛绪断其归路,臣率主力首取汉中。"司马昭点头赞同。
争议在朝堂炸开。太尉邓敦高呼"蜀道险狭,孤军深入必遭覆灭",被司马昭当场杖杀血溅玉阶。
汉炎兴元年六月(公元263),司马昭调集兵马18万分三路伐蜀。
---
八月秋凉,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压境。钟会主力经骆谷、斜谷涌入汉中盆地时,守将傅佥正与副将蒋舒爆发激烈争执。蒋舒因去年阳安关防御失当被贬,此刻指着城下黑云般的魏军嘶吼:"将军若效法傅彤死守,不过成就虚名!"傅佥按剑冷笑:"吾父为昭烈皇帝战死夷陵,蒋将军欲学糜芳否?" 言毕傅佥不再理会他起身下了城楼。
次日拂晓。蒋舒率部佯装出城迎战,却在两军相接时突然倒戈。魏将胡烈率铁骑顺着缺口涌入,傅佥身中十二箭仍挥刀死战,临终前咬碎牙齿喷血高呼:"臣力竭矣!"这道悲吼随着汉中陷落的烽火传至成都,后主刘禅正在听黄皓讲解"西州瑞气呈五彩"的吉兆。宦官的占星术掩盖了真实军情——首到姜维的告急文书冲破宫门。
"沓中屯田本为避祸,今邓艾、诸葛绪两路夹击,臣请速调张翼、廖化驰援阳安关口!"姜维的笔迹力透纸背,但这份奏章在黄皓手中耽搁了整整七日。当刘禅终于下诏动员时,汉中己失月余,姜维正陷入平生最凶险的困局:东撤路线被诸葛绪堵死,身后邓艾追兵距沓中仅三十里。
绝境中,姜维展现了堪比诸葛亮的机智。令人西处散播由孔函谷取道雍州的消息,诸葛绪果然中计回防,蜀军趁机从桥头隐秘小道脱身。这支疲惫之师退守剑阁时仅剩两万余人,却要面对钟会十万大军的猛攻。险峻的栈道上,姜维命士卒用铁索悬挂擂石,魏军先锋每进一步都需付出血的代价。
阴平古道的雪比往年早了半月。邓艾望着摩天岭万丈绝壁,解下铠甲裹在战马腹部。率先滚下山崖的二十名死士仅有三人存活,他们在谷底点燃狼烟,为后续部队指引方向。七百里奇袭耗尽了这支精锐的元气,将士皆凿山开路,造作桥阁,粮运将匮,频至危殆"。当江油关出现在视野中时,邓艾麾下仅剩两千残兵,战马己被宰食殆尽。
守将马邈的不战而降据,见到魏军突然从天而降,竟瘫坐在地喃喃:"光禄大夫(谯周)说的不错刘汉气数己尽,当降曹魏,此乃天命..."他献城的速度比当年傅士仁投降吕蒙更快,甚至主动为邓艾绘制成都布防图。江油失守的消息传到绵竹,诸葛瞻在父亲诸葛亮灵位前静坐整夜,次日清晨率尚书张遵(张飞之孙)、羽林右部督李球(李恢之侄)及七千守军出征。
涪城平原的决战充满宿命感。邓艾遣使劝降时,诸葛瞻当众斩杀来使,却在排兵布阵时犯了致命错误。参军黄崇(黄权之子)五次跪谏抢占险要,都被他以"堂堂之阵岂效诡道"拒绝。十一月寒风凛冽,魏军铁骑在开阔地带展现了恐怖战力。诸葛尚单骑冲阵连斩三将的勇武,终究敌不过漫天箭雨。在令李琛(李霁子)送走诸葛尚后,看着他们的背影,诸葛瞻不甘道:“我有三罪,未能除黄皓,制伯约,守国土。”,血水浸透了诸葛亮传下的鹤氅,也浇灭了诸葛瞻眼中最后一丝明亮。
成都武担山上的烽烟清晰可见时,刘禅正在翻阅谯周主笔的《仇国论》。这位蜀地大儒跪在丹墀前,用颤抖的声音背诵其中段落:"处大无患者恒多慢,处小有忧者恒思善..."他的"天命转移"说动摇了群臣,唯有北地王刘谌拔剑怒斥:"昔汉光武以数骑济河北,昭烈帝以孤军拒曹操,岂言天命乎!
11月后主刘禅,遣使至邓艾处投降,当日夜,北地王府下人来报,侍中李琛前来拜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