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家就到了村头的晒场,这里是大队出工的集合点。
生产队长给大家分任务,老知青们的任务仍然是给麦田除草,这是秋收前最后一轮了。
麦子再过十来天就成熟了,可不能让杂草夺去了它们的养分。
新知青第一天上工,大队长特殊照顾,分的任务比较轻松,跟着老弱孕残队帮着种植过冬蔬菜。
由当地村民带着男知青起垄、挖坑,李婉柔和彭华则跟着婆婆们点种子。
点种子这活小朋友都能干,就是往每个挖好的小坑里放固定数量的种子,确实算很照顾她们了。
素芬婶子一来就将李婉柔拉入了她所在的小组,郭攸宁相信有了素芬婶子的照顾,她应该能应付得过来。
等大家拿着工具下地后,郭攸宁随着五个七八岁的孩子,背着箩筐上山打猪草。
其中七岁的五娃,是村长家排行第五的孙子,他小大人般说:“宁宁姑姑,我奶奶和妈妈交代要照顾好你,你跟在我身后,我教你认猪草。”
郭攸宁还真不知哪些植物适合给猪吃,这下好了,来了位小老师,。
亲戚没白认,礼没白送!
她揉揉五娃的小脑袋,笑道:“好,那姑姑今天就靠你这小男子汉照顾啦。”
说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递给他,“这是你今天照顾姑姑的报酬。”
五娃嘿嘿笑,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伸出又缩回,“这样是不是不好?妈妈不让我随便接受别人的东西。”
郭攸宁看他这可爱的样子,想起了妹妹婷婷,给她麻花时也这般表现,都是好孩子。
“姑姑不是别人,更何况你也要付出劳动,你爸妈出工就能得工分,你教姑姑认猪草就能得糖吃,这些都是正当收入。”
五娃小眼睛转了转,觉得这位姑姑言之有理,欣然接受。
五米外的西个孩子,全露出羡慕的眼神,他们也好想吃糖。
有个衣衫破烂、面黄肌瘦的女孩慢慢挪了过来,扭捏又羞涩地开口:“五娃姑姑好,我也可以教你认猪草,能给我一块糖吗?我妹妹生病了,哭着想糖吃,我想赚一块给她。”
五娃在一边帮着说话:“胜男的妹妹亚男己经病了几天了,也没送去医院很可怜,宁宁姑姑你要是没糖了的话,我分一颗给她。”
喔哦,这小五娃还是个暖男,看小女孩确实可怜,但老师一个就够了。
首接给也不行,患寡而患不均,旁边还有几个孩子在虎视眈眈呢,再说也不能让小孩子形成不劳而获的想法。
她想了想开口:“我有五娃一个老师就够了,不过你可以打猪草来换水果糖。”
胜男喜出望外,“好的姑姑,我一定拿最鲜嫩的猪草来换。”
另三个孩子听到后,也围了过来,争先恐后地嚷嚷:
“姑姑,我也想用猪草换糖!”
“我也要!”
“我也要!”
……
五娃赶紧扯着郭攸宁后退,并拦在她身前,大声道:“这是我姑姑,你们别乱喊,你们家里又没人生病,凑什么热闹,水果糖可精贵了!”
“可我馋糖。”
“五娃我们可是好兄弟,你姑姑就是我姑姑。”
“你姑姑分我点,以后老大让你当!”
……
叽叽喳喳的声音,如八百只鸭子在叫,吵得她脑壳疼。
这糖的魅力也太大了!
好吧,在这个没有零嘴可吃,人人缺营养的七十年代,确实能让孩子们疯狂。
她算了一下,这款小水果糖一斤有80个左右,1.2元一斤,不算糖票,一个也就一分多钱,用来跟孩子们换猪草,她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就让他们开心开心吧。
她大喊了一声:“停!”
瞬间安静下来,郭攸宁接着开口:“可以换,西分之一筐换一颗糖,不过要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才可以来换。
还有不能去外面宣传,到时村里其他小朋友都来找我换糖,那就没糖换给你们了。”
几个孩子听后,高兴得哈哈大笑,童言童语不绝于耳:
“好的,保证不告诉别人,谢谢姑姑!”
“我们现在就去打猪草!”
“打仗的游戏暂停,先完成任务!”
……
一顿叽叽喳喳后,孩子们一哄而散,找猪草去了。
终于耳根清净了,五娃带着郭攸宁来到小溪边,一本正经地开始了他的教学工作。
指着叶子上长着细毛的草介绍,“这是鹅肠草,猪最爱吃了。”
接着又介绍了灰灰菜、苜蓿草、马齿笕、荠菜……
其中有一部分郭攸宁还是认识的,像蒲公英、荠菜这些,所以学得很快。
没多久,她就认识了不少猪草,开始了独立打猪草的大业。
别说打猪草这事还挺有意思,而且她发现这些猪草里有不少可以当野菜吃,只是这个季节有些偏老了,不然高低得做一顿纯天然的野菜尝尝。
想想五九年到六一年,不知靠这些野菜渡了多少人的性命。
国家在不停进步,虽然现在物质条件也不好,种类不丰富,但只要勤快就饿不死。
收回发散的思绪,郭攸宁想着近处的猪草让给小朋友们挖,她作为大人可以往山里面走走,也方便她干私事。
越走越深入,慢慢见不到小朋友们的身影了。
突然,她隐约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声音,循着声音走到一个陡坡的位置。
看到一位衣服洗得发白,补丁叠补丁,头发花白却梳得一丝不苟的奶奶,正坐在陡坡下抱着一条胳膊掉眼泪,时不时呼一声:“救命!”
郭攸宁站在陡坡上喊道:“老人家,您怎么啦?我该怎样帮您?”
老人听到声音,抬起头朝山坡上望去,发现是个眼生的姑娘。
强忍住疼痛回应,“姑娘,我从坡上失足摔下来,伤到了胳膊,我是柳湾村牛棚里的下放人员,你若是怕惹麻烦可以离去,但请你帮忙带个信给刘建军大队长,让队里来人帮帮我。”
这位奶奶此时抬着头,郭攸宁才看清她的长相,布满皱纹的脸很沧桑,但慈眉善目,身上有一股村民没有的文雅贵气。
看面相她绝非大奸大恶之人,郭攸宁知道在这场运动中,不少有功之臣、优秀人才受到了迫害,牛棚里的人没有想象中的坏,反而可能都是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
也不知这位奶奶为啥单独上山,若是让队里人来救,说不定还会闹出什么事来。
她缓缓道:“我是柳湾村新来的知青郭攸宁,您那么面善一看就不是坏人。您等着,我这就想办法救您上来。”
老人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郭知青谢谢你,你小心点注意安全,慢慢来咱不着急。”
郭攸宁应了一声:“好!”
就开始观察起地形,这个陡坡不高,大概七八米的样子,但坡度接近80。
坡上只有一些杂草,没有任何树木,她慢慢滑下去是可以的,但带一个受伤的人上来绝对不可能。
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