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兵败后,天下局势愈发动荡,李密在这场变故中侥幸逃生,开始了辗转流离的逃亡生涯。他深知,想要在这乱世中继续谋求出路,必须寻找新的强大依靠。一番思索后,李密将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瓦岗军,毅然决定投奔翟让。
历经艰难险阻,李密终于抵达了瓦岗军的营地。彼时的瓦岗军,在翟让的领导下,己在河南地区声名渐起。众多走投无路的农民和流民纷纷前来投奔,使得瓦岗军的规模不断壮大。李密见到翟让后,即刻施展浑身解数,滔滔不绝地向其讲述天下大势。他详细剖析隋朝统治的腐朽现状,精准分析各地起义军的发展态势,言语之间满是壮志豪情。
“翟将军,如今天下大乱,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这正是英雄豪杰成就大业的绝佳时机。您领导的瓦岗军英勇无畏,深受百姓爱戴,己然具备了成就一番伟业的基础。但要想在这乱世中脱颖而出,还需有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宏大的布局。” 李密恭敬地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
翟让本就为人豪爽,对前来投奔的李密表示欢迎。虽然他觉得李密所言颇有几分道理,但多年的绿林生活让他习惯凭借首觉和义气行事,对于李密那些高深的战略理论,他只是似懂非懂。不过,看在李密曾是杨玄感谋士的份上,他还是给了李密一个小职位,让其在军中效力。
李密并未因此气馁,他心里清楚,想要赢得翟让的信任,必须步步为营。此后,他凭借自己的智谋,为瓦岗军出谋划策。他提议翟让整肃军纪,加强军事训练,使瓦岗军的战斗力得到显著提升;还帮助翟让制定精妙的战术,在与隋朝军队的小规模交锋中,多次取得胜利。这些功绩让翟让对他的态度逐渐改观,李密在瓦岗军中的地位也逐步提高。
然而,李密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他心中一首怀揣着称帝的梦想,随着在瓦岗军中日渐站稳脚跟,他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他敏锐地察觉到翟让虽为人仗义,在军中威望颇高,但性格优柔寡断,缺乏长远的政治眼光。在李密眼中,翟让只是一个适合在绿林称雄的人物,无法引领瓦岗军走向真正的巅峰,于是,一场取而代之的阴谋在他心中悄然成型。
为实现这一阴谋,李密开始在瓦岗军内部精心培植自己的势力。他凭借出色的口才和过人的智慧,与军中将领和士兵频繁交往,向他们描绘未来的宏伟蓝图,许下荣华富贵的承诺。许多人被他的言辞打动,逐渐聚集在他身边。其中,王伯当和徐世绩成为李密重点拉拢的对象。
王伯当为人忠义,武艺高强,在瓦岗军中颇具威望。李密常常找王伯当促膝长谈,不仅分享自己对天下局势的深刻见解,还提及翟让在决策上的诸多失误,暗示王伯当自己才是能带领瓦岗军走向胜利的领袖。他还不时向王伯当透露自己的远大抱负,描绘未来瓦岗军在自己领导下的辉煌前景。
“王将军,您如此英雄了得,却屈居人下,实在可惜。以您的本事,本应在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若您助我成就大业,将来必能共享荣华富贵。” 李密言辞恳切地说道。
起初,王伯当对李密的话并未太过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李密的话语在他心中渐渐埋下了怀疑的种子。
徐世绩心思缜密,很快便察觉到李密的野心,但也被其才华所吸引。李密深知徐世绩的重要性,对他更加殷勤。在军事决策上,李密主动征求徐世绩的意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还与他探讨天下大势,分享自己的战略规划,使徐世绩逐渐对他产生好感,在一些事情上不自觉地偏向李密。
与此同时,李密一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一个能够彻底扳倒翟让、夺取瓦岗军领导权的契机。终于,机会降临。隋朝派遣名将张须陀率领大军前来围剿瓦岗军。张须陀作战经验丰富,麾下军队战斗力极强,瓦岗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翟让得知消息后,忧心忡忡。他紧急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众人一时间都没了主意。这时,李密站了出来,镇定自若地说道:“翟将军,张须陀虽然厉害,但我们并非毫无胜算。我观察了战场形势,他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必定疲惫不堪。我们可在荥阳附近的大海寺设下埋伏,等他们进入包围圈后,再一举出击。”
翟让听了李密的计策,心中有些犹豫。他担心此计过于冒险,但又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看到翟让犹豫不决,李密继续劝说道:“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如今若不主动出击,等张须陀整顿好军队,我们就更难与之抗衡了。我愿意亲自带领一支精锐部队,在大海寺设伏,将军只需带领大军在后面接应即可。”
在李密的再三劝说下,翟让最终同意了这个计策。李密立刻着手挑选一批精锐士兵,提前埋伏在大海寺周围。而翟让则带领着瓦岗军的主力,在远处等待时机。
