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使命初临 第一节:金殿惊诏
贞观十五年春末,长安城的晨雾裹挟着槐花香气,在朱雀大街的青石板上凝成薄霜。陈玄策裹紧绯色官袍,踏着更鼓声穿过承天门。宫墙巍峨如巨兽盘踞,檐角的铜铃在风中轻颤,仿佛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语。他攥着笏板的手掌微微发汗,昨夜鸿胪寺传来的密报仍在耳畔回响——天竺戒日王暴毙,其国局势骤变。
太极殿外,持戟的金吾卫如雕塑般伫立,甲胄上的龙纹在晨曦中泛着冷光。陈玄策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踏入殿内。檀香混着烛火的焦味扑面而来,六十西根蟠龙柱撑起穹顶,正中央的龙椅上,唐太宗李世民身披明黄龙袍,目光如炬。
“臣,鸿胪寺丞陈玄策,参见陛下!”陈玄策行三跪九叩大礼,额头贴地时,瞥见金砖缝隙里凝结的蜡泪,像是岁月留下的泪痕。
“平身。”李世民的声音低沉而威严,“朕听闻你通晓西域诸国语言,熟稔丝绸之路商道?”
“回陛下,臣曾随商队西行,略知一二。”陈玄策起身时,余光扫过御案上半卷《西域图记》,边缘处压着枚青玉珏——那纹路竟与他在敦煌壁画中见过的天竺图腾如出一辙。他心中猛地一震,却强作镇定。
殿外突然传来闷雷,乌云遮住了太阳。李世民起身,玉带环佩叮咚作响,玄色大氅掠过屏风,露出暗格里半掩的玉珏。“玄策可知,朕为何宣你入宫?”帝王指尖抚过舆图上天竺的疆域,“戒日王崩逝后,其国权臣阿罗那顺谋逆篡位,西域诸国人心惶惶。更要紧的是...”他顿了顿,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传说中能号令西域三十六国的‘天命玉符’,在戒日王遇刺当晚不翼而飞。”
陈玄策的心跳陡然加快。玉符的传说他早有耳闻——相传此符由孔雀王朝开国君主以天外陨石所铸,蕴含通天彻地之力,得之者可成为西域共主。但他从未想过,这传说竟与自己的使命息息相关。
“此符若落入阿罗那顺之手,西域必乱。”李世民的声音带着寒意,“朕命你为正使,即刻出使天竺。明面上缔结邦交,暗中探查玉符下落。若能寻回,便是大功一件;若被他人捷足先登...”帝王未说完的话悬在空气中,沉甸甸的威压让陈玄策几乎喘不过气。
“臣...臣定当不辱使命!”陈玄策再次叩首,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发出闷响。他想起昨夜密报中那句“阿罗那顺己遣死士东行”,此刻才明白,那死士恐怕正是为玉符而来。
李世民从袖中取出明黄圣旨,朱批的字迹力透纸背:“着陈玄策为大唐正使,持节出使天竺。钦此!”圣旨展开时,陈玄策瞥见末尾处小楷写着的“见机行事”西字,心知此次任务绝非表面这般简单。
“退下吧。三日后出发,所需人手、物资,自会有人安排。”李世民重新落座,烛火将他的身影投在蟠龙柱上,仿佛一尊凝固的神像。
陈玄策退出大殿时,双腿仍有些发软。春日的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却在回廊转角处,与一双阴鸷的目光撞个正着。那是个身着紫袍的老宦官,手中拂尘上的玉坠刻着云雷纹——正是玉符传说中的纹样。老宦官微微颔首,转身消失在阴影中,只留下一缕若有若无的藏香。
回到家中,陈玄策将自己关在书房。案头摆着父亲遗留的西域舆图,他颤抖着取出密诏,在烛火上点燃。火苗吞噬着纸张,映出他紧绷的侧脸。“天命玉符...”他喃喃自语,目光落在舆图上天竺的位置,那里被他用朱砂画了个醒目的圆圈。
窗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妻子苏璃推门而入,鬓角微乱:“夫君,方才有人送来这个。”她递上一个素白信封,里面是半幅残破的帛画——画中戴黄金面具的祭司高举玉符,脚下是堆积如山的尸体,背景处用梵文写着“血祭方能唤醒”。
陈玄策猛地站起身,撞倒了案上的砚台。墨汁在舆图上晕染开来,仿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他握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三日后,他不仅要踏入虎穴,更要从野心家手中夺回足以颠覆西域的神器。而这一切,才刚刚开始...
夜渐深,陈府的灯火次第熄灭。唯有书房的窗棂透出微弱的光,映着伏案疾书的身影。陈玄策正在整理过往的西域见闻,将可能与玉符相关的线索一一记录。烛泪滴在纸上,晕开一片深色的痕迹,如同他此刻难以平静的心绪。他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征程。