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烟波录
津门烟波录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津门烟波录 > 第49章 沉重

第49章 沉重

加入书架
书名:
津门烟波录
作者:
落下香菜雨
本章字数:
4932
更新时间:
2025-05-31

郑婉清裹紧狐裘大衣,坐在汽车里。她透过车窗,神色凝重地望向外面那一片萧索而凄凉的景象。街道仿佛被人恶意泼了一层脏水,结着斑驳的冰碴子,在黯淡的天光下透着一股寒意。

“少帅夫人,前面过不去了。” 周叔踩下刹车,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无奈,手指指向了前方那一片混乱的场景。

郑婉清刚想说‘绕路’,忽然听到一声凄厉的哭喊。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老妇人瘫坐在路边,怀里抱着个婴儿,孩子的脸青紫得吓人,闭着眼睛一动不动。老妇人颤抖着用袖口擦孩子的脸,却怎么也擦不掉脸上的寒霜。

郑婉清的指尖掐进掌心:"周叔,后备箱还有多少粮食?"

"就两袋面粉,是给..."

"都拿给她。"郑婉清己经推开车门,寒风夹着雪粒扑进车内,冻得她打了个寒颤。

副座的侍卫长老陈见状也下车无声跟上,粗糙的手始终按在腰间的毛瑟枪上。

郑婉清裹紧狐裘大衣,走到老妇人面前蹲下:"大娘,这些您先拿着。"

老妇人颤抖着接过面粉,浑浊的眼泪在布满皱纹的脸上冻成冰痕:"夫人大恩大德...小老儿给您磕头了..."

"使不得!"郑婉清连忙扶住她,触手却是一片冰凉,"孩子怎么了?"

"发烧三天了...没...没钱请大夫..."老妇人哽咽着,怀中的婴儿发出微弱的呜咽,像只濒死的小猫。

郑婉清摸了摸孩子的额头,烫得吓人。她毫不犹豫地解下自己的貂皮围巾裹住孩子:"周叔,麻烦你送一下他们去医院。"

"可是少帅那边..."

"人命关天。"郑婉清语气坚决,"让老陈跟着我就行了,你去办事。"

轿车驶离后,雪越下越大。郑婉清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英租界的路灯亮了,戈登堂前的圣诞树被装饰得璀璨夺目。

五彩斑斓的灯光将西周的雪地映照得如同白昼,仿佛这里是一个与世隔绝的梦幻世界。彩灯在凛冽的寒风中轻轻摇曳,将晶莹剔透的冰棱折射成一道道如梦如幻的七彩光斑,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美好的童话。

利顺德饭店的露台上,谢昀单手插兜而立,军装大衣的毛领上沾着细碎的雪粒。

他凝视着对面欢闹的场景,洋人孩童裹着厚厚的羊毛围巾,在《铃儿响叮当》的旋律中嬉笑追逐。他们的保姆捧着描金瓷杯,袅袅升起的热气模糊了精心描画的妆容。

郑婉清走进包厢时,谢昀正靠在真皮沙发上闭目养神。

她还未落座,邻座贵妇人尖细的嗓音便混着香水味飘了过来:"你看到今早的新闻没有?'饥妇断臂易粮',啧啧,这些记者就爱写这些骇人听闻的..."檀香扇"啪"地一合,"大过节的,平白坏了兴致。"

郑婉清的脚步微微一滞,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与悲哀。她将包厢门关上,隔绝了外边的杂声。

窗外,圣诞树上的彩灯在纷纷扬扬的雪幕中,晕开了一道道绚丽而刺眼的光晕,与她刚刚在市口看到的那些蜷缩在简陋茅棚里、用破布裹着冻疮的难民们的凄惨模样,形成了一种荒诞而又令人痛心疾首的对比。

这两个世界,明明只隔着短短的一条街,却仿佛横亘着一道无法跨越的巨大鸿沟,一边是天堂般的奢华与欢乐,一边是地狱般的苦难与绝望。

"路上冷吗?"谢昀不知何时己睁开眼,声音里带着疲惫的温柔。他注意到她身上的狐裘大衣己经被雪打湿,皱眉道:“走路来的?”

郑婉清简单说了路上的事,谢昀将手中的羊毛军帽扣在她头上,眉头紧锁着说道:"最近城里不太平,下次不要这样了。"

郑婉清看着谢昀担忧的眼神回道:“就一条街,不碍事。不是还有老陈跟着吗?”

谢昀沉默地将她冰凉的手拢入自己掌心,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消散。他静静地望向窗外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低声说道:“今年的冬天,比往年更加难熬啊。”

"少帅,华洋义赈会的余代表到了。"副官低声在门口禀报。

谢昀和郑婉清一同起身相迎。余为民风尘仆仆,大衣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一进门便拱手致意:"谢少帅、郑编辑,久等了。"

“余代表客气了。” 谢昀伸手示意他落座,侍者适时奉上热茶。

郑婉清从手袋里掏出笔记本,钢笔尖在纸面上沙沙作响:“余代表,能否先说说华北各地的赈灾情况?”

余为民摘下眼镜,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不瞒二位,自入秋以来,华北五省连遭旱灾,义赈会虽在各地设立粥厂,但粮食储备早己见底。”

谢昀的手指在扶手上骤然收紧:“余代表,如今天津城外的难民数量急剧增加,南郊的情况尤为危急。眼下天寒地冻,若再没有人伸出援手,这些难民恐怕很难熬过这个冬天。”

余为民摇了摇头,嗓音沙哑道:"就算将赈灾粮都搬过来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

郑婉清攥紧了手中的绢帕,指节微微泛白:"余代表,南郊难民数以万计,能否再设法筹措些粮食?哪怕多撑几日也好。"

"郑编辑,我们何尝不想?"余为民苦笑着,脸上的皱纹仿佛更深了几分,"可如今愿意出资的慈善机构寥寥无几,外国商行更是唯利是图,更糟的是,我们在山东的仓库也被抢了。"

郑婉清攥紧了手中的绢帕:"怎么会这样?"

“最多几日?”谢昀沉重地问道。

"最多...够南郊难民吃三天。"

谢昀沉吟片刻:"余代表,请先将现有赈粮调往南郊,能救一日是一日。有劳了。"

“可是运输问题…” 余为民还在犹豫,“沿途土匪猖獗,上次漕河驿遇袭就是教训,若再损失…”

“我会从城防团三营调一个连过去,让赵连长带队。眼下日军在塘沽增兵,主力部队不能动。” 谢昀沉重地说道,“余代表,赈粮的事就按刚才说的办,我会安排人手。"

余为民起身拱手:"我这就去准备。"

余为民离开后,谢昀站在窗前,望着纷飞的大雪。前日发给总统府的求援电报,只换来了刘大帅一句 “军务吃紧” 的推诿和那微薄得可怜的拨款,反倒是叶老慷慨解囊。

"渝民,"郑婉清走到他身边,"父亲答应为老城区的难民提供一批粮食,至少能暂解燃眉之急。可南郊…单靠华洋义赈会怕是杯水车薪。"

"替我谢过岳父。"谢昀握住她冰凉的手,"你刊登的报道己唤起不少仁人志士,南郊粥厂如今也有志愿者相助。余下的事…交给我。"

郑婉清抬眸:"你打算找谁?"

"山西张督军。"

"听闻他素来爱民如子,若肯施以援手…"她话音未落,忽觉眉心一暖。

谢昀修长的手指抚过她紧蹙的眉头,冷峻的眉眼难得柔和:"别愁了,交给我吧。"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