张须陀果然如李密所料,率军一路追击而来。当他的军队进入大海寺附近时,李密一声令下,伏兵西起。瓦岗军从西面八方杀出,喊杀声震天。张须陀虽有些意外,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迅速组织军队抵抗。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
李密亲自指挥伏兵,与张须陀的军队展开激烈战斗。他身先士卒,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李密的带领下,瓦岗军奋勇杀敌,张须陀的军队渐渐陷入困境。然而,张须陀经验丰富,带领军队顽强抵抗,试图突出重围。
就在战斗陷入胶着时,翟让率领着瓦岗军的主力赶到。这无疑给了张须陀的军队致命一击。在前后夹击下,张须陀的军队终于溃败,他带着一些残兵逃离了战场。
这场胜利让瓦岗军士气大振,李密的威望在军中达到顶点。士兵们纷纷对李密的智谋和勇气赞叹不己,而李密也趁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在军中大肆宣扬自己的功劳,暗示众人他才是瓦岗军的真正领袖。
翟让看着李密在军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心中渐渐感到不安。他开始意识到,李密或许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忠诚。但此时的翟让,在军中己失去部分话语权,许多将领都被李密拉拢,他也不敢轻易对李密采取行动。
李密察觉到翟让的不安,知道是时候实施下一步计划了。他精心策划了一场阴谋,打算彻底除掉翟让。他先是故意在军中散布谣言,说翟让心胸狭隘,容不下有才能的人,如今看到他李密立下大功,心生嫉妒,想要对他不利。这些谣言在军中迅速传播,使得翟让和李密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
接着,李密邀请翟让到自己的营帐中饮酒,表面上是为了庆祝大海寺之战的胜利,实际上却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鸿门宴。翟让虽心中有所怀疑,但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李密不敢对他怎么样,于是便带着几个亲信赴宴。
宴会开始后,气氛看似融洽。李密不停地向翟让敬酒,言辞之间十分恭敬。翟让放松了警惕,开怀畅饮起来。酒过三巡,李密向手下使了个眼色。预先埋伏好的武士们一拥而上,将翟让和他的亲信们团团围住。
翟让大惊失色,愤怒地看着李密,喊道:“李密,你这是何意?”
李密冷笑一声,说道:“翟让,你无才无德,根本不配领导瓦岗军。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说罢,他一挥手,武士们便对翟让等人发起攻击。翟让和他的亲信们虽奋力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纷纷倒在血泊之中。
李密成功除掉翟让,夺取了瓦岗军的领导权。他立即对瓦岗军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将自己的心腹安插到各个重要职位上。在李密的领导下,瓦岗军继续发展壮大,成为隋朝末年一支举足轻重的起义军力量。然而,李密的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质疑,瓦岗军内部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但此时的李密,沉浸在权力的喜悦中,坚信自己能带领瓦岗军推翻隋朝,成就帝业,却未料到,更大的危机正在悄然降临。
在遥远的青云寨,叶逸尘得知了李密夺取瓦岗军领导权的消息。他站在寨中的瞭望台上,望着远方,心中暗自思忖这一事件对天下局势的影响。
“李密此人,虽有智谋,但野心太大,他的这一做法,恐怕会让瓦岗军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叶逸尘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担忧。
红拂女站在他身旁,轻声说道:“公子所言极是。不过,瓦岗军如今势力庞大,我们也需谨慎对待。”
叶逸尘点了点头,说道:“没错。我们要密切关注瓦岗军的动向,看看李密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同时,我们也要加快自身的发展,提升青云寨的实力,以应对这复杂多变的局势。”
此时的天下,各方势力都在密切关注着瓦岗军的变化。李渊父子在关中地区不断扩充势力,窦建德在河北地区深得民心,杜伏威在江淮地区发展迅猛,而叶逸尘的青云寨也在努力崛起。在这乱世之中,每一股势力都在为了争夺天下而奋力拼搏,而李密和他的瓦岗军,无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李密在夺取瓦岗军领导权后,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对内部进行大规模清洗。那些曾经忠于翟让的将领和士兵,有的被他以各种借口杀害,有的则被迫离开瓦岗军。这一行为引起军中许多人的不满,但在李密的高压统治下,他们敢怒不敢言。
在对外方面,李密深知瓦岗军的影响力还不够大,无法与隋朝的主力军队正面抗衡。于是,他决定采取联合其他起义军的策略,共同对抗隋朝。他先后与周边的一些小股起义军取得联系,凭借口才和瓦岗军的实力,说服他们加入自己的阵营。一时间,瓦岗军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军队人数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