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畏罪自杀的消息,迅速传到了乾清宫。
弘治皇帝朱祐樘得知消息后,伤心惋惜之情,一时难以言表。多年奴婢,养狗还有感情呢,何况李广这个人对自已还是尽职尽责的。
如果没有李广,朕受制于文官,安能修斋建醮,营造宫殿、寺庙、道观?
李广之死,说是畏罪自杀。其实朱祐樘也知道,李广是被逼死的。
一个整天修身养性、追求长生的人,不可能自杀。
如果所料不差,大概就是奶奶,太皇太后周氏指使人干的。
朱祐樘很愤怒,但他也不会为一个太监去找老太太“算账”。他也听过李广一些横行不法的事情,如今木已成舟,朱祐樘也只能怀抱‘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情。
人死不能复生,皇帝的悲伤一般都不会持续太久。
朱祐樘深信李广道术,伤心惋惜之余,迅速派人去李广家里搜索秘籍,寻找传说中的天书。
去不多时,锦衣卫带着一本账册,前来复命。
朱祐樘甚感疑惑,立刻阅览,只见上面写着‘某某大臣送黄米几百石(dan),某某大臣送白米几千石’等字样。
朱祐樘约略计算,黄米百米,何啻千万,不禁非常诧异。
朱祐樘不解,召李东阳问话。
朱祐樘道:“李广一家,才有几口人?能吃得了数万石的黄米白米?朕听说,李广府第很是狭隘。他收受这么多米粮,何处存放?”
李东阳答道:“陛下有所未知,李广账册上的文字乃是隐语。黄米就是黄金,白米就是白银,几百石为几百两、几千石为几千两。”
朱佑樘听完大怒:“原来如此!李广欺君罔上、藏污纳贿,罪当处死。文武百官,无耻贿赂,更属可恶!”
“传朕旨意!即刻抄没李广家产,着刑部、锦衣卫、东厂,按照账册名字,严加逮问!”
看这形势,如果行贿罪名坐实,朱祐樘还真会严厉处置涉案的朝堂大臣。
李东阳在一旁冷眼旁观,并未上前煽风点火。
因为李东阳知道,此事虎头蛇尾的可能性极大。他想看看事情最后会怎么收场,是否和臭小子陈青阳预测的相符。
六科给事中、御史听到此事后,纷纷上书,恳请陛下将账册颁发,查问究责。
吏部尚书屠滽、礼部尚书徐琼、刑部尚书白昂、通政使沈禄等人听说李广自杀,皇帝手谕‘下法司究治’,惶恐惊惧,人人自危。
他们中,有的迫于李广权势,不得不送礼讨好,以防被坑。有的希冀高位,曲意逢迎,金银珠宝,投李广之所好。
为了躲过这场“劫难”,这些人纷纷出动,星夜之中,奔赴皇亲国戚处求救。
他们不约而同奔向了寿宁侯张鹤龄之家,黑压压跪了一地,乞求搭救。
张鹤龄虽是张皇后的亲兄弟,他也不想管这事。听说姐夫大为恼怒,张鹤龄也不想让姐姐触这个霉头。
张鹤龄起初也不想答允,怎奈这些人跪着不起来,哀嚎求救之声不绝于耳。外人不知道的,恐怕会错以为这些人来吊唁张鹤龄呢。
群情请托,张鹤龄拗不过,只得答应。张鹤龄一力担承去皇帝面前缓颊,倒不全是心软,而是他平时也没少收这些人的贵重礼物。
闹掰了,这些人送进北镇抚司,把贿赂张鹤龄送钱的事情一并抖搂出来,张鹤龄也不会好过。就算有姐姐张皇后撑腰,张鹤龄沦落不到蹲大狱,只怕也会声名狼藉、灰头土脸。
张鹤龄送走这些上门“瘟神”,即刻奔向皇宫,一五一十详细道来,请姐姐代为转圜。
张皇后正在悲伤沉浸于爱女夭折之事,听到兄弟讲完李广账簿内情,恨不能抽他两个大嘴巴子。
生气归生气,事情还得办,谁让他是自已的亲弟弟呢,不争气也得扶。
张皇后来到乾清宫,皇帝朱祐樘仍是余怒未消。
朱祐樘见到皇后过来,早猜到是求情说和,心下不悦:“皇后,何事前来见朕?”
张皇后鉴貌辨色,已知陛下明白自已来此何意。饶是如此,张皇后并无所惧,丈夫性情仁慈,被她拿捏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张皇后道:“臣妾正在伤心荣儿夭殇,听说李广畏罪自尽,牵扯许多臣工,特来宽慰陛下!”
真是好女人,不说为兄弟求情,只说悲伤爱女之痛,勾起朱祐樘的怜爱之意。难怪能独宠后宫十八年,成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之妻。
朱祐樘道:“文武百官重金贿赂李广,实为可恶!若不严惩,何以对江山、万民?!”
张皇后道:“想那李广素来不是正人,收人厚礼,未必会文字记载,授人以柄。再者,也可能是政敌之间,假做李广账簿,将不睦朝臣列明其上,借陛下之手一一除去,也未可知?”
“俗语云‘法不责众’。陛下身为天子,严惩账簿朝臣,虽能解一时之气,但在外人看来,却会说陛下识人不明,竟让许多贪官污吏横行朝堂。如此,有损陛下天威。”
“难道就因为涉案朝臣众多,朕就放过他们这群蛀虫不成?!须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朕若放了他们,则是负了社稷百姓!”
“皇上,臣妾并无此意。账簿涉案之臣,陛下谨慎观察,暂不追究其罪。如后办差得力,那就留用;如无可取,慢慢罢黜不迟。如此,则上顺应宽仁之德,下无损知人之明。”
朱祐樘是个心慈手软的皇帝,真要让他大张旗鼓,秋风扫落叶清除朝堂大臣,继而腾笼换鸟,他没有这个魄力。
这不能怪他怂,朱家皇帝,除了开国的太祖朱元璋,谁也没有那么大的魄力一口气罢免流放上百位大臣。
张皇后为自已丈夫“号脉”的能力远胜太医院那些庸医。你看她对症下药,三下五除二,就摆平了这起账簿贪腐大案。
消息传来,李东阳差点惊掉了下巴。事情的发展和陈青阳预测的分毫不差!
三分天下诸葛亮,料事如神陈青阳。
李东阳内心不由得涌出了这样一句赞叹。
属于陈青阳的时代,不会